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領
【摘 要】本文通過對2009年至2011年度學術期刊關于畫報研究的回顧分析,從畫報的編輯、發行研究,都市文化的構建研究,人物形象的呈現研究,以及紅色和小眾畫報的研究等幾個方面對這三年的畫報研究進行綜述。
【關鍵詞】畫報 編輯發行 人物形象
一、畫報的編輯、發行研究
畫報作為一種圖像呈現型的報紙,有著自身編輯、發行、傳播特點。
西北大學教授姚遠在其文章《〈點石齋畫報〉及其編輯傳播策略研究》中分析了《點石齋畫報》采用全新的石印印刷技術作為傳播的技術保障,并且雇用清一色的中國人做主編者和主筆者。它有著極為特殊的編序,每12期為一卷(集),每卷以天干、地支、八音、六藝、四德、乾卦、卜辭等順序排列,它的傳播旨趣以穎異、新器和新物為主,同時還依托《申報》進行發行傳播。①
有學者對《良友》畫報的品牌化經營策略和自主發行模式進行研究。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田欣欣認為,《良友》畫報的品牌化策略首先是在經營理念上“以商業的方式努力于民眾的教育文化事業,這是我們的旨趣。”此外畫報有準確定位——中產階級的市民時尚雜志。畫報重視印刷質量以及版式設計,并且精選圖片,在封面上,多以溫柔大方而又漂亮、年輕的女性為主,形成封面視覺中心。在內容上集新聞性、趣味性、知識性、時尚性于一體。多選擇民族青年、影視明星、社會名流等社會時尚符號,打造自身時尚品牌。
由此可以看出《良友》畫報的品牌經營是業務和理念高度統一的經營模式,并呈現出品牌塑造、觀念創新、讀者至上、時尚引領的經營風格和經營特色,在近代期刊商業經營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②
所以《良友》畫報在上海的發行量位居第二,僅次于《生活》雜志,除了本身的質量外,與其成功的發行策略也是分不開的,江晶靜探究了《良友》畫報的自主發行,內外并重的銷售模式。總的來說,《良友》建立起一個由總公司發行所為核心、以各地的分支機構及地區總代理為節點、輻射至其他零售代理商、批發商的分銷體系,同時通過郵政系統維系國內外長期訂戶。同時,《良友》開展各種優惠活動進行促銷,尤其重視開發長期訂戶。③
二、都市文化建構研究
畫報是現代都市文化的衍生物,同時也是都市文化的載體,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畫報反映了不同的都市及其都市文化。
吳朝虎分析了《良友》建構的上海都市圖像。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良友》畫報不僅是上海現代都市生活的記錄者和呈現者,更是現代生活觀念的倡導者和都市圖像的建構者,《良友》畫報對都市圖像文化的建構主要體現在:1、制造都市新女性形象;2、描摹都市公共空間;3、塑造成功人士的精英文化這三個方面。④
蘇楊則研究了比《良友》早一些的《點石齋畫報》描繪的清末都市的廣告風尚。清末的廣告風俗有著以下特點:1、以招幌為主的戶外廣告;2、名譽的象征——招牌。這些反映了較初級的廣告策劃思想,利用人們的求新心理,求奇心理,求趣心理,祈福心理,品牌效應,典故諺語,事件營銷等方法對商品或店鋪進行宣傳,體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對廣告的強烈要求。⑤
韓紅星通過《北洋畫報》說明天津市民的生活空間的擴大,在中西文化的交匯下,天津市民有了新的生活模式,攝影、廣播、美容成了新消費方式下的消閑生活,從以上幾個方面闡釋了民國天津市民消費文化空間的建構。⑥
三、畫報對人物形象的呈現研究
1、女性形象
(1)女性形象的發展歷程以及個案研究。由于畫報是以圖片來展示的,因此,畫報上刊登了很多的人物,尤其是以女性形象居多,不同時期的畫報對女性形象的呈現是不同的,總體來說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女權意識的崛起,反映了不斷進步的女性形象。
張春田通過對《點石齋畫報》的分析,發現《點石齋畫報》所展示的“海上女性”形象,與男性的性別化觀看、情欲想象有著密切的關聯。更徹底地說,“畫報其實并不在意最廣大女性的真實生活樣態,反而通過把女性置于欲望的“她者”,遮蔽了女性之間的差異、女性走上社會的艱難和痛苦等問題,壓抑了女性內在的聲音。這樣建構出來的“新型社會女性”,離平等的性別政治還有很大的距離,不過是為了滿足男性現實的消費以及閱讀、想象的消費需求。”⑦
王鑫通過對《北京畫報》的研究,說明了20世紀20 ~30年代,媒介用新女性逐漸代替舊式女子,體現了女性對自身的理想期待,《北京畫報》清晰地呈現了那個時代北平公共領域內女性生活的基本風貌,健康、獨立、知性、新潮、時尚的新女性形象符號意涵也日益突出。《北京畫報》中的女性圖片直觀、生動、真實地呈現了都市女性生活的一個個現場,介于摩登女郎和五四新女性之間且獨有京韻的女性成為畫報中女性形象的集中表達。⑧
(2)特殊群體的女性形象。馮鳴陽以《剖割怪胎》為例分析了《點石齋畫報》中體現的外國女性形象,由于外國女性既是外國人又是女性雙重身份的疊加,西方文化和通俗文化在這個形象上得到了雙重的隱射。《點石齋畫報》國外女性形象已經不是它本身,處于東方和男性雙重凝視下,國外女性形象處于類型化、想象性地模糊窺視中。成為印有東方想象的觀看痕跡的特殊符號,被納入了晚清獨特的文化景觀中,它是一種“想象的真實”,更是“真實地想象”的結果。⑨
楊璐瑋通過《申報》及其畫報探析了晚清媒體中妓女和鴇母形象,在畫報不多的記載中,妓女是作為一個整體負面形象出現的,她們處境艱難,受鴇母和龜奴以及巡捕的欺辱。而鴇母則被塑造成惡劣、慘無人道、貪婪、唯利是圖、狡猾的惡婦形象。
她們被塑造成這樣首先是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在三從主義之下,女子毫無獨立意志可言。其次,媒體人,包括給編輯記者投稿的各色文人,他們一方面是近代化啟蒙運動的推動者,力圖喚醒讀者同情,給予妓院以深層譴責,但另一方面他們又是生意人,需要滿足受眾好奇心,獲取經濟利益。⑩
盧天塨通過《良友》畫報中城市和鄉村女性形象的對比,勾勒出這樣的鄉村女性形象,“這些鄉村女性沒有華麗的衣裳、沒有美麗的容顏、沒有受教育的機會、不會巧言令色、未曾享樂過,但她們正是用那粗劣的布衣、飽經風霜的面孔、樸實的思想、常年的勞苦、勤勞的雙手,向人們證明她們是最堅強、刻苦、最實際地在擔負時代使命的一群人”。⑾
2、兒童形象
謝毓潔研究了《點石齋畫報》中的兒童和兒童觀,《點石齋畫報》有不少畫作涉及兒童,描繪了晚清兒童生活、教育、醫療、玩耍、游戲的眾多方面。這些畫作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直接以兒童為主題形象,它們是畫作的主體。另一類雖然不是以兒童為主人公的,但兒童的形象也栩栩如生。
通過《點石齋畫》報,作者分析了晚清兒童悲慘的生存狀況,兒童早期教育的滯后,兒童醫療的近代化發展,兒童的服裝和發式,以及兒童玩的游戲,對晚清的兒童形象有著全面的闡述。⑿
四、紅色畫報和小眾畫報的研究
1、紅色畫報研究
王賀新、都海虹分析了特殊時期《晉察冀畫報》的傳播渠道與策略,一是依靠正規化、制度化的發行系統,二是通過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內部、地下交通以及城市工作部等傳播渠道和工作機構來進行發行。三是積極應對“圍剿”、“掃蕩”這種戰時特殊情況,選取有效的傳播渠道和策略,如書報由北岳書店用牲口馱運出來,分卷包裝后送到邊區政府交通總站,再分送到各個地區。
《晉察冀畫報》社在開拓傳播渠道的同時,也利用組織和人際傳播的力量,集體學習、傳閱和宣講成為其擴大宣傳效果的重要方式和策略,這也是基于畫報發行量少的現實選擇。⒀
2、小眾畫報研究
董惠寧對《飛影閣畫報》進行了研究,作者分析了《飛影閣畫報》的由來,以及畫報的內容與特色。畫報內容上以時事消息、社會新聞為主。《飛影閣畫報》的特色同《點石齋畫報》一樣,畫家在每幅畫旁,加上一段當時流行的筆記體的題記文字,夾敘夾議,將畫面時間、地點、人物情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在表現形式上, 既繼承了中國傳統的技法,又吸取明清時期木刻版畫藝術的風韻,還接納了西洋繪畫中透視和人物解剖之長,構圖布局,人體結構都比較合理。⒁
吳果中分析了《啟蒙畫報》對中國近代知識的普及化傳播,《啟蒙畫報》是彭翼仲在親歷庚子之難和目睹民眾愚昧之后創辦的。畫報的主要內容是三大啟蒙論域:倫理、科學、生活。《啟蒙畫報》豐富了國民的科學知識,提升了民眾的科學觀念,同時倡導了積極的倫理道德觀念和現代文明生活方式。⒂
參考文獻
①姚遠,《〈點石齋畫報〉及其編輯傳播策略研究》[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11(7):86-92
②田欣欣,《〈良友〉畫報的品牌化經營策略探析》[J].《廣告大觀》,2009(6):86-89
③江晶靜,《〈良友〉畫報的自主發行模式》[J].《出版科學》,2009(3):97-100
④吳朝虎,《〈良友〉畫報建構的上海都市圖像》[J].《新聞世界》,2010(6):111-112
⑤蘇楊,《〈點石齋畫報〉描繪的清末廣告風尚》[J].《編輯之友》,2010(2):119-122
⑥韓紅星,《民國天津市民消費文化空間的建構——基于〈北洋畫報〉的研究》[J].《歷史教學》,2011(7):34-38
⑦張春田,《圖像中的性別觀看與女性呈現——以〈點石齋畫報〉和〈吳友如畫報〉為例》[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6):22-25
⑧王鑫,《圖說女性——以民國時期〈北京畫報〉中女性圖片為個案的分析》[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11(1):19-22
⑨馮鳴陽,《復合之眼——以〈剖割怪胎〉為例分析〈點石齋畫報〉中外國女性形象》[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9(5):107-111
⑩楊璐瑋《晚清媒體中妓女形象探析——以〈申報〉及畫報為中心予以考察》[J].《經濟研究導刊》,2009(8):216-219
⑾盧天塨,《淺析〈良友〉畫報中城市女性和鄉村女性的形象》[J].《新聞傳播》,2011(2):118
⑿謝毓潔,《〈點石齋畫報〉中的兒童與兒童觀思考》[J].《寧夏社會科學》,2009(7):126-129
⒀王賀新、都海虹,《抗戰時期〈晉察冀畫報〉的傳播渠道與策略》[J].《青年記者》,2009(2):82-83
⒁董惠寧,《〈飛影閣畫報〉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1(1):104-111
⒂吳果中,《圖說中國近代知識普及化傳播——以〈啟蒙畫報〉為中心的視覺解讀》[J].《新聞傳播研究》,2010(4):78-84
(作者: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1級傳播學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