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萌
【摘 要】我國博客新聞網站目前幾乎呈現一種空白的狀態。除少數網站如“虎嗅網”、“愛范兒網”等在不斷嘗試外,其余均采取觀望態度。雖然中國博客新聞網站尚不成熟,但其呈現出來的許多特色越來越受到行業的關注。筆者嘗試通過對“虎嗅網”的分析,研究中國博客新聞網站的現狀及未來。
【關鍵詞】博客新聞網站 虎嗅網 第二落點
2011年,美國在線宣布以3.15億美元收購《赫芬頓郵報》。2012年,《赫芬頓郵報》首次獲得了普利策新聞獎,這是網絡新聞媒體首次獲普利策獎。《赫芬頓郵報》的興起讓博客新聞網站成為了新聞媒體重要的一員,傳統媒介與互聯網逐漸融合的今日,許多人把它看作了未來網絡新聞報道方式的一個縮影。
我國博客新聞網站目前幾乎呈現一種空白的狀態,其中有著體制上的原因,暨除傳統媒體的官方新聞網站外,其余網絡媒體很難獲得新聞報道權;但也有著并不熟悉博客新聞網站的運行規律等因素存在,除少數網站如“虎嗅網”、“愛范兒網”等在不斷嘗試外,其余均采取觀望態度。雖然中國博客新聞網站尚不成熟,但其呈現出來的許多特色越來越受到行業的關注。筆者嘗試通過對“虎嗅網”的分析,研究中國博客新聞網站的現狀及未來。
一、虎嗅網的創立及發展歷程
1、創始人
與《赫芬頓郵報》相似,“虎嗅網”的創始人也是一名資深媒體人,2012年初,《中國企業家》雜志執行總編輯李岷決定辭職創立“虎嗅網”。
“虎嗅網”的名字來源于英國詩人Siegfried Sassoon的名句“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相信李岷在創立虎嗅時也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了互聯網對于傳統媒體的沖擊,這種沖擊就是心中的猛虎,到底是被猛虎擊敗,還是在與猛虎的競爭中激勵自己生存下去,很顯然,她選擇了后者。
2、定位
“精選、有料、干貨、有用、細節、內幕”,這是虎嗅網對自己的定位,李岷試圖將虎嗅網打造成一個有視角的商業新聞與交流平臺,所關注的是互聯網領域一系列明星公司。與傳統媒體不同,虎嗅網的內容多非原創,虎嗅網員工多在做發現與聚合編輯的工作,由編輯和用戶共同提供精細加工的新聞和觀點是虎嗅網的殺手锏,正是這種新的內容生產模式使虎嗅網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3、發展歷程
虎嗅網于2012年5月15日正式創辦,上線半個月成為百度新聞的新聞源;創辦至今,虎嗅網已經先后獲得“中國最有質量的16家科技媒體”、“2012中國新媒體價值榜30強”、“新周刊2012年度新媒體提名”“《2012社會化影響力排行榜》年度新銳傳媒”等榮譽,微博粉絲已經突破100000。
二、虎嗅網的特色和優勢
1、爭搶第二落點,以深度作為核心競爭力
其實虎嗅網的運營模式更像是一本雜志,那么爭搶第二落點,以深度作為核心競爭力的定位也確實符合一本雜志的特色。相對于報紙的實效性,雜志往往以其深度的思考和獨到的觀點取勝,而虎嗅網仿佛一本每日更新的雜志,在觀點質量保證的前提下,大大增加了內容的發布量。
2、社會化的運行方式
虎嗅網的“社會化”目前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這個網站的絕大部分內容并非來自于虎嗅編輯的原創,而是編輯們根據網上、傳統媒體已有的信息進行編輯、剪裁、整合,這需要編輯人員對行業有比較到位的了解和判斷力;其次,極大地利用活躍在微博上、博客中、甚至雖沉默但有想法的那部分人來貢獻內容。
除了借助媒體從業者的專欄和文章,虎嗅網也在網站開辟了“投稿”通道,向所有用戶征集稿件,并根據用戶的點擊量和評論數據,每周選出兩到三篇文章給予最低300元,最高2300元的稿費獎勵,雖然數額不多,但卻是國內互聯網媒體里屈指可數的給稿費和獎金的平臺。
3、定位明確,尋找“第三維度的人”
在以網絡為基礎的信息獲取平臺中,有三類角色將起到關鍵作用:第一類是寫程序的人,他們通過計算機把有價值的信息推送給讀者;第二類是做設計的人,他們負責把頁面做得更漂亮,受眾體驗更好;第三類是做內容的人,也是最為缺乏的,他們負責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信息,這部分人應該來自于傳統媒體,他們熟悉媒體和新聞的規律,熟悉哪種類型的信息更被受眾喜歡。
所以,虎嗅網的編輯大部分是從傳統媒體挖來,即便是網站的技術人員和其他沒有傳統媒體工作經歷的員工,也會定期接受來自于傳統媒體的專家培訓,這保證了傳統媒體的編輯能力與網絡平臺的信息傳遞優勢的完美結合。
三、虎嗅網運行中的不足
1、如何平衡社會化
虎嗅網采取的是一種社會化的運營方式,非常重視營造社會化的感覺,但是長此以往就會出現網站以人為中心而非以內容為中心的情況,人們僅僅關注是誰在進行表達,而非表達了什么,現在虎嗅網中的內容已經有了這一趨勢,許多寫手由于已經被大家熟識,開始注重量而非質,這導致整體觀點的水平下降。
2、對于專業的態度問題
虎嗅網做的是觀點和內容整合,其需要關注度很自然就需要很多有意思的觀點,筆者第一次被觀點吸引就是這樣一篇文章——《10年以后設計一場完美的犯罪》,這篇文章主要傳遞觀點就是,10年之后,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的隱私將無所遁形,所以一切的犯罪都將有據可查。觀點新穎,但是其中涉及到的很多技術問題都值得討論,作者基本上是把今天的犯罪手法放置于明日的科技環境中,不免有些背景不匹配之嫌疑。
此類觀點有趣,能吸引受眾,但是作為一個至少目前還是立足于互聯網和IT業的新聞博客網站,專業態度還是一個必備的基礎,對于內容和觀點的選擇可以以受眾喜愛作為基礎,但是還是應該對內容有嚴格的審核和把關,尤其是對于一些前沿的,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否則一旦發生錯誤,就會影響網站整體的口碑。
3、廣泛性與深度的取舍
雖然虎嗅網目前立足于互聯網和IT領域,但是其做的還是一種泛新聞。筆者認為虎嗅網在保持廣泛性觀點選擇的前提下,也應該逐漸聚焦于若干個比較有長遠影響的領域,比如無線電充電技術、3D打印技術等,通過觀點引導受眾在這個領域深入研究,形成網站在多個類似領域的影響力,盡量避開同質化,打造出網站專屬的特色。
4、長期規劃的打造
虎嗅網應該給自己規劃好一條路線,這條路線通向的并不一定是終點,但是只要夠真實,有可操作性,受眾就會有參與的興趣和信心,并且路線應該公布給所有網站受眾,社區化媒體本就應該是所有的網站關注者共同構建,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媒體與受眾的距離。
四、從虎嗅網看中國博客新聞網站的現狀
國內較為成功的,并有一定發展潛力的博客新聞網站虎嗅網,雖然將立足點放置在了互聯網與IT領域,但是其運營的模式和對于內容的追求都是一個成功博客新聞網站所應該遵循的。
我國的具體國情,并不適合博客新聞網站的發展,首先國家對于網絡媒體尤其是社區化運營媒體采訪權的限制,導致了博客新聞網站往往只能將關注點放在第二落點上,難以獲得第一手的資料;其次,中國網民的參與度不高,這使得雖然網站嘗試著進行社會化運營,但是往往內容的提供者還是網站的編輯團隊和從外請來的寫手,這使得網站沒有辦法徹底進行社會化,長此以往負擔會成倍增加。
所以,最適合我國博客新聞網站的發展之路就是如同虎嗅網一樣,做第二落點,通過優質的內容來積攢影響力,并進行社會化運營,通過選題征集、原創稿件評獎等方式,將更多的內容貢獻者吸引到網站中來,為內容做貢獻。
在定位方面,中國博客新聞網站往往不定位于時事和社會,而更多的定位于商業、IT、科技等一些軟性新聞領域,這些領域往往對于采訪和第一手資料的限制不是十分嚴格,網站經常可以利用一些擦邊球的方式獲取一手資料。不過,對于我國的新聞博客網站來說,一旦模式成型,想要謀求更大的發展就必須將目光轉向時事新聞和社會新聞領域,雖然采訪權受限,但是可通過人脈關系、邀請社會名流來網站開博、搜索自媒體信息等方式進行彌補。畢竟,觀點和內容的深度才是博客類新聞網站的核心競爭力。
從盈利模式上看,如果仿照傳統網站追求流量,通過流量換取廣告收益的方式,又會有跟商業網站“同流合污”之嫌。《赫芬頓郵報》采取了一種軟性的處理方式,并沒有一味的在頁面羅列廣告,而是采取為廣告主制作專題頁面的方法,一方面達到了宣傳效果,一方面由于內容皆為網站編輯撰寫,網站的性格和品味并沒有因此降低,這是一種可以學習的模式。
五、我國博客新聞網站的未來發展
我們今天不妨大膽預測,博客新聞網站是未來互聯網新聞報道的重要方式之一。隨著中國對于新聞界管制的逐步放開,相信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網絡媒體獲得采訪權,博客新聞網站在做好自己聚合內容和觀點的同時也能獲得第一手的資料。今日,我們已經有了成熟的網絡平臺,內容就顯得越發的重要,更需要一些有著傳統媒體內容制作經驗的編輯和記者投身到網絡新聞媒體的內容制作中來。所謂的媒介融合和傳統媒體的轉型是一個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在探討的問題,筆者認為,這本身就是一種觀念上的錯誤,還在以傳統媒體的視角思考新媒體,其實傳統媒體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的內容制作團隊,而并非它的運營模式,如果強硬的把這種模式移植到新媒體平臺不免張冠李戴,最理想的就是利用新媒體的平臺優勢,利用傳統媒體內容優勢的結合,打造網絡社會中的報紙和雜志。
盈利模式上,除了效仿國外先進經驗,也可用另辟蹊徑的方式獲取利潤,虎嗅網創始人李岷說,他們下一步會通過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的方式獲取利潤,這種咨詢是基于資深媒體從業者對于行業了解提出的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建議和意見,相信這同樣是許多公司和企業都需要的服務。
總之,博客新聞網站一定有其美好的明天,也相信隨著博客新聞網站的發展,中國人將有更多的平等說話的權利,將有更強烈的表達自己的欲望,言論將更加自由,社會也將更加多元和開放,這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參考文獻
①魏武揮,《誰會是中國的赫芬頓郵報》,虎嗅網
②《虎嗅網:一只實驗室里的“虎”》,《中國經營報》,2013-4-13
③朱小坤,《虎嗅網:爭搶互聯網新聞的“第二落點”》,《第一財經周刊》,2012(26)
④《虎嗅網創辦人李岷:嗅著薔薇的老虎》,《環球企業家》,2013(3)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新聞學院新聞學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