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波
【摘 要】主題策劃能夠將黨報在“深度、原創、權威”三方面的優勢有效捏合在一起,成為黨報擴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拳頭產品。在主題策劃上,黨報如何出新出彩?如何讓黨委政府滿意、廣大讀者信服?關鍵要抓住要言、典型、問題、活動四個著力點。
【關鍵詞】黨報 主題策劃 抓要言 抓問題 抓故事 抓活動
當下,公眾獲取新聞資訊、了解天下大事的手段和方式日益多元化——從手機報到新聞客戶端,從微博到微信,從數字電視到IP電視,新媒體風生水起;從傳統的晚報、晨報到針對特定人群的地鐵報、社區報,都市類、生活類報紙讓人眼花繚亂……
在新興的傳播格局中,黨報拿什么與擁有海量信息、快速發布且與受眾深度互動的新媒體競爭?黨報拿什么與都市類、生活類報紙比拼?黨報如何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提升競爭力與影響力?
筆者認為,黨報應該以深度對速度、以原創對海量、以權威對互動。而主題策劃則能夠將黨報在“深度、原創、權威”三方面的優勢有效捏合在一起,成為黨報擴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拳頭產品。如何將主題策劃這一拳頭產品打造好?筆者認為,應當抓好要言、問題、故事和活動四個著力點。
抓要言——抓住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極富思想性感染力、引起廣大干部群眾共鳴的話語,挖掘“選題富礦”
黨報推出的重大主題策劃,主題是魂。從字面理解,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重”,二是“大”。所謂“重”,就是黨委政府作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決策部署,就是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所謂“大”,就是站在時代的高度、把握發展的脈搏、反映人民的呼聲,觀點看得遠、站得住、有影響。
在新聞實踐中,有些黨報對重大主題的提煉存在“高大空”的現象——簡單地將黨委政府提出的遠景發展目標作為策劃的主題,過于空泛、沒有貼近性;有些黨報則認為主題策劃的報道對象是黨委政府的重要決策部門,推出的主題工作味太濃、新聞性不強。
實際上,用心的新聞工作者會發現,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在一些重要會議或者基層調研中,會有一些極富思想性和感染力的話語,能夠引起廣大干部群眾的共鳴。這些“要言”,為黨報新聞工作者做好重大主題策劃提供了重要參考,是一塊值得重點開發的“選題富礦”。
特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首的新一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善于用大白話、大實話闡釋大思想、大道理,讓廣大黨員干部和基層群眾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提到的“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提到的“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在視察沈陽機床集團時提到的“技術和糧食一樣,靠別人靠不住,要端自己的飯碗,自立才能自強”等等。
《新華日報》就曾經以“要言”為切入點,推出了一組影響較大的報道。2008年全國“兩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討論時提出“要讓‘江蘇制造成為‘江蘇創造”?!缎氯A日報》以此為主題,策劃了一組“江蘇創造”系列報道,包括“載體篇”《高新區里看創新驅動》、“產業篇”《5年增了18倍:江蘇軟件業怎樣長大》、“企業篇”《產業升級,從配套走向高端》、“市場篇”《“激動人心的創新”為何遭遇市場尷尬》以及評論《給政策,更要“給市場”》。整組報道高屋建瓴、脈絡清晰,形成了組合拳,獲得了讀者的好評。
抓問題——緊緊圍繞廣大干部群眾高度關切、反映強烈、亟待解決的問題,發出主流聲音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馬克思說過,一個先進的政黨,總是善于在眾聲喧嘩中聽清楚時代的聲音,解決時代提出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領導干部要“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現實生活中和群眾思想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作為黨委政府聯系廣大群眾的橋梁紐帶,黨報必須緊緊圍繞廣大干部群眾高度關切、反映強烈、亟待解決的問題,做好主題策劃,發出主流聲音。
“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習近平總書記列舉的人民群眾的這些美好愿望,就是黨委政府的奮斗目標,就是黨報應該關注、重點報道的主題。
應當看到,問題報道不等于批評報道,黨報記者要做能研究問題的記者,提出的問題要有深度、有建設性。幼兒入園難、入“質優價平”的幼兒園更難,這是學前教育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逗幽先請蟆芬浴蛾P注你我身邊的學前教育》為欄題,推出了《私立幼兒園為何有市場》、《“質優價平”幼兒園離百姓有多遠》、《農村幼兒園何時能“長大”》等一組解析式報道,反映了城市和農村學前教育的現狀、面臨的困境,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
應當看到,要把問題找準了、搞清楚、講透徹,記者編輯就必須堅持“三貼近”原則,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認真聽取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在深入推進的“走轉改”活動中,安徽日報社提出了“帶著思考走基層、帶著問題走基層”的明確要求。安徽是農業大省,農業如何增收、農村怎么發展、農民如何致富?在“走轉改”活動中,安徽日報的記者編輯們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勞動,梳理了一批農民朋友的新訴求,《老茶園期待綻“新枝”》、《讓成片的村莊“天青青水藍藍”》、《棉花市場冷傷了棉農心》等稿件刊發后,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幫助農民解決了實際問題。
抓故事——抓住典型人物、典型事跡和典型經驗中那些打動你我、可敬可信可愛可學的感人故事,真正讓讀者信服
當下,一些黨報的正面宣傳看似聲勢很強、發稿很多,但真正為群眾所認可、接受乃至信服的還不多;一些黨報連續推出多位不同戰線、不同領域的典型人物,但被群眾記得住、成為時代楷模的還不多。客觀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新聞稿件的感染力不夠,采寫的內容與群眾生活很遠,報道的語言群眾不愛看、不耐看,有些看了也看不懂、記不住。endprint
因此,在主題策劃的采寫過程中,黨報新聞工作者必須堅持“走轉改”,通過深入采訪、挖掘,找尋出典型人物、典型事跡、典型經驗中那些打動你我、可敬可信可愛可學的感人故事,真正走近讀者內心,讓讀者信服。
具體來說,就是要深入、深入、再深入,既關注那些震撼人心的大事,也要了解典型人物工作、生活中感人的細節;既要了解他們做了什么,又要了解他們為什么這樣做,這個“為什么”就包括對典型人物內心活動的發掘,對其思想觀念、精神面貌的探索;既要挖掘典型的先進性、時代性,又要還原典型的個性和本色,個性是典型的生命,有個性的事物,才有鮮明的色彩,才會給人深刻的印象;既要廣泛采訪典型人物的工作同事、親朋好友、服務對象,適當時還要進行體驗式采訪,親身感受典型人物的艱辛與崇高。
1996年3月26日,人民日報以9000字的篇幅在頭版頭條推出長篇通訊《優秀信訪干部吳天祥》,為全國樹立了一個“講政治、愛人民”的基層干部典型。該篇稿件采取了實錄性報道方式,把一個個頗具鏡頭感的感人故事串聯起來,雖是長文,但讀起來一點也不累。為了找到一個個向上向善、打動人心的故事,記者龔達發先從“外圍”開始的,采訪對象有八九十歲的孤寡老人,有十多歲的學童,有刑滿釋放人員,也有聾啞殘疾人;為了讓典型人物墻內開花首先墻內香,記者采訪了武昌區的幾十名機關干部,有的同志說,吳天祥為群眾做好事、一桿子插到底,精神可嘉,但管得太寬,勢必得罪兄弟單位,有的同志說,他在區人大工作時把區人大監督政府的事“捅”到報紙上,被監督的同志意見很大……這些鮮活的故事正好從另一個側面證明吳天祥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不正之風疾惡如仇。
抓活動——策劃推出更多接地氣、參與廣、影響大的品牌活動,進一步豐富新聞報道內容,提升黨報品牌知名度,打造黨報經營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央電視臺近兩年分別以“尋找最美鄉村醫生”、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和“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為主題,策劃推出了“最美”系列品牌活動,贏得社會的廣泛好評。
黨報同樣需要類似的主題策劃。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策劃推出更多接地氣、參與廣、影響大的品牌活動,是進一步豐富黨報新聞報道內容的現實需要,是提升黨報品牌知名度的現實需要,是打造黨報經營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現實需要。
黨報品牌活動的主題策劃,要突出公益性?!堕L江日報》近年來發起了“愛我百湖”湖泊保護志愿者行動,每年參與活動的志愿者有3000多人,探索出了一條民間環?;顒拥挠行窂?。
黨報品牌活動的主題策劃,要緊扣大事件。2006年,《解放日報》利用“神六”升空的契機,進行了特別創意策劃,將以絲綢材質制作的《“神六”發射特刊》隨“神六”飛船遨游太空。此期特刊帶來了300萬元的純收入,以此為契機,他們還進行了一系列品牌延伸開發,包括首發式首日封、金箔紀念報等。
黨報品牌活動的主題策劃,要注重服務性。2013年,解放日報聯合上海銀監局和幾大國有商業銀行,推出了上海金融服務月“銀行正能量服務千萬家”大型公益宣傳活動,活動主題是防范電信詐騙。這類活動,既服務了公眾,又滿足了金融企業的需求。
總之,主題策劃是一種創新,是放大新聞宣傳效應的有效方式,是黨報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我們要立足高度、選準角度、力求深度,讓黨報的主題策劃更加出彩?!?/p>
參考文獻
①石平,《問題是時代的聲音》[J].《求是》,2013(9)
②姜圣瑜,《體現核心競爭力 爭奪主流話語權》[J].《中國記者》,2009(7)
③汪家駟:《新聞三十論》[M].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安徽日報文化新聞中心首席記者)
責編:姚少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