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自然科學的民族,決不能在現代立腳得住。
——葉企孫
1931年8月的一天,北京清華大學理學院的高級會議室濟濟一堂。兩月一度的理學院內部教授討論交流會在此召開,參加會議的主要有物理系、數學系、化學系等七個系的領導和教授。當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提出“建議升數學系資料室職員華羅庚為教員,并負責講授本系大學微積分課程”的意見時,現場大部分人都露出驚訝的表情,有人甚至開始竊竊私語起來。因為大家都知道,華羅庚雖是系里的數學天才,但明顯不合格,其中三點很突出:一是僅為初中學歷,二是殘疾人,三是到校資歷尚淺,不足兩年。
這時,只有坐在主席位的理學院院長若有所思地微微點頭。這位從小接受“經史子集、諸子百家”教育的理學院船長,對每一位學生都傾注了陽光般的儒家愛心,而自學成才的華羅庚更是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止一次的了解華羅庚的事跡,這小伙子家境貧寒,又命途多舛。初中畢業考入職校后,因家貧交不起學費退學。18歲時,因得傷寒病傷了腳,走路要拄拐杖。但是這些困難,在華羅庚眼里不算什么,他反而因此更加熱愛學習。熊慶來教授曾講過過,華羅庚在整理圖書報刊、收發文件、繪制圖表工作時認真細致,從沒出過差錯。工作之余,哪里也不去,躲在屋子里博覽中外數學書籍。前不久,華羅庚在一本日本學術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數學論文。文章邏輯之縝密,語言之精練,讓中外數學教授大加贊賞。
看到會議室亂成一片,院長壓抑住內心的激動,站了起來,嚴肅地說:“清華出了個華羅庚是好事,不要為資歷所限制。以我個人判斷,不久之后,他將成為我國數學界最閃亮的星辰。”有理學院院長的保舉,大家還有何意見?于是順利通過議程。5年后,院長又安排華羅庚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碩果累累的華羅庚直到晚年還時時感嘆:“我一生得他愛護無盡!”
這位院長就是被譽為我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葉企孫。葉企孫教授一生大愛無私,桃李滿天下,為中國培育了很多的科技人才,其中李政道是他最為得意的學生之一。
在1946年,時任西南聯大理學院院長的葉企孫接到上級通知,有兩個公費留學美國的名額,希望他能推薦有資質的專家去“鍍金”。葉院長馬上想起正在本校物理系進修的學生李政道。李政道雖然年少聰敏、潛力無限,但沒有資歷,按說不應該得到這種機會。但是一向大愛無私的葉院長毅然在舉薦表上寫上了李政道的名字,并在名字下方署“非常支持”的四個字。同時他叮囑教員要關注李政道在美國的生活,盡量予以幫助。李政道果然不負所望,10年后與楊振寧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好多人都稱贊葉企孫教授目光如炬。
除了華羅庚和李政道外,王淦昌、趙九章、吳健雄等科學家也受到葉企孫的教誨和提攜。在23位獲得“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科學家之中,有19人是他的學生,2人是他學生的學生,2人是他舉薦的。葉企孫仿佛是科學界的一架云梯,許多人“踩”著他爬到數學、物理學、氣象學、化學等領域的頂峰,但他卻默默地呆在一旁,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