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芳超+孫秀麗+徐大偉+李海萍

花生白絹病是一種土傳真菌性病害,在我國多數花生產區均有發生,以南方地區發生較多,近幾年山東膠東地區有發生加重的趨勢。現將該病的發生特點與綜合防治技術介紹給大家。
1. 發病癥狀 該病多發生在花生成株期,主要侵染花生莖基部,也可為害果柄和莢果。莖基部染病,病斑初為暗褐色波紋狀,后逐漸下凹呈軟腐狀,病斑表面長出白色絹狀菌絲。高濕條件下,菌絲擴展覆蓋病株下部莖稈及周圍土壤,并形成油菜籽狀的菌核,初為白色,后變為暗褐色。發病初期葉片枯黃,嚴重時莖基部呈纖維狀,整株枯死。受害果柄和莢果呈濕腐狀腐爛,長出白色菌絲。
2. 病原菌及其侵染循環 花生白絹病是由半知菌亞門齊整小核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以菌核或菌絲體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上越冬。翌年當溫度、濕度條件適宜時,越冬菌核萌發長出菌絲,菌絲從花生莖基部的傷口或表皮直接侵入致病。病部及土表長出的菌絲向周圍繼續擴展蔓延進行再侵染。病株上形成的菌核通過雨水、灌溉水、昆蟲、農事操作等因素傳播,也可進行再侵染。調運帶菌的莢果或種子可使病害遠距離傳播。
3. 發病條件 一是溫濕度,病菌萌發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35℃,最適空氣濕度為90%~100%,最適土壤含水量為40%~50%,因此高溫多雨、田間濕度大、土壤含水量高,有利于病害的發生流行。二是栽培管理,連作重茬、土壤黏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種植密度過大等因素易導致發病重。
4. 綜合防治技術
①輪作倒茬。與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輪作,可有效減輕其為害,一般實行2~3年輪作,重病地塊輪作3年以上。
②種子處理。種子應充分曬干,播前用藥劑拌種。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2.5%咯菌腈(適樂時)懸浮種衣劑,按種子量的0.2%拌種。
③加強栽培管理,及時清除菌源。合理控制種植密度;雨后及時排水;生長季節一旦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并帶出田外集中燒毀;花生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并進行深耕深翻,將土表病菌翻入耕作層底層。
④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用藥噴淋,藥劑可選用30%苯甲·丙環唑(愛苗)乳油3000倍液,或12.5%氟環唑(歐博)懸浮劑1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株噴淋藥液100~200毫升,每隔7天噴1次,連噴2~3次,上述藥劑可交替使用。
(作者聯系地址:山東省招遠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郵編:2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