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泳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南充 637000)
德育原理的建構意義及實踐價值
李泳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南充 637000)
德育原理的構建有著深刻的意義,在教育中德育原理的構建有著不同的實踐價值,因此研究德育原理的構建意義以及實踐的價值才能夠更好的實習德育原理的發展,同時加深對德育原理的發展,文章就針對德育原理的構建意義以及實踐的價值就行簡單的討論研究。
德育原理構建 意義 實踐價值
德育原理是根據社會的發展對人性約束所建立的,在不同的層面上德育原理有不同的價值意義,教育事業的發展與德育原理的構建有著離不開的關系,德育原理的構建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同時能夠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拓展,實現教育的全面化發展。
德育原理是根據新課改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狀況來構建的一門獨立性的學科,在目前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同時德育原理的構建能夠在不同的學科中進行融合。首先,注重德育教育,是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個性的體現,也更好地適應了現代素質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求。加強德育原理的構建,用恰當的方式教育學生,使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最終實現政治教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意義。
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實用性和創新性應用到實踐活動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對學生個人的特性對自身智力的發展都會產生很大的積極影響。在課堂上,教學內容要與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相適應,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更好的政治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寓教于樂,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收獲知識,體會學習之樂。在增強學生的德育觀念以及綜合素質的同時,還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于學生來說,教育中,始終要透漏出濃烈的人文關懷。在教會他們掌握一定技能的同時,采取行之有效的“愛心”教育方法,不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才能為社會培養輸送高素質的人才。愛心教育符合我國教育事業“禮儀之邦”的公民身份,更與飛速發展的教育事業向適應。古往今來,成功的教育家們,盡管教育思想各有千秋,但是共通的一點就是“愛心教育”,以愛的力量,引導教育學生,給予他們關懷、鼓勵,讓他們學會對學習、生活充滿信心,學會自愛,學會正確面對生活中的磨難。愛心教育是將中職生培養成道德、有文化、有技術的高素質勞動者的同時,以“心靈的召喚”讓學生在學校里抬起頭來走路,認認真真學習,開開心心受教。然而德育原理構建的時間價值就是能夠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能夠加強學生愛心建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同時愿意從自身做起為社會付出。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與理解,是溝通和相處的前提。德育原理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從根本上對學生的發展有一些耐心、理解和關愛,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出現的問題。特別是在學生正處在青春期,心理和生理上的特點,教師都要給予充分考慮,他們可能會經常出現叛逆、或是“扮熟”等現象,這個時候進行德育原理的構建能夠解決實際性的問題,無論是學生對于問題看待的角度還是從對于不同知識、事情的理解都會站在相對正確以及有高度的角度上的去看待,這樣長時間的發展,學生就會建立自我的認識,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就會更加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和傷害。結合學生這一特殊時期的特點和心理,因材施教,對不同性格、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德育教導方式。當然,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教師不能依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或是性格特點來評判,要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尊重和理解都是相互的,對塑造學生的人格與性格特點具有很大的積極影響,為學生樹立榜樣,使他們也能學會如何去尊重、理解他人。創造是世界上每個民族前進的唯一動力,當學生的審美能力還不是非常完善的時候,需要培養學生一定的審美創造能力。利用德育原理在教育中調動學生的審美細胞,帶動學生創造美的積極性和欲望,讓學生在生活環境中找尋美的存在,創造美麗的生活。
馬克思說過:“作為一名已經確定的人,一名現實存在的人,那么你已經有了使命,有了任務。”這句話想告訴我們的就是人活在世上,活在祖國的懷抱下,我們就已經有了責任。每個人只有先對自己負責,才有能力對別人、對集體、對祖國負責,才可以在不斷變換的環境中贏得發展的機會。在責任意識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教會學生相互幫助的思想,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小團體中合理利用身邊的資源,學生溝通和幫助,分享勝利的果實,分析失敗的原因,而不是一味的埋怨別人。與此同時,必須幫助學生樹立在任何環境中,都需要樹立集體責任意識,集體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在集體中積極主動發揮自己的存在作用,體現自己的存在價值。把教育和德育原理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學科教育中巧妙滲透,“審美是人類最高級的需要,美在自我實現者的身上可以得到非常充分的體現。”德育原理后的教育標準重新定義了審美教育的理念和實現審美教育的有效路徑,就是在文學藝術方面、科技創新方面和社會生活方面都追求審美的目標。所以,教育需要滿足和激發學生的認知需求,還需要滿足和激發學生的審美需要,最終完成美學教育目的。將德育原理融入到教育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全面發展,旨在陶冶學生的高貴情操和健康的審美能力。能夠讓學生在接受不同知識的同時,全面認識社會,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現教育的全面化發展。
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領袖,在教育中滲入德育教育,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的行為表現。針對不同學生的思想狀態,充分利用教育優勢,將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培養學生健全的道德素質品行,讓“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美名響徹云霄。因此德育原理有著深刻的意義以及實踐的價值。
[1]馮文全.關于德育學的研究對象的考察[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2):54-56.
[2]劉驚鐸,權利霞.德育學教程[M].西安: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6):22-24.
[3]夏國英.試論學校德育學的科學性與適宜性[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1(2):35-39.
李泳,男,民族:漢,籍貫:山東省淄博市,職稱:無,學歷:西華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方向:德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