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開始認識到“互聯網思維”究竟是一個什么東西。既然其他合伙人已經把互聯網思維的基礎部分都講完了,看來我只能講講哲學了。以下并非嚴謹的官方標準答案,而是在過去一段時間,我的個人體會:從互聯網思維來講,我認為它有兩個層面的東西。
第一個層面是所謂的“精神層面”,互聯網帶來的精神內核到底是什么?我今天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訴大家,就兩個東西:一個叫“開放”,一個叫“平等”,這兩者構成了一種新的基因排序方式:去中心化。其實這是過去兩百年來人們在政治、社會、文化的變革上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標,今天通過互聯網的力量有可能實現。不是現在,但是在我們這一代人能看到的時間里是一定能實現的。
第二個層面是所謂互聯網式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兩個詞,一個是“開源”,一個是“平臺”。這兩個東西是互為因果的,只有開源才有可能產生平臺,也只有產生了平臺,開源才有價值。
“開源”的價值在哪,我們大家都有感受,就在于安卓和蘋果系統的差別。蘋果確實是抓住了更高端的用戶,但是你要看到他的份額在不斷被安卓蠶食,安卓本身的進化速度是驚人的。這個很簡單,因為安卓是一個開放的、一個開源的模式。當然從廣義上說,在應用層面,蘋果其實也是一個部分開源的系統。所有基于開源模式的系統一定會戰勝封閉系統,這個今天不用再討論了。并不是說封閉系統會消失,但你的力量會越來越小。
所以在互聯網精神和互聯網方法相互作用的基礎上,前兩天我終于理解了,到底互聯網思維最根本落到的那一點是個什么東西?就是我剛才提到兩個字叫做“連接”,互聯網是改變“連接”的方式。
人類整個進化的歷史是一個使用工具的歷史,技術革命都是由于連接工具改變了,電報的出現、電話的出現、電視的出現等,這些東西打造了今天人類社會的生活形態。而今天移動互聯網又是一個新的工具,而他跟所有工具都不一樣:以前所有出現的連接工具都不能人格化,就是它只是工具,跟你這個人不連著。
但是移動互聯網不一樣,這個手機能變成你另外一個器官。每個手機后面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當連接方式改變了之后,在我們整個社會當中,當然首先是在商業當中,我覺得就產生兩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叫“跨越”,就是你不要再相信線性的邏輯了,你不要再認為你只有在天貓上先開店,天貓上開好了才能上微信上再開店,錯了!一個企業,可以完全跨越掉在天貓上運營的這段時間,然后直接進入到微信的模式里面去,仍然有可能獲得成功。那就給了好多企業彎道超車的機會。
第二個關鍵詞就是“跨界”,因為人和人之間的連接變了?!独顺敝畮p》談到每幾年會有一個浪潮尖上的公司,比如說google,他現在就是這樣一個浪潮尖上的公司,但是下一步還是它嗎,真不一定,有可能變成facebook。因為搜索的功能現在被大量的人格甄選所替代。
比如說天貓上幾億個單品,我要找出一個我熟悉的產品,這太難了。但是我信任某個熟人,她是我關注的熟人,她用的產品我就會信任。所以這個人格背書就會替代掉過去的搜索功能。它變成了一個新的資源組織方式,這就產生了跨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