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國
(中電投財務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現代金融理論對金融機構有不同的兩種分析框架,其中一種分析框架將現存的金融機構看作既定,由此認為金融體系和金融機構的功能和改革只能在既定條件下運轉,并把金融體系的制度、市場和機構看作彼此獨立、相應的金融企業,如商業銀行、養老基金及保險公司等企業,為上述不同類型的金融企業建立各種法律規范,設立不同的運行規制,這一分析框架被稱為金融中介機構理論。而另一種分析框架將金融機構可以發揮的功能看作既定,并在此既定條件下嘗試構建融合這些功能的最佳組織形式,這一分析框架被稱為金融機構功能理論,由博迪和默頓等人在20 世紀90 年代中期提出。
對大型企業集團來說,由于外部金融市場的不完備性及其自身發展的需要,企業集團對金融功能機構的需求是客觀存在,并將隨著大型企業集團的規模壯大和外部經營條件和市場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上述對金融功能的需求就是企業集團所轄財務公司作為集團公司體系內金融服務功能的具體表現。上述對金融服務功能的需求必然會通過具體的產品或服務來實現,比如:
為集團成員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提供支付功能。
為企業進行不可分割的投資提供了一種機制,也為集團內經濟資源在時間、地域和行業間的配置轉移提供了便利。
自1878 年第一家財務公司Household Finance 設立至今,國外財務公司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許多大型跨國公司經過多年的探索,選擇組建財務公司或金融服務公司作為與外部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競合的載體,并進一步推動了企業集團的發展。
與我國財務公司行業類似,美國大型企業集團設立財務公司的目的多數也是為了提高企業集團的整體利益,服務于集團公司的金融需求。不過,與我國財務公司主要服務于企業集團的資金管理和資本運作不同,美國的財務公司主要是為企業集團的產品銷售提供金融服務,業務范圍包括為汽車等耐用設備提供庫存融資管理、消費貸款以及發行信用卡、資產保險管理。立足于這一功能定位,美國企業集團的財務公司可吸收消費者購車存款,發行商業承兌票據和企業債券,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業務途徑從銀行獲取企業集團發展所需資金。
大體而言,美國的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在業務運營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特征:
1.財務公司股東以制造業企業為主。雖然美國監管規范在財務公司股東身份方面沒有明確限制。但美國最大的前20 家財務公司的股東基本上都是大型制造業企業。
2.核心業務是與促銷大股東產品相關的融資業務和上下游產業鏈業務環節,如保險、發行信用卡。現實中,美國大多數財務公司的主要業務集中在汽車行業融資或設備租賃融資,特別是依托企業集團內部產業鏈,美國財務公司行業在消費貸款和租賃融資領域長期擁有壟斷優勢。比如福特牌下的信貸公司每年創造的利潤幾乎占到福特體系總利潤的三分之一,凸顯了財務公司資金融通能力以及對大型制造企業集團重要的支撐作用。
3.業務經營風險比商業銀行較高。美國財務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于放款利率與融入資金成本之間的利差。限于專業能力和可利用資源,某些業務對外部商業銀行而言具有高收益、高風險業務,商業銀行動力展業,但作為企業集團內部成員單位之一的財務公司而言,可利用其在企業集團內部的產業專家以及內部資源整合優勢,為促銷所在企業集團產品,開展外部商業銀行沒有動力的金融服務業務,對財務公司而言,這類業務往往收益可觀、風險可控。
4.監管環境相對寬松。與我國對財務公司行業較為嚴格的監管環境不同,美國企業集團的財務公司不必像商業銀行那樣接受異常嚴格的行業監管。
財務公司的成立標志著我國“產融結合”的開始,1987 年5 月7日,中國第一家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誕生,至2013 年10 月末,全國開業運營的財務公司已達176 家,近三年每年平均增加20 余家;財務公司所屬企業集團已經遍布石油化工、機械制造、能源電力、信息通訊、鋼鐵冶金、航天航空等關系國計民生、國家安全的重要行業,遍布全國31 個省市自治區;財務公司行業表內外資產規模已經達到人民幣4.14 萬億元,所有者權益合計3500 億元,是2003 年的9 倍有余;財務公司行業平均資本充足率達到28%,不良資產比率為0.11%。財務公司行業已經成為我國金融體系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此外,財務公司行業服務于企業集團的金融功能和產品形式已經從簡單的“存貸結”發展到資金歸集、風險管理、投行業務、財務顧問等系統化集成金融服務方案提供商;協助企業集團風險管理已經從較為粗放向逐步建立較為完善的內控體系過渡。
我國的財務公司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具有鮮明的特點:
l.服務對象以企業集團內成員單位為主。我國的財務公司是隨著所在的企業集團發展壯大并引致而來更多的金融需求而產生、發展和完善的特定金融機構,財務公司的功能定位自然立足于服務企業集團以及體系內的各個成員單位。
2.一定程度的混業經營。根據《管理辦法》的規定,財務公司既可以從事存貸款、結算等傳統銀行業務,又可從事證券投資、債券承銷等投資銀行類業務。在目前我國仍采取分業經營的環境下,財務公司業務品種呈混業經營特征,但財務公司與銀行相比,又不能吸收社會公眾存款,與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相比,財務公司又可以吸收成員企業存款。
3.受到企業集團與外部監管的雙層管理。財務公司在股權關系方面從屬于所在的企業集團,接受企業集團的基礎管理,在業務開展與運營方面還要遵守金融監管當局的監管指導。
根據銀監會2004 年9 月1 日生效執行的《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銀監會2004 年第5 號令),對我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定義為:以加強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業集團資金使用效率為目的,為企業集團成員單位提供財務管理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財務公司行業已發展了26 年,期間也經歷了多次行業發展起伏。不難發現,《管理辦法》所述定義已不能全部涵蓋財務公司行業為企業集團提供的金融服務和產品現狀。目前及今后一定時期內財務公司行業面臨如何深化提高資金管理水平、拓寬對所屬集團成員單位的差異化服務;監管部門如何適應財務公司行業快速發展帶來的監管制度建設和監管機制滯后等挑戰。作為“產融結合”的產物和紐帶,財務公司是最貼近實體經濟的金融機構,財務公司應立足于以產業鏈帶動上、下游成員單位,為所屬企業集團打造一條全價值鏈的產業鏈條,也是財務公司發展之本。
鑒于上述分析和行業發展現實,我們認為,今后財務公司在服務集團系統內產融結合的金融需求中,應該著力打造財務公司“一體兩翼”的戰略功能定位:即以風險管理為基礎,以資金管理和資本運作為兩翼,為企業集團提供全價值鏈的集成金融服務,協助所屬企業集團實現整體價值最大化。
財務公司屬于受銀監會監管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既為金融機構,其業務特點首先就表現出風險管理的特征,這種風險管理,不僅表現在向集團成員提供金融服務過程中的非系統性風險管理,更體現出財務公司對集團的系統性風險管理的核心作用。
對于財務公司發揮資金管理和資本運作兩個功能作用,主要體現在財務公司在集團內的長短期的功能定位。
1.中短期:現有制度約束下的內部金融機構。財務公司是為企業集團成員單位提供金融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與西方國家企業在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環境下,發展到一定規模內發地設立財務公司不同,我國財務公司是在市場經濟不發達情況下,以行政性主導方式批準成立的。它是經濟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相結合的產物。近二十年來,我國對財務公司的制度建設也幾經變化,從1992年《國家試點企業集團建立財務公司的實施辦法》到1996 年《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暫行辦法》,每一次制度體系重構,監管部門對財務公司準入門檻、功能定位、業務范圍和監管標準均會有相應調整,某些監管導向甚至是根本性的變化。但不論外部體制如何變化,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服務于企業集團及其成員單位的特征越來越清晰,這一特征是財務公司與其他金融機構的最大區別,并逐步展現出一種自我強化的路徑依賴。我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未來一段時間的功能定位主要有如下方面:
(1)財務公司產生于企業集團及其成員單位的金融需求,這就決定了財務公司必然是一類具有附屬性質的金融機構。不過,由于財務公司所依附的企業集團的行業差異性,所屬企業集團的金融需求重點不盡相同,因此,不同行業、不同集團的財務公司金融業務的側重點可能不同,還有可能差異巨大。
(2)財務公司依附于企業集團、服務于企業集團的特征以及成員單位需求的多樣性和波動性,必然導致財務公司會逐步發揮多個金融功能的趨勢,在企業集團內部會逐漸出現一定程度的混業經營。此外,由于特定制度的無形之手,我國企業集團的財務公司在中短期內會持續帶有“內部金融機構”這一特點。
2.長期:專業化的產業金融集成服務商。財務公司是依托于特定行業并促進所屬企業集團產業發展的金融機構,企業集團成員單位之間存在細分行業、細分市場、發展階段等多樣性,財務公司與各個成員單位進行貨幣與資金融通,并提供由此衍生而來的其他多種金融服務需求,這就意味著財務公司為企業集團提供的金融服務應是綜合化、集成化的,因此,財務公司長期定位表現在專業化的產業集成金融服務商,與監管部門對財務公司的定義相比,在業務類別上更加寬泛,無論是從資金來源,還是服務對象方面都使財務公司具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1)將我國財務公司行業提高到產業金融的高度,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所必需的,并由此可帶動財務公司發展的進一步專業化。產融結合是指產業企業與金融機構通過資金或資本合作,相互滲透的金融創新行為。在一個有效金融市場,產融結合將有利于促進商品流通,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使用效率,財務公司是產融結合的良好載體,目前政策對我國財務公司業務與市場的定位使其難以發揮產融結合的紐帶作用,難以真正促進集團產業的發展。
(2)財務公司的內在屬性要求將財務公司提升到產業金融集成服務商的高度。我國財務公司具有金融性、企業性、產業性相結合的行業特征。財務公司是一種金融機構,它在所屬企業集團內部進行資金管理、籌集及融資體現了財務公司的金融特性;作為一個獨立的法人組織,財務公司必須適應它生存發展的經營環境,具備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為股東創造高回報,其經營管理的目標與模式和一般企業類似,體現了它的企業性。
但截至目前,財務公司的經營資金只能來源于集團,除買方信貸業務之外,其他的金融業務服務對象均限于集團,這樣就導致財務公司無法實現經營目標最大化。未來的功能定位必然是將財務公司提高到產業金融的高度,即財務公司不但要為集團成員單位的經營和發展提供支持,而且要為產業的發展提供金融支持。這樣就可能實現財務公司經營的企業性要求,即在保證資產安全的前提下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實現財務公司金融性、企業性、產業性的有機結合。因此,成為專業化的產業金融綜合服務商是財務公司自身屬性的內在要求。
總之,從長期發展來看,財務公司成為集團系統內綜合金融服務商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又是財務公司內在屬性的要求,同時也是財務公司乃至我國主導產業應對國際競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