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麗
(鞏義市站街衛生院產科 河南 鄭州 451261)
胎兒窘迫為產科常見的合并癥,是指胎兒在母體宮腔內缺氧導致酸中毒,從而危及胎兒健康及生命的一系列綜合癥狀。該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臨床表現主要為酸中毒及低氧血癥。母體血液含氧量不足、胎兒心血管系統功能障礙或畸形、臍帶及胎盤功能障礙等均可導致胎兒窘迫,若未采取及時合理的干預措施,可能導致永久性神經損傷或新生兒窒息,嚴重時可致死亡[1]。對于胎兒窘迫的處理,目前臨床上以剖宮產和陰道助產術為主。本文擬通過對比分析剖宮產術與陰道助產術對足月妊娠臨產胎兒窘迫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手術方式的選擇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3月至2013年9月鞏義市站街衛生院收治的80例足月妊娠臨產并胎兒窘迫的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產程時期不同(陰道助產多用于活躍期加速和減緩階段,剖宮產則多用于潛伏期及活躍期的加速階段)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0例孕婦均為宮口開全且先露部達S+3,其余40例為觀察組。兩組產婦年齡、孕周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一般情況比較()

表1 兩組產婦一般情況比較()
組別 n 年齡/歲 孕周/周>0.05 >0.05 40 28.56 ±5.01 39.16 ±0.87觀察組 40 28.39 ±4.97 39.25 ±0.81 t 0.152 0.479 P對照組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均符合《婦產科學》(第7版)關于胎兒窘迫的診斷標準[2];②產婦均為首次妊娠,單胎,孕周為37~41周;③產婦年齡20~35歲,身高150~165 cm,骨盆測量值正常,未發現頭盆不稱;④產婦無既往病史,無妊娠合并疾病;⑤胎兒均為頭位,體質量估計值為 2.5 ~3.5 kg。
1.3 處理方法 所有產婦產程進入活躍期均給予持續胎心監護。對照組采用陰道助產術,包括給予胎頭吸引、常規操作結束分娩;觀察組采用剖宮產術,按照常規手術操作進行。
1.4 觀察指標 采用Apgar評分標準判定新生兒窒息程度(Apgar評分標準:新生兒出生后1、5、10 min分別根據皮膚顏色、脈搏、呼吸、肌張力、對刺激的反應情況進行評分);觀察新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5.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均符合正態分布,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 觀察組65.0%新生兒評分>7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n,(%)]
2.2 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42.5%,觀察組為7.5%;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較觀察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3.066,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胎兒窘迫在產科較為常見,是由于胎兒在宮內急慢性缺氧導致的一系列綜合癥狀[3]。急性胎兒窘迫多發生于產時,慢性缺氧則多由妊娠合并疾病使胎盤正常功能受影響所致。大量研究表明,母體疾病(高血壓、貧血、心力衰竭、肺心病、創傷等)、胎兒先天性疾病及畸形、臍帶血運受阻以及胎盤功能低下等均可導致胎兒宮內窘迫。胎兒正常心率為120~160次/min,若發現心率過慢或過快,則應考慮胎兒窘迫的情況[4]。新生兒窒息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胎兒窘迫,所以及時正確地診斷并進行有效處理才能改善新生兒結局。
目前,臨床上足月妊娠臨產胎兒窘迫處理主要以剖宮產術與陰道助產術為主。產程中發現胎兒窘迫征象,應首先爭取進行宮內復蘇,給予吸氧,左側臥位以改善血流。若產婦宮頸口開全或接近開全,吸氧同時行陰道助產術幫助分娩;若病情較重,陰道助產無效,則應立即行剖宮產術[5]。本研究中所有產婦均為足月臨產時出現胎兒窘迫征象,根據產婦具體情況執行恰當的終止妊娠措施。對于宮口開全、先露部達S+3的產婦,給予吸氧,同時利用胎頭吸引,以便胎兒盡快經陰道娩出。若產婦宮頸口未開全,胎兒窘迫征象不太嚴重,可給予吸氧同時囑產婦左側臥位,嚴密觀察胎心率[6]。若產婦病情較重或經上述處理無效時,需立即行剖宮產術。本研究針對產程不同時期分別采用陰道助產術和剖宮產術處理,對比分析兩者對于新生兒結局的影響。本研究結果表明,剖宮產術相對于陰道助產術可明顯提高新生兒評分,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相關研究表明,經剖宮產分娩的新生兒由于沒有通過產道擠壓作用,觸覺失調及肺部并發癥發生率較陰道分娩新生兒高,而產婦產后并發癥發生率也因手術得到增加[7]。因此,在明確剖宮產治療效果的同時,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恰當的手術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綜上所述,足月妊娠臨產胎兒窘迫應用剖宮產術可明顯提高新生兒評分,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恰當的手術方式可改善母嬰結局。
[1] 孫艷麗,李學強.胎兒宮內窘迫孕婦剖宮產63例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7):179.
[2] 樂杰.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35-136.
[3] 戴曉蓮.胎兒宮內窘迫的治療及分娩結局[J].當代醫學,2011,17(34):38-39.
[4] 杜雪麗.1235例剖宮產指征的臨床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18(4):77-78.
[5] 范文慧.圍生期干預對胎兒窘迫孕婦分娩方式及圍生兒預后的影響[J].2013,10(3):67-68.
[6] 葛自銀.羊水過少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0,(5):108-109.
[7] 景淑真.十年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變化的回顧分析[J].中原醫刊,2004,31(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