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琪淋
(中南大學,湖南 長沙 410081)
網絡語言中舊詞新用現象的文化語言學解讀
——以“屌絲”、“土豪”為例
彭琪淋
(中南大學,湖南 長沙 410081)
網絡語言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新詞匯的創造,新詞匯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傳統語言系統的基礎上創造的,如“屌絲”、“土豪”等詞,網絡為其賦予了新的意義,這些詞匯不能離開網絡文化而存在。本文旨在通過“屌絲”、“土豪”為例,對網絡詞匯舊詞新用的現象做一個文化語言學的解讀。
屌絲;土豪;文化語言學
“詞的文化意義有時會表現得很外在,人們可以輕易地從一個個具體的詞語現象分析出某一具體的文化因子。有時它又會表現得最為深沉。”①就如薩丕爾所強調的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在當今的網絡時代,網絡語言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種網絡文化,而且這種文化已經超越了虛擬世界而深深影響到我們的現實生活。
一
網絡詞匯是網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整體而言,網絡詞匯一大特點就是創新性,但創新無法脫離語言系統中原有的詞匯,這些詞匯經過網絡打造改頭換貌,重現生機。網絡詞匯中的舊詞新用的情況早已存在,試舉兩例:恐龍:原指一種滅絕了的陸棲脊椎動物,網上代指長得丑或長得兇的女子;沙發:本指坐具的一種,在網上指第一個回帖的人。其中,“恐龍”所指內容和感情色彩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沙發”一詞則僅在內容上發生了變化。
當下,“屌絲”、“土豪”屬于舊詞新用的網絡詞匯中最為流行的詞匯。“屌絲”一詞中的“屌”指“男子陰莖的俗稱”②,網絡意義則是通常用于稱呼“矮窮矬”(與“高富帥”相對)的人,屬于諷刺和自嘲用語,后由于該詞在年輕人群體間被廣泛使用,用來互相或者自我調侃,內涵變得更為寬泛。“土豪”指“舊時農村中有錢有勢的地主或惡霸:土豪劣紳”③,百度百科對該詞的網絡意義解釋為“諷刺那些有錢又很喜歡炫耀的人,尤其是通過裝窮來炫耀自己有錢的人。”這個解釋是有問題的。該詞使用范圍已變得更為寬廣,意義更為寬泛,生活中經常用其調侃對方,由貶義詞演變成一個中性詞。由該詞還衍生了其他詞匯或句子以及土豪體詩歌。如“土豪金”,“土豪,我們做朋友吧!”等。
二
“屌絲”、“土豪”從本義到網絡賦予的新的意義,內容和感情色彩都發生了一個較大的變化,網絡詞匯中的舊詞新用都會經歷這樣的重新打造,這點顯示出了網民的創造性。從創造和使用網絡新詞的動機來看,筆者以為主要有兩點:首先就是網絡平臺本身的隱密性、自由性等特點給大家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宣泄情緒、自我解壓的一個平臺,在這里可以淋漓盡致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可以隨心所欲地支配網絡語言;其次就是自媒體時代,人們會不自覺地受到網絡的影響,網絡詞匯可以脫口而出。
網絡詞匯的舊詞新用實際上是在解構傳統觀念,解構過程又是一個積極重構現代網絡文化的內涵的過程。自由、輕松的網絡文化氛圍很容易催生出新詞匯,這就極大地豐富了現代漢語詞匯,使漢語詞匯學的視野更為開闊。從更大的層面來說,數量龐大的網民在共同創造和使用新詞匯的過程中,實際上也促進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這樣的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就為網絡詞匯找到了網絡文化一個很好的契合點。網絡新詞中的大多數流行周期并不長,網民的這種創造過程也將長期進行下去,從而為網絡文化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三
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網民使用網絡語言的隨意性可以透露出網民對于傳統語言的規范的一種忽視甚至是輕視的態度。這對于我們繼承和學習傳統文化有一定的阻礙,網絡語言的不規范容易誤導語言初學者,而這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正是網絡愛好者;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交流代溝問題,網絡語言已經融入生活之中,但對于接觸網絡較少的長輩這類人來說,交談時聽到這些詞匯會不易理解;除此之外,就如“屌絲”、“土豪”這類詞,可以看出網絡語言粗俗化的一種趨向。“屌絲”一詞所使用的意思已經和本義脫離了關系,但人們還是可能會不自覺地聯想到本義。事實上,語言的更新變化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看做社會風氣、社會文化的晴雨表,就如“屌絲”、“土豪”這類詞流行起來的現象,可以反映出來的社會上的部分人的某種心態。這些現象有助于我們了解當今社會的文化面貌,幫助我們構建健康和諧的社會文化。同時,語言本身的自凈能力,網民文化素質的提高以及網絡語言的規范管理,這些都不會為網絡語言文化的負面影響營造“溫室”,所以對于這類現象我們不必過于擔心。
網絡語言中的舊詞新用讓我們看到了網民的創造性,見證了網絡文化的影響力,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我們也不能忽視,能否有效遏制負面影響,能否讓網絡詞匯對于現代漢語詞匯甚至是整個社會文明的發展,保持利大于弊的姿態與特質,這都是值得我們探索的。
注釋:
①蘇新春.文化語言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第75頁.
②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K].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第313頁.
③同2,第1381頁.
[1]蘇新春.文化語言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2]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K].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3]賈娟娟.文化語言學視野中的網絡詞匯研究——以網絡話語交際中的詞匯為例(碩士論文)[D].南昌:南昌大學,2009.
H13
A
1005-5312(2014)05-02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