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鋼
20年前,當看到尼葛洛龐蒂在他撰寫的《數字化生存》一書中堅定斷言:“比特(計算機的最小存儲單位),作為信息時代新世界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成為人類社會的基本要素”的時候,我們還覺得這位具有預言色彩的大師有點危言聳聽。
那時我們還在用被稱為“貓”的調制解調器連接固定電話線撥號上網。然而即便在那樣的網速之下,我們仍可以斷斷續續地在自己的計算機屏幕上看到當天《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的頁面,我們開始感到自己和世界范圍的信息連了起來。我們不會置疑互聯網的能量,但是,互聯網能夠成為人類社會運行的基礎構成要素嗎?
轉瞬之間,20年過去了。今天中國互聯網網民的總數已經超過六億。智能手機的擁有量已經占到全球智能手機總量的四分之一。互聯網已經像電力、交通、能源、金融一樣,成為支撐社會運行的基礎設施。互聯網的技術應用正在日益廣泛地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國社會的變革與進步已經與互聯網這個改變時空維度概念的科學創造建立起極其密切的關聯。整個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正在受到互聯網信息傳播日益深刻的影響。
影響信息傳播模式改變的重要技術
今天,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獲取新聞、學習知識、信息交流、生活娛樂、商業活動不可缺少的工具。連幼兒園的孩子們都在興致勃勃地用iPad玩網絡游戲了。僅僅20年間,生活因互聯網而改變,社會因互聯網而改變,就連我們每個人都在互聯網的世界里重新尋找著自己生命的時空方位。
此時,我們不能不感慨尼葛洛龐蒂20年前那個描述的洞察力。
如今,影響信息傳播模式改變的三個重要技術,已經日益清晰地展現在我們大家眼前:
第一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它拓展著信息傳播的自由時空,使得人類之間的信息交流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得以實現。今天六億互聯網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者已有五億之眾,網絡信息傳播的物理通道已經發生了本質性的改變。
第二是智能便攜終端的發展,它提供了網絡信息技術多元社會應用的個人平臺。在這種智能終端上運行的各式各樣的應用程序,使得人的多元社會需求可以得到無限地延伸和滿足,比如娛樂、學習、商業購物和社會交往。中國智能手機的社會滲透率和美國一樣,居于世界前列。今天全球智能手機總量中,我們中國人手中的智能手機已經占到四分之一。
第三是云計算服務的發展,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云計算服務將極大推進人類的信息共享、資源共享和服務共享,在滿足多元社會需求的同時,提高整個社會的運行效率。
這三大技術的集成,使得整個社會的文明成果能夠最大程度地為人類所享用。這些技術正在改變著信息交流的結構和模式,進而使得公共信息的提供、社會關系的經營、社會結構的演進都在發生重大的改變,人類歷史還沒有任何一個傳播技術這樣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的運行,作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我們看到,巨大的變化正在發生:
首先,網融合:信息集散的全新物理結構呈現。
多元網絡之間的融合貫通已成趨勢。互聯網、通訊網、廣電網日益融合,以此形成對人與信息之間、人群與人群之間的全新的信息傳輸體系。 媒介融合的景觀呈現,現代信息技術正在推進信息傳播的技術手段、功能結構和形態模式的界限發
生改變,促進期間的能量交換。網絡數字技術深刻改變著信息的采集、合成、傳播和經營的各個環節的運行方式,把歷史上不同媒體形態的獨立演進過程統一為一個更加豐富、更加有序的過程。
第二,微傳播:信息集散的全新基礎單元生成。
微傳播已經開啟了網絡信息傳播的“核裂變”時代。每個人進行公共傳播的能量被開掘出來,這種個體信息單元的傳播能量經由互聯網連接形成的超越時空局限的網絡結構急劇放大。隨著各種信息終端的普及應用,在民眾需求和市場目標的綜合作用之下,Web2.0技術日益深入地完成著傳統信息傳播形態下各種信息專權和特權的分解,推進著基于每個社會成員的信息創造、信息傳播、信息管理和信息經營的大趨勢。
第三,泛關聯:信息集散的全新社會能量開啟。
整個網絡信息傳播正在推進著新的社會關聯結構的形成。隨著微傳播單元的數量激增,人們在互聯網上已經超越時空位置和文化背景,進行著新的社會關系的編織。在互聯網上社會關系的營造、維系、整合、放大的過程,其成本在急劇降低,內涵在日益豐富,效率在極大提升。 網絡社會正在釋放著日益強大的能量,把人的需求細分,把人的能力強化,把人的創造整合,推助著人的理想的實現。
第四,大協作:信息集散的全新創造模式形成。
人類是基于理性主導下的創造活動滿足自身日益增長的物質與精神需求的物種。有序組織基礎上的協作是人類從事大規模文明創造活動的基本形式。這種協作在互聯網連接的世界中,已經有了全新的樣態,它的規模更為浩大,進程更為順暢,效率更加顯著。
新一代互聯網技術不僅為基于每個社會成員的信息創造架設了傳輸平臺,更重要是提供了強大的信息集成結構。
偉大的社會變革進程的推動者
我深信:互聯網不僅是偉大的技術革命者,而且是偉大的社會變革進程的推動者。
從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來看,互聯網推進的社會變革與進步至少呈現在以下諸方面:
一、公眾知情范圍不斷擴大。中國人民知情權實現的動力,遠比互聯網深刻得多,其中包括來自于全體人民不可遏制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發展欲望。改革開放30年在祖國形成的全新的經濟、文化、政治和社會基礎,最高領導集團的執政意志都實施了推動,互聯網在這里功不可沒。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應用,公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方式更加豐富、更加便捷。人們正在前所未有地超越時空局限,通過互聯網獲取自己需要知曉的方方面面的信息,為滿足自身的發展欲望,進行各自的生活決策,贏得信息知曉的基礎保障。
二、公眾表達空間不斷擴大。公共表達不僅關系到維護人類的基本權利與尊嚴,而且也是公民參與社會事務的前提條件和基本形式,是人類智慧創造得以實現的基礎。我們可以看到,今天公民言論的通道因互聯網的使用正在不斷拓展。人們正在通過互聯網這種傳播自由度最高的信息平臺,不斷開辟自身的話語表達空間。
三、公眾的監督權在不斷地加強。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應用,對各級政府工作的監督、對各種公共事務的監督已經成為社會運行的常態。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環境中,公眾的監督范圍在不斷擴大,監督的途徑在不斷拓展,監督的效力在不斷加強。全領域、全天候、全進程的公眾監督已經呈現在中國的社會生活中。
四、公眾參與的機會在不斷地增多。在社會文明進程的意義上講到“公眾參與”的概念,是指人民依照維護自身利益的原則,參與所在生存環境中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全過程。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信息傳播技術的普及應用,中國公眾與政府的日常信息溝通正在變得越來越通暢。中國民眾的意志正在通過這樣一種日常的信息交流越來越深刻地影響到中國今天的發展與未來走向。
五、公眾協商的機制開始呈現在中國的社會生活中。中國已經進入一個多元化時代,今天的中國已經被多元的經濟結構、價值體系、文化背景乃至多元的利益關系所驅動。這樣一個多元化社會的運行模式生成的活力與矛盾,在給社會帶來巨大推進力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頻繁的震蕩力,在交織著各式沖突的社會運行過程中,公民直接參與的公共協商作為保證現代社會良性運行的基礎機制變得日益重要,它不僅成為化解現實矛盾沖突、保證社會平衡運行的重要途徑,而且也預示著當代中國從代議民主機制到協商民主機制的更為高級的社會發展趨勢。這些重大的改變,對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意義重大。
這些巨大的社會變革充滿了艱難坎坷,但是,這些進步在我們面前真實地呈現著,中國的歷史進程因此發生著變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