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雅
【摘 要】本文選取了中央電視臺1990年開播至今的《正大綜藝》作為研究對象,以它數次改版為線索,力圖觸摸到我國綜藝娛樂類節目主持角色轉型的脈絡。
【關鍵詞】綜藝節目 主持人 角色轉型
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是我國綜藝娛樂類節目從萌芽到繁榮的重要時期。在這世紀之交的20年里,我國內地的綜藝類娛樂類節目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一元到多元,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的變化,可謂是我國綜藝娛樂類節目的重要轉型期。
1990年央視一套《綜藝大觀》開播,乘著《綜藝大觀》收視率持續走高的東風,央視陸續開播了《正大綜藝》《幸運52》《開心辭典》等一系列明星節目,地方電視臺也不甘示弱,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北京電視臺的《歡樂總動員》,福建東南臺的《開心100》,都是上世紀90年代家喻戶曉的綜藝娛樂類節目。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和改革開放的深入,觀眾對綜藝娛樂節目的參與度和互動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選秀類綜藝娛樂節目應運而生,以《超級女聲》為代表的選秀類節目占盡了風頭。放眼當下的綜藝娛樂類節目,從剛過去的《中國好聲音》到風頭正勁的《爸爸去哪兒》,中國內地的綜藝娛樂類節目呈現出越來越精彩的多元模式,極大的豐富了觀眾的業余生活,在現有的電視節目類型中占據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隨著綜藝娛樂類節目的蓬勃發展,綜藝娛樂類節目的主持也日益呈現出新的氣象,從聯歡會式的主持模式,到主持群,到主持人身份的淡化,綜藝娛樂類節目的主持樣態越來越豐富多元。因此,深入研究這承載了如此多維度、多階段的變化歷程的二十年,對于理解我國綜藝娛樂類節目主持的發展歷程有著重要價值。
本文選取了央視《正大綜藝》的主持作為研究對象,促使筆者做出這種選擇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正大綜藝》以央視為平臺,可以作為主流媒體綜藝娛樂類節目主持的代表,具有樣本的代表性;2、《正大綜藝》作為我國綜藝娛樂類節目開播時間較早,且至今仍在播出的節目,在時間上基本貫穿了本文研究的世紀之交的二十年,較之其他已經停播的節目更具有說服力;3、《正大綜藝》在其發展歷程中,始終根據時代和受眾需求的變化進行改版,主持人和主持模式也一直在變動,可以說是一個始終與時俱進的節目,與本文所要研究的綜藝娛樂節目主持的轉型相契合,是較為合適的研究對象。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關于《正大綜藝》歷位主持人的研究可謂繁冗,加上《正大綜藝》走出了許多如今家喻戶曉的名主持,如楊瀾、趙忠祥、王雪純等,針對他們的研究更是多不勝數。所以本文無意拘泥于單個主持人的個人風格研究,而是力圖站在一個宏觀的角度,分析《正大綜藝》在這二十年改版更迭中,主持人角色定位的變化與轉型。為此,本文以《正大綜藝》的兩次大改版為界,將《正大綜藝》的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并分別研究其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1、1990-2002年:“教師”“導游”型主持人定位
1990年,中央電視臺國際部與泰國“正大集團”聯合創辦了CCTV的第一個國際性欄目《正大綜藝》,每年由“正大集團”提供給該欄目80%左右的國外節目,是中國觀眾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由于90年代初中國處于改革開放的初期,內部信息還較為閉塞,突然有了《正大綜藝》這扇窗戶,人們了解外面世界的欲望被極大地激發出來,加上現場的明星嘉賓,《正大綜藝》在90年代初常常雄踞央視收視率榜首,也正是這段時期《正大綜藝》走出了一批批著名主持人。
但是,當我們深入分析這一時期《正大綜藝》的節目構成時,可以發現以下幾個問題:1、《正大綜藝》在開播之初,我國對于綜藝娛樂類的節目定位并不確切,《正大綜藝》的節目初衷其實更接近于綜藝與科教的混合,寓教于樂,其文化內涵還是相當厚重的。2、《正大綜藝》培養出了如此眾多的名主持,但是在節目的構成上其實主持人的份量并不太重,甚至演播室的份量都不重,觀眾們最想要看的其實是外景中傳遞的信息。筆者認為,這兩點對于1990-2002年《正大綜藝》主持人的定位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正如上文所說,《正大綜藝》在節目創辦之初其實是帶著科教類節目的色彩的,主持人的定位也偏向“教師”型。這一點從演播室的布局就可以看出:男女主持人有自己的小講臺,主持人的行動基本不離開講臺,講臺背后是大屏幕,嘉賓和觀眾方陣面對屏幕分列,其實在很大程度上跟我們的大學課堂很相似?!秱髅狡放苿摻ㄅc營銷》一書中總結這一時期的《正大綜藝》的特點為:“臺詞像報告,游戲像考試,觀眾像上課”,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主持人的“教師”型定位。另一方面,由于節目的重心是在外景上,所以主持人也像是一個導游,負責把觀眾們帶到有風景的地方去,然后帶著嘉賓們做做游戲,無論是現場觀眾還是場外觀眾大部分時間只能被動接受。
這樣的主持人角色定位一方面凸顯了早期《正大綜藝》的科教文化內涵,但是從另一方面由于過于精英化,漠視觀眾,缺乏互動,加上日益開放的時代背景,《正大綜藝》已不再是人們了解世界的唯一窗口。受眾不再滿足于被動接受,而是迫切渴望互動與交流,在這樣的時代和行業背景下,《正大綜藝》的改版是明智的。
2、2002-2010年:探索中的“平民化”主持人定位
由于《正大綜藝》經歷過多次改版,所以在很多文獻中,關于《正大綜藝》的發展歷程有著不同的劃分,較為常見的是2002-2005年,2005至今,但是筆者認為從主持人角色定位的轉變來講,將2002-2010年劃為一個時期更為科學。雖然這8年時間中,《正大綜藝》可謂是時刻都在變化,形式更是不斷脫胎換骨,但是在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上一直在平民化的道路上探索著。
2002年,隨著傳媒行業“平民化”“大眾娛樂”的浪潮越來越洶涌,《正大綜藝》也進行了相應的改版作為回應。在2002年的改版中,最突出的變化在于嘉賓從明星變成了普通老百姓。《從審美走向娛樂——以〈正大綜藝〉為例看綜藝節目的娛樂化流變》一文中提到:“這次改版徹底打破了十二年來‘明星嘉賓+游戲+主持人的模式,觀眾成為節目的唯一主角。‘選手+游戲+主持人+高額獎品讓《正大綜藝》徹底走出傳統綜藝節目的窠臼,成為新綜藝大軍中的一員?!痹谥鞒秩说亩ㄎ簧?,主持人們走出了那方小小的講臺,以伴隨者的身份與選手站在一起,強調平視角度,互動也更加豐富。
2005 年7 月,在嘗試過選手實地闖關、邀請嘉賓主持人等多種形式之后,卻無法抵擋各大衛視一輪又一輪的娛樂沖擊波,《正大綜藝》開始醞釀更大的改版。從2005年-2010年正大綜藝一直在進行各種嘗試,從《吉尼斯中國之夜》到《魔術大聯盟》,《正大綜藝》始終從受眾的角度出發,揣摩觀眾的胃口,卻越來越偏離了“平民化”“互動”的道路,變得有點不倫不類,加上這些感官刺激很強的節目更易使觀眾產生審美疲勞,所以在經歷了五年的摸索碰壁后,《正大綜藝》再次醞釀改版。
3、2010年至今:不斷淡化的主持人角色
2010年,《正大綜藝》重新登錄央視一套,推出季播節目《正大綜藝·墻來了》,以“明星+游戲+對抗”的形式打造更為新穎的娛樂精品,徹底拋棄了“正大”的舊有的科教氣質,游戲成為節目的核心,好玩、娛樂成為節目的最終追求,至此《正大綜藝》可以被界定為徹底的綜藝娛樂類節目。2011 年10 月黃金周,正大綜藝又推出了《正大綜藝·謝天謝地你來啦》,這是海外情景喜劇類真人秀節目首次被中央電視臺引入,明星們面對陌生情景的即興表演成為最大看點。
在這兩檔節目基本已經完全看不到早期《正大綜藝》的影子了,《墻來了》可以說是對“平民化”主持風格的回歸,朱迅在節目中始終與參賽選手同在,有時甚至參與其中,現場氣氛和觀眾參與度也相對較高。而《謝天謝地你來啦》則可以說是對主持人角色的消解,雖然小崔的主持相當成功,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主持人和嘉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小崔有時也會變成嘉賓參與表演,更多的只是一種對節目的串聯,保證節目有一條相對完整的線索而已。
當然相較其他兩個階段,這個階段還處于初期,這兩檔節目日后的發展成敗現在也難以下定論,但是就目前的受眾反饋來講,對《謝天謝地你來啦》的評論還是相當不錯的。
可能很多人都以為《正大綜藝》已經停播了,很少人會把《墻來了》和《謝天謝地你來啦》跟《正大綜藝》聯系在一起。的確,我們應該承認《正大綜藝》始終是在嘗試改進和變化,嘗試著對時代和市場的改變積極地做出自己的反應,這對于一個節目而言是生存的必要技能。而在這數次改版中,我國綜藝娛樂類節目主持的發展脈絡也得以體現,不同時期主持人的不同角色定位,或多或少也為《正大綜藝》的“長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希望這個節目在未來的道路上始終秉承探索精神,為中國觀眾帶來更多的驚喜?!?/p>
參考文獻
①陳山,《淺析新版〈正大綜藝〉的文化構建》[J].《中國電視》,2003(11):62-64
②成錦艷,《從審美走向娛樂——以〈正大綜藝〉為例看綜藝節目的娛樂化流變》[J].《今傳媒》,2013(4):88-90
③鄧媛,《嬗變 困境 反思——新時期我國綜藝娛樂節目發展軌跡探析》[J].《東南傳播》,2008(8):55-57
④王偉,《從〈正大綜藝〉主持人的更迭談近期改版的成功》[J].《電視節目論集》,1998
⑤辛少英:《在記憶與制作中穿行——女制片人手記》[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3
⑥尹鴻,《從“介紹世界”到“體驗世界”——評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J].《中國電視》,2003(11):54-56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廣播電視語言傳播專業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