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光
飼料的質量直接影響畜禽的生長發育速度,導致養殖效益不同。養殖生產中,常見“玉米+豆粕”和“玉米+雜粕”型日糧,不論采取哪種日糧模式,養殖場(戶)都必須對玉米、豆粕等常見原料的質量進行認真鑒別。只有采用高質量的原料,才能生產出優質的畜禽產品。
一、玉米
1. 感官識別 優質的玉米,籽粒均勻整齊,在散射光照射下色澤鮮艷、有光澤,哈氣后會嗅到本身固有的氣味,咀嚼后有甜味;而劣質玉米,顏色發暗、無光澤,有的胚部有黃色、綠色或黑色的菌絲,哈氣后會聞到霉味、腐敗氣味,咀嚼后會有酸味、苦味等不良氣味。
2. 水分鑒定 手抓玉米,如籽粒較硬,籽粒臍部下凹有皺紋,則水分少;也可根據玉米的破碎程度、牙齒感覺和發出聲音的高低,來判斷水分的高低。
3. 霉變判斷 取玉米樣品500克,用粉碎機粉碎后放到暗箱中,用紫外燈進行照射,估計熒光面積,按照GB1353-2009標準規定,熒光面積不得超過樣品總面積的2%。
二、豆粕
1. 感官識別 質量好的豆粕呈金黃色或者黃色,有豆類的芳香味,無霉味和酸敗味,咀嚼后有甜味,并且比較松散,流動性好。反之,劣質的豆粕會出現異味、霉變、結塊等現象。
2. 水分鑒定 手抓豆粕能夠明顯感覺豆粕碎片很容易散開,這時水分在14%以下;如果感覺碎片發滯,說明水分太高。
3. 摻假鑒別 豆粕中常見摻假物有麩皮、稻殼、米糠和磨細的黃土。鑒別時,把顆粒整齊、偏大的取走后,剩下細小的,然后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捏起后使勁一搓,搓不細的即是真正的豆粕;也可嘗一嘗,看有無豆子的味道;還可以聞一聞,看是否具有豆香味。有條件的也可以用碘酊來判斷,放一些豆粕于干凈的瓷盤上,滴入幾滴碘酊,5~6分鐘后如果有物質呈藍紫色,則說明可能摻有玉米、麩皮等。
三、麩皮
1. 感官識別 麩皮一般呈土黃色,細碎屑狀,新鮮一致,可以聞到麥香味,無其他異味。
2. 摻假鑒別 麩皮中常見摻假物有稻糠、鋸末、滑石粉、鈣粉等。鑒別時,用手輕輕敲打裝有麩皮的包裝,如果有細小白色粉末彈出,則說明摻有滑石粉或者鈣粉;把手插入麩皮中再抽出,如果手上沾有白色粉末,容易抖落的是殘余面粉,不容易抖落的是滑石粉、鈣粉;用手抓起一把麩皮使勁攥,成團的為純正的麩皮,有發脹感覺的則說明摻有稻殼、鋸末等。
四、骨粉
1. 感官識別 優質的骨粉呈黃褐色至灰白色,顆粒呈蜂窩狀,有固有的氣味,而摻假的骨粉一般呈土白色,無蜂窩狀顆粒,氣味很小。
2. 摻假鑒別 骨粉中常見摻假物有貝殼粉、石粉、細沙等。鑒別時,可以取少量骨粉樣品于金屬容器中放在火上燒,質量好的骨粉先產生一定量的蒸汽,隨后產生刺鼻的燒毛發氣味,而摻假的骨粉產生的蒸汽和氣味比較少,甚至不產生蒸汽和氣味;還可以將少量的骨粉放入稀鹽酸中,純正的骨粉會短時間發出“沙沙”聲,顆粒表面不斷產生氣泡,最后全部溶解變混濁;如果有大量氣泡產生,并發出“吱吱”的響聲,則表明摻有石粉、貝殼粉;如果底部有一定量的不溶物,則說明可能摻有細沙。
(作者聯系地址:山西省寧武縣農業委員會 郵編:03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