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磊

【摘 要】本文選取了2012年1月到5月所有包括有海歸求職者的《非你莫屬》節目作內容分析,首先分析欄目的形態,其后進一步分析其中的敘事元素,得出相關的研究結論。
【關鍵詞】真人秀 內容分析 敘事元素
《非你莫屬》是天津衛視于2010年10月30日推出的大型職場互動真人秀電視節目。《非你莫屬》每期都會有四個求職者,求職的過程基本上都是有固定的環節,而其中最常出現沖突的是有海歸留學生。為了研究節目中的敘事元素,筆者選取了《非你莫屬》2012年1月到5月共38期節目,其中有一期是春節特別節目,不在統計范圍之內,其中有海歸嘉賓的23期。每期有4個求職者,共有148個求職者,海歸嘉賓26人占求職者的17.57%。
一、欄目形態分析
1、欄目主題
選取有海歸嘉賓的欄目23期,如右表所示。
在包含有海歸求職者的節目中,標題上有“海歸”字樣的有6期,在標題中強調求職者是“海歸”的有10期,欄目對“海歸”有著一定的強調。海歸標題也有著明顯的傾向性,例如“海歸美女甘心做前臺”,“海歸碩士求薪過高,慘遭嗆聲”等等,都內含有一些潛在的預設,認為海歸至少應該要是白領,但同時對海歸的能力也有更多的質疑。
2、欄目環節
《非你莫屬》是由“自我介紹”、“天生我有才”、“談錢不傷感情”等環節構成,節目整體呈現的是一個“超現實”的舞臺。“超現實”的環境往往是現實生活環境的夸張與放大。
節目一開始,畫外音“這里是大型互動職場招聘節目《非你莫屬》”,將觀眾拉進了超現實空間,主持人張紹剛走上舞臺,開始主持節目。一般在開始節目之前,都會有“暖場”時間,大多都是張紹剛自己講一段話,有時候是對過去求職成功者的回訪。在求職者上臺之前都會有一段采訪片段,是求職者的訴求的表現環節。上臺后是求職者的自我介紹,求職者會說出自己的求職方向。
在求職者自我介紹結束后,主持人會與求職者有一段時間的互動,這一段的互動主要是仔細詢問求職者的基本履歷。在第一輪的“履歷檢驗”后,第一輪選擇開始,隨后進入“天生我有才”環節,這個環節主要是對求職者能力的考察。考察過能力后是“波士團”的第二輪選擇,選擇之后,主動權就會轉移到了求職者手中,緊隨后是“談錢不傷感情”,是老板提供職位和薪水,求職者將會留下兩盞燈,如果覺得都不合適,也可以選擇放棄。
3、欄目元素
節目的藝術元素主要包括欄目主持人嘉賓的服裝,現場的燈光、音樂和道具等等。主持人張紹剛著裝基本上都是標準的黑西服,“波士團”嘉賓的衣服多種多樣。嘉賓坐的椅子將嘉賓與求職者和主持人分隔開來。椅子的燈光在整個節目中充當道具作用,燈光是嘉賓與求職者之間表決的道具,也是節目的戲劇道具。當場上人物發言有亮點時,往往會有音效出現,在人物發言比較長并且有一定的力量的時候,會有激昂短促的音樂配合,具有強烈的戲劇感。燈光的作用除了在強調人物的時候運用,也運用在節目的環節流程。在選手放棄或者是失敗的時候,全場會亮起紅燈并且伴隨著非常悲壯的音樂。
二、《非你莫屬》的敘事元素分析
1、敘述主題:主持人,嘉賓,求職者
《非你莫屬》中,主持人張紹剛的作用并不單單是主持節目,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導引節目的走向。在節目中,他對求職者的評價很大程度上都會影響到Boss的評價。特別是在“履歷檢驗”環節中,主持人的詢問非常重要,開始Boss是不發問的,能否給Boss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就是要看求職者能不能回答好主持人最開始的一些問題。嘉賓的選取,《非你莫屬》配置的是一個多元化的“波士團”,能夠使求職者尋求工作時有差異化的選擇。海歸求職者,也是多元化的,這26個求職者有的是剛剛離婚,有的留學十年可是卻慘遭失敗,有的期望很高,希望能過上優質的生活,有的可以從基層做起。
在《非你莫屬》中,最大的戲劇元素就是求職者和“波士團”,“波士團”對求職者的問題和考驗五花八門,求職者同時面對高難度的挑戰,是遠遠超過現實生活中的普通面試的。在劉俐俐的那期節目中,最后留下來的僅僅剩下了58同城的姚勁波,但是其他的Boss很快搶過了他的話語,聚美優品陳鷗說“國外更講尊重,尊重是關鍵”,言外之意就是劉俐俐在場中并沒有尊重別人。百合網聯合創始人慕巖說“她的兇狠和那個蔑視……”,這些都是具有強烈感情的語言。
2、敘事動力:燈數的多少和薪金的多少
《非你莫屬》中,“波士團”的椅子具有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它的燈是求職者和嘉賓表決的道具。《非你莫屬》的目標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行動的目標,求職者留下盡量多的燈數,這樣能夠給自己更多的選擇,也可以在之后的環節“談錢不傷感情”中掙得最大的砝碼,獲得盡量多的薪金。另一個目標就是獲得一份最好的工作,得到最高的薪金,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求職者必須要在之前的行動中獲得盡量大的優勢,需要發揮最大程度的能動性。
《非你莫屬》非常強調它的目的性,它的功能就是提供一個找工作的平臺,并且有很多人投簡歷過來,因此會有一個萬里挑一的過程,在節目過程中反復強調節目的目的,這也是刺激了觀眾的觀看欲望。
3、敘事情節:求職者的表現
在《非你莫屬》中,只要求職者的表現能夠得到Boss的認可就可以獲得一份工作。求職者之間是不需要競爭的,唯一需要做的是盡量在“波士團”面前表現得更好,其他人包括主持人張紹剛,他們做的是跟隨這個情節走下去,敘事情節主要是求職者表現出來的。
《非你莫屬》的所有戲劇沖突都是人際沖突,沖突來源就是求職者的表現,主持人與嘉賓之間的沖突主要是對求職者表現的不同意見的沖突,但是主持人與求職者之間的沖突很多時候會引發爭議。因為求職者并不是從主持人那里獲得工作,但是主持人卻能影響到嘉賓的判斷,求職者是處于弱勢地位的。
4、戲劇性命運:失敗或是成功
最具戲劇性變化的就是勝利和失敗,《非你莫屬》的勝利與失敗很單純,獲得工作就是勝利,沒有得到工作是失敗,當然也有是自己放棄的。勝利與失敗主要是由“波士團”決定的,亮著燈就意味著還有希望,燈全滅就意味著失敗,因為求職者有著放棄的權利,所以就算是“波士團”也不能完全決定求職者的去與留,因此這也為節目帶來了更多的懸念。
5、規定的情景:在一定的時間里表現最佳
《非你莫屬》每期大約一個小時,所以每個求職者大概會有15分鐘的時間,在這個時間內,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會交給主持人和嘉賓,在短短時間內如何表現出自己,是求職者面臨的挑戰。時間的規定還有在求職者最后考慮加入哪一家公司,只有15秒的時間,在正常的求職中,求職者會認真考慮后,然后選擇一家公司,但在節目中,因為節目偶然性的原因,留下來的企業會有很大的隨機性,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選擇,成為戲劇性推動節目進展,也強迫了求職者進入興奮和激動的狀態。
6、真實記錄:演播室中的現場
在《非你莫屬》演播室中,求職者是處于自由狀態的,在給定的時間空間規則之內,他可以做出很自由的回答,沒有臺詞,也很少有擺拍,主要就是通過多個機位立體的來拍攝現場,求職者在現場的行動和語言都是自由的。場面調度也有節制,盡量都是通過主持人來調度整個場面,往往會有嘉賓之間搶著發問的局面,就需要主持人有一定的控場能力。
在很多國外的電視真人秀節目中,強調的是競爭,但是我國的真人秀節目,雖然也有淘汰或成功,但是更加會有溫情的元素。真人秀到了中國,就有了本土化的改變,《非你莫屬》中沒有求職者之間的對抗,沒有高額的獎金,只是一個加強版的面試現場,本土化的真人秀并不是戰場。□
參考文獻
①郝璇,《消費文化時代的“真人秀”節目——以天津衛視〈非你莫屬〉為例》[J].《電影評介》,2011(16)
②郝偉,《論泛娛樂時代電視真人秀節目的文化自覺——以職場真人秀〈職來職往〉為例》[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1(6)
③尹鴻、陸虹、冉儒學,《電視真人秀的節目元素分析》[J].《現代傳播》,2005(5)
④陸欣鋼,《跨國流動中的電視節目形態重構——基于中國真人秀節目的文本分析》[J].《電視研究》,2011(3)
(作者: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