王西斌
(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重內容亦重形式
——獨立學院形勢與政策課改新路向探究
王西斌
(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形勢與政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獨立學院大學生由于自身特點,具有特殊性。獨立學院大學生對于《形勢與政策》的訴求具有多樣性、豐富性,他們既希望任課教師的講課內容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又希望老師的講課形式喜聞樂見、深入淺出,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獨立學院《形勢與政策》課面臨新的改革路向:重內容亦重形式。
《形勢與政策》 重內容 重形式 課改 新路向
一
形勢與政策教育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要環節,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好傳統和重要政治優勢。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等國家領導人都對形勢與政策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形勢與政策教育自1987年列入高校教學計劃至十六大以來,經歷了高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開始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基本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完全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和形勢與政策教育穩步前行幾個重要階段,并一直順暢前行。此外,一些專家、學者及一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其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國內從2000年至今都有學者及一線思政教育工作者研究形勢與政策教育問題。其中代表性的成果是費文曉的《〈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和教學研究》[1]、劉桂芹的 《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2]、崔景明的《“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形式及實踐探析》[3]、黃啟明的《略論“形勢與政策”規范教學中的創新》[4]、朱琳的《增強獨立院?!靶蝿菖c政策”課教學實效性的思考》[5]和崔海英的《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問題探討式教學方法研究》[6]等。這些著述都對《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方法提出了一些見解與建構。
以上研究成果的學術貢獻和現實做法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指出高校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必要性。二是強調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內容的精確選取及正確價值觀、人生觀正向引領。三是初步提出了在重視形勢與政策課內容的基礎上,重視對授課形式的積極探討。但也存在明顯不足:一是在對形勢與政策課內容的選取上,還是停留在國內外大事等宏觀事件的聚焦上,沒有把國內外大事融入高校培養人才目標等一些具體事件的重視。二是對于形勢與政策教育具體形式及靈活性等涉獵上還是停留在比較寬泛的探討上,沒有形成依托教育形式承載教育內容的潤物無聲的育人方式的深入研討。三是沒有把高校尤其是獨立學院形勢與政策教育大眾化、學生化及服務學生全面發展走向社會第一步的就業:這對于大學生來說,最大形勢與政策的終極人文關懷以生為本的立場上來。所以,形勢與政策課既要重內容又要重形式,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才是形勢與政策課應有的完美皈依。
在實踐中,雖然黨和政府多次鄭重提出高校要加強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并把形勢與政策作為重要課程對待。但在實際高校教育教學中,某些高校堅持“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格調對待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工作:某些高校沒有開設專門的形勢與政策課程,即使開了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高校也有部分沒有開足、開好專門課,具體體現在課時數沒有達到教育部或者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求的課時數,沒有專業的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師,絕大多數都是一線輔導員或者其他一些專業教師、行政人員兼職代課的;而且上課內容枯燥、呆板、上課形式可想而知:形式單一,要么是視頻播放,要么是課件宣讀;沒有互動、沒有討論;一言堂、滿堂灌……
二
獨立學院大學生相對而言家境是富足的,抑或一些農村出身的學生家境都比較殷實。受家庭環境的浸潤,獨立學院大學生的社會化程度比較高,見識比較廣,而且個別學生對于形勢與政策的分析也是很透徹的。所以獨立學院大學生對于形勢與政策課程要求既是內容豐富生動的,又是貼近大學生生活實際的;并且上課的形式應該是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易于大學生接受的良好形式。重內容亦重形式本該是獨立學院形勢與政策課的題中應有之義。原因如下:
第一,國家及廣西區對于廣西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基本精神要求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施高校本科教學改革工程。廣西“十二五”教育規劃部署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要有新理論、新方法、新形式。這其中就包含獨立學院形勢與政策課改的新路向訴求。形勢與政策是一門新的教育課程體系,而且這門課既沒有專業課那樣的厚重感,又沒有選修課那樣的輕松與活潑,而是承載著黨和政府及教育部門的大政方針、政策與路線的導引力。如果不注重內容的精選,也不注重對上課形式的適當精致的選取,則必然會導致大學生對該門課的興趣索然,造成不必要的課程失當:不但達不到對黨和政府路線、方針政策的傳達,而且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所以要想把該門課上好、上精,實現該門課設計的初衷,收到正確傳達當下形勢與政策的效果,也起到教育大學生正確認識國家的良好發展前景,堅定對祖國繁榮昌盛的堅定信念的作用,從而擁護黨的領導,愛國、愛家,積極努力前行。
第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矛盾普遍性及特殊性原理歸結于獨立學院形勢與政策課改要既重內容又重形式;形式與內容原理皈依到形勢與政策課改要求不僅重視內容而且重視形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告訴我們: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簡言之,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矛盾的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情形: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其二,每一個事物在其發展的不同過程與階段上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又存在辯證關系。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二者的辯證關系主要表現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區別的。矛盾的共性比個性抽象、深刻,矛盾的個性比共性具體、豐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方面,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共性通過個性表現出來。另一方面,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特殊總是普遍中的特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一定條件下的普遍性在另一條件下可能轉化為特殊性,反之亦然。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是正確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人們的認識總是從個別上升到一般,再用一般指導個別,所以,在認識過程中,把矛盾的特殊性與矛盾的普遍性辯證地統一起來是認識的根本方法。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具有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在二者的辨證關系中,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必須適合于、服從于內容,有什么樣的內容,就要求有什么樣的形式。同樣的,《形勢與政策》課本也存在這樣的矛盾:要內容還是要形式,重視內容容易忽視形式,重視形式往往會沖斷內容。所以要在《形勢與政策》課中合理把握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做到二者和諧統一,讓內容通過有興趣的形式展現,把內容融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豐富多彩的形式中,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目的。
第三,獨立學院大學生的訴求所歸。獨立學院大學生不再像以前那樣簡單地遵從上課老師的安排,而是對老師的上課內容尤其是上課形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訴求:要求任課教師上課所講內容符合大學生的口味與實際;要求任課教師上課形式是大學生喜聞樂見、豐富多彩、圖文并茂而深入淺出的。總之,當代大學生尤其是獨立學院大學生對于《形勢與政策》任課教師的要求是多元化、多樣性的:既要重視內容,更要重視形式。
三
針對當代獨立學院大學生的諸多形式多樣的訴求,獨立學院《形勢與政策》課應順應大學生訴求,既要重視上課內容,更要重視上課形式,以達到《形勢與政策》課的育人目的。具體路向如下:
首先,國家重視形勢與政策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導向這一重點內容,也重視形勢與政策對于獨立學院等高校把大學生實現順暢就業,通過形勢與政策教育引導大學生認清就業難、就業要低姿態,做事高追求,在平凡中做好自己,然后逐步實現自己理想追求這一真切形勢。廣西區在獨立學院形勢與政策的改革訴求中既重視其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價值引領等內容,又注重大學生全面發展,畢業后就業選擇最終實現獨立學院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現實開端。對于獨立學院及獨立學院大學生更切實地借助形勢與政策的本真現實擇業難,擇好工作更難的現實內容,從而由被迫轉向自覺選擇采取多樣就業這一實現現實就業形式。四位一體,從本真的追求都是形勢與政策對于獨立學院學生就業這一終極內容取向,在實現就業終極內容路徑上是形式多樣的就業渠道取舍。這是形勢與政策課改在獨立學院最本真的路向,也是形勢與政策在獨立學院最本真的詮釋。
其次,形勢與政策傳統理念上是對于世界大事、國家時事及形勢的傳達、解讀及宣講等。此后《形勢與政策》課要通過對于其在獨立學院最真實的形勢走向及實際把國家的宏觀形勢與政策做具體解讀。上課內容要以獨立學院本真的形勢與政策作為形勢與政策課改新路向,實現形勢與政策課的一次教學模式變革:既重內容,又重形式,實現每課時有課例,把每節課都當成精品課一樣精心準備、認真上課,從而提高獨立學院本科生教育教學質量。
最后,對形勢與政策課做理性改革,實現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在獨立學院達成一種新的理念,形勢與政策在獨立學院的微觀現實解讀就是為實現獨立學院學生全面發展第一步:就業服務,真正實現大學服務社會,服務大學生的大學教育本真的功能。形勢與政策教育的歷史進程表明:形勢與政策教育走向及其制度化、規范化的常態發展過程,當下對于形勢與政策課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向:追求形勢與政策的大眾化、學生化,以大引小,化大事于實事,讓形勢與政策更貼近大學生,服務于大學生,實現大學生識時務,認清形勢,理性就業,良性全面發展。
月異歲新,與時俱進。《形勢與政策》課要由制度化、規范化走向大眾化、學生化。尤其是在當下大學生追求自我,各種教育資源(比如幕課)可以順暢獲取的現實條件下,《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應不斷發展:重視內容的同時注重形式的表現,把有意義的課上得有趣,這樣才能把學生拉回課堂,順利達到這門課的育人目的。
[1]費文曉.《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和教學研究.西南工學院《高教研究》,2000,(4).
[2]劉桂芹.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3).
[3]崔景明.“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形式及實踐探析.思想教育研究,2007.5,(5).
[4]黃啟明.略論“形勢與政策”規范教學中的創新.學術問題研究(綜合版),2009,(1).
[5]朱琳.增強獨立院?!靶蝿菖c政策”課教學實效性的思考.文教資料,2011.4.上旬刊.
[6]崔海英.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問題探討式教學方法研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