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伊 人
在坦桑尼亞采風,當地別具一格、五花八門的婚俗文化,令人開眼。
坦桑尼亞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全國4000余萬人口,居然擁有120多個民族!眾多民族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風俗,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坦桑尼亞境內的馬賽族流行“指腹為婚”的傳統習俗。婦女懷孕后,便會有許多男孩的父母或親屬登門提親。盡管人們尚不知道孕婦生男生女,但提前“預約”便多了一成勝算。待孕婦分娩時,如果生下女孩,就同預約的男孩成婚;如果生下男孩,則與“預約”的男孩結成終生好友。當然,這都是兩個孩子長大以后的事,但馬賽族人是極講信用的,一旦定約,孩子成人后,必定“履約”,決不含糊或反悔。
哈亞族則流行“摸腳完親”的奇特婚俗。當男方的父母向女方父母提親,而女方的父母同意將女兒許配給男方時,男方父母要摸一下女方雙親的腳,以示謝意,并立下婚約:兩家已經訂親。如果日后哪一方悔親,另一方就有權力“上告祖靈”或找部落中的巫師“作法”,懲罰不講信用的一方。不過,悔親現象在當地還是很少出現的。
“露乳引情郎”是哈亞族盛行的另一種婚俗。該族的女孩長到談婚論嫁年齡時,就可以把乳房袒露在外這在當地人看來,并不算“走光”,而是一種高尚的自然美。袒乳的目的是為了吸引男孩子的注意。如果哪個男孩相中了這個女孩,便可以到女方家提親。袒乳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便于女孩的父母監督女孩:他們可以根據女兒乳房的變化,來判定女兒是否懷孕——在當地,女孩未婚先孕被看作是一種“敗壞家風”的行為。
津古族的婚俗也很有趣:“雞蜜定婚”。成年的津古族男子相中哪家姑娘后,便親自到女方家求婚。接待男方的通常是這家女孩的祖母,而女孩則躲在暗處偷窺男孩。如果女孩相中了,便會通知男方過幾天再來。男方第二次求婚時,要由父母帶隊,求婚的禮物是4只活雞、3只宰好的雞和一桶玉米面或高梁面。送雞是為了圖吉利,送玉米面或高梁面則是為了女孩家招待客人。“來而不往非禮也”,女方在收到男方家的禮物后,要回贈一桶蜂蜜,以供男方家里釀造喜酒。出嫁那天,新娘的姑媽橫躺在新房的門檻上,設立一個“路障”——新郎只有送上禮物,才會被允許與新娘共進洞房。當然,送的禮物不一定貴重,只是象征性而已。
甸丁拉姆族的婚俗最有意思,像國內的捉迷藏一樣,當地語言稱作“契拉拉非米達”,翻譯成中文便是“迷藏婚”。出嫁日,女方載歌載舞、吹吹打打地把新娘送到新郎所住的村子。不過,不是直接到新郎家里,而是將新娘藏在村中某一隱蔽處,然后通知男方家人,可以派新郎出來尋找新娘了。新郎要在兩名親友的陪同下,到村中挨家挨戶地搜尋。無論家中是否藏著新娘,村民們都愿意讓新郎進家查看,因為這樣可以沾上一些喜氣,是件很榮幸的事。如果新郎運氣好,走第一處便找到了新娘,就可以歡天喜地地把新娘迎娶進門。如果連續找三處或三個村民家都沒有找到新娘,對不起,娘家人要把新娘帶回娘家。一周后,再送回新娘,重新尋找。周而復始,直到找到新娘為止。這種婚俗往往使新娘一時半會進不了洞房,有的“倒霉蛋”連續幾個月都在忙忙碌碌、風風火火地找新娘。不過,村民們倒是很有耐心,因為這樣一來,就為全村的平靜生活增添了許多樂子……而且村民認為,新郎尋找新娘的時間越長,這樁婚姻就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