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
(山東藝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淺談吳冠中油畫中的水墨山水精神
高月
(山東藝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吳冠中,中國當代知名畫家,從嚴格意義上說他具有中國傳統繪畫風格的油畫家。同時也可以說他是一位現代畫家,他融合東西方繪畫之長,大膽創新,在他的油畫作品里充滿了東方韻味。本文試圖從繪畫認識的角度去分析在他的油畫中具有的中國傳統水墨山水畫的東方韻味。
水墨山水精神;油畫作品;線條;體面;意境;構圖;韻律;形式;色彩
我在路上走,遇到高山、陷井堵路時,便改走水道,繼續前行;水道碰到礁石或急流,便又登岸路上走。水路兼程,行行復行行,人已老,尚望不盡水、陸的前程。這陸路是油彩,水道是水墨,我的生命耗盡其間矣,別無歸程。——吳冠中
吳冠中老先生的繪畫可以說是藝術的混血兒,他一生致力于油畫民族化和水墨現代化,他熱愛油畫中對比強烈的色塊,也熱愛水墨淡雅之鄉和靈動的線條,就這樣他一路走來竟然水路兼程,在東西方繪畫藝術結合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因此,他的繪畫作品也一向著眼于中西方審美之共性,于是他開始了尋求油畫民族化得道路。
油畫民族化包含著油畫與民族形式兩個方面。民族形式豐富多樣,不是僵化固定了的形式。而西方的油畫,他的形象和氣質也在不斷地發展。在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分合問題中,吳冠中先生憑其智慧和膽識,從實踐出發,不斷深入研究這些問題。他從油畫和水墨山水的濃郁色彩和山水畫的流暢、體面和線條、意境和構圖、傳統氣息的韻律和現代形式的規律入手,將東西之間的藝術美感進行了結合,成功的在油畫作品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水墨山水精神。
結合東西方之繪畫作品,從總體來看,中國畫大多著重用線造型,完成輪廓是繪畫之本,而西方風景繪畫比較重視用顏色去塑造形體,既用色彩畫出物體的體面關系。
吳冠中先生在學習了西方的結構規律、平面分割的法則的時候,發現中國山水畫家范寬的《渓山行旅圖》立足于“方”的基本構成,其效果端莊而厚重;郭熙的《早春圖》以“弧”為主調,從主干枝到群山體態,均統一在曲線的頌歌中,構成恢宏的春之曲;弘仁著墨無多,全憑平面分割之法表現大自然的開合與寬闊……于是,吳冠中先生結合中國傳統的山水畫作品與西方繪畫中強調的體面相結合,經常采用體面和線條的復合,仿佛是面與線的二重唱。面,似低聲,奠定了客觀實體的基本特征;線,似高聲,強調形與形之間的呼應與節奏,線之活躍沖撞著面之嚴肅。
大多人說一切藝術都傾向與音樂。造型的藝術,音樂的韻律無不依靠對比、均衡、虛實等等抽象因素,抽象又是繪畫之中不可或缺的潛在主體。重視意境,講究畫中有詩,是我國繪畫的優良傳統。吳冠中先生的作品一向探索形式之美,但同時竭力追求意境。面對繪畫,吳冠中先生不滿足于純形式的視覺舒適感,他愛繪畫中的意境,不過這些意境是結合在形式美之中,首先通過形式才能體現。為此,他對油畫和水墨一視同仁,在油畫中引進水墨,在水墨中吸取油彩。
相對地說,西方油畫偏重于形與質,而中國畫更珍視神與韻。中國的造型藝術,從宮廷到民間,從工筆到寫意,從壁畫到工藝品,優秀的作品中都明顯的貫穿著優美的韻律感。而西方的風景畫,竭力描寫美麗風景的外貌,但大部分杰出的作品都是依憑與“感情植入”。梵.高的風景是人化了的,他的風景畫仿佛是他的自畫像,熱情而憂郁;在尤托利羅的筆下,花花世界的巴黎市街變成了哀怨傷感的抒情詩……而中國山水畫將意境提到了同等的高度,意境蘊藏在物景之中。中國畫中的云、霧、空白等,這些“虛”的手段主要是為了使某些意境具體化、形象化。油畫民族化,如何將這一意境相關的“虛”的藝術移植到油畫中去?如何用油畫表現出中國雄偉的高山、靜謐的江南……吳冠中先生長期以來的油畫創作和水墨山水創作中都是通過構思、選取不同的素材做一幅畫。做一幅畫,往往都會從不同角度、不同地點寫生,說的明白點,就是“移花接木”。他的目的就是追求具體形象的真實生動感,滿足人們的視覺需要和讓人們樂于接受大膽的構思構圖。同時,吳冠中先生著手于油畫民族化的問題,他從風景畫入手,從意境入手,他不斷地實踐,憑自己的感覺追求:中國人民的感情,中國具有泥土的氣息,中國傳統的山水化風格,西方現代的形式規律。
吳冠中先生油畫作品中的色彩是浪漫、濃郁的且極具他獨有特色的。他在使用濃郁色彩的時候,大膽的運用東方式的墨色,濃墨重彩,營造出了一種色彩單純而絢麗的色彩對比效果。因此,他的油畫和西方油畫有著很大的區別,西方印象派繪畫完全忠實于客觀對象,但是吳冠中先生在油畫寫生中會進行主觀的取舍,這和我國傳統山水畫精神有著很大的聯系。
吳冠中先生在油畫寫生中,力求水墨韻味,力改水墨,把握線之剛勁與屈曲,多年來一直努力探索墨彩與油彩相輔相成之嫁接,盡取兩家之精微。他在藝術的天地中跋山涉水,在繪畫藝術上,他已經超越了繪畫藝術上的中西方邊境,超越了傳統藝術的固有壁壘;將自己的整個身心融入到藝海之中,使西方油畫與東方水墨山水完美結合在了一起!
J222
A
1005-5312(2014)05-01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