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君
素質教育下的政治課堂,不能只是教師的滔滔不絕的滿堂灌,培養學生能說會道的能力也十分有必要。有經驗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都十分重視這一點,所以說培養學生的能說會道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任務。著名學者和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經鄭重指出,聽說讀寫是一個人才必須具備的素養,其中說最為基本,不過在目前的形勢下,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說的訓練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學生在這方面的本領還有待提高,要么是無話可說,要么是說得語無倫次,亦或是說得話不投機離題萬里等等。其實在政治教學過程中,重視說得訓練,并不會影響教學效果,相反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把說的能力培養好了,十分有利于學生聽問題、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鍛煉學生的說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注意能力、記憶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本文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來談一下,我在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是怎樣培養說的能力的。
一、搞好演講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每一節課上課伊始,給學生留下幾分鐘的時間,從而讓這項活動在課前加以推行,也不要是三分鐘熱度,要做到固定和加強,保證持之以恒。至于演講的順序可以按照學號進行,在演講之前,可以提前讓演講的學生做好足夠的準備,然后根據具體的要求來確定所演講的內容,這里面的演講技巧盡量要讓學生脫離原稿,為了演講過程中不出現尷尬,可以讓學生提前做好提綱的擬定工作,也可以將演講稿件提前寫好弄成成品,演講內容可以設計當前的熱門話題,也可以和課本內容息息相關的,至于演講的形式也很活潑,既可以是演講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來回答,也可以辦成記者招待會的類型,或者是答記者問都行。學生們剛開始演講可能水平有限,質量上不會太高,這就要從基層做起,首先要把開場白、吐字和發音、以及語調和節奏等方面進行單項的分解訓練,然后在升到更高的層面上,比如表情和眼神以及手勢之類的,最后在融合到一起進行綜合訓練,演示方式不限,可以是學生單個人自己演練,也可以是幾個人走到一塊組團演練,并且在鍛煉和準備之后要對演講的主題和觀點以及內容技巧等加起來進行評議和總結,結構是不是科學,表情達意是不是感人,在演講的訓練過程中一定要尊重聽眾的意見,盡量突出政治課的特色,盡可能地做到有針對性和條理性以及通俗性。不要認為演講活動擠占上課時間,花拳繡腿,影響教學,這都是不正確的,其實磨刀不誤砍柴工,演講不僅無害反而能彌補課本內容的欠缺,并且演講內容還不收書本的局限,既有課堂知識,還不拒絕課外知識,可以聯系實際生活,可以結合生活時政熱點,也可以整合其他學科,從這個意義上講,演講百利無害,既能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還能開拓一下學生的視野,再者也為擴大學生的閱讀量獲取外界信息帶來巨大幫助,長此以往,正向成效是顯而易見的。既然如此何樂而不為呢,學生的說話能力會因此而得到有效地培養,學生對政治學科的積極性也會得到極大地促進,另外為學生之間的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都能搭建平臺。在學生們之間的情感的相互撞擊下,也為教師的吃透學生折射出有利的信息,所以說演講對于學生成長和教師教學幫助巨大,水滴石穿,別小看課前的三分鐘,這項小小的工作將來可以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搞好新聞發布活動
這項活動也比較容易操作,就像每天晚上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節目一樣,在每節課都要進行,提前布置給學生,學生人數初步定成兩位為最佳,其中一位來發布國內新聞,另外一個學生發布國際新聞,這樣通過兩位學生的演講,全班學生都會知道近一兩天所發生的國內和國際上的重大時事政治,這個好習慣一旦養成,時事政治就成了大家的家常便飯,功夫下在平時,也就不用到最后搞時事政治的匯總,搜腸刮肚,還十分容易疏漏,遠不如每天報道的效果理想。在收集的新聞上要有所講究,首先就是要注意強調新聞的新,不要老生常談;其次就是要注意信息要大,還要兼顧地方性。如果從不間斷地搞下去,肯定能開闊學生的視野,也能讓學生養成一個好習慣,就是隨時要關心時事政治,他們就會積極地搜集每天的新聞廣播的內容,或聽廣播,或看電視;最后就是最直接的作用,那就是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寫、動腦想、動口說的綜合能力,學習政治課的興趣也就會因此而得以提高。
三、交流學習心得體會
每當我們在學習完一個章節的內容和一個單元的內容以后,為了搞好回顧和總結,就可以像這樣安排一次章節的回顧與交流活動。可以給每位學生安排一二分鐘的時間,這個要求是比較高的,盡量要讓學生脫離原稿走上講臺去說所學過的知識,最好還要讓下邊的學生對他的演講做出評議,也可以用分數來進行量化。在具體活動過程中有些學生為了搞好自己的演講,提前還做了專門的試講,這些學生搞得還蠻鄭重的,演講的措辭、傾注的情感、演講的姿勢、所占的位置以及動作的協調和角色的定位等等,都做了相應的努力。
四、開展辯論活動
辯論是一個更高層次的“說”訓練形式,是在前幾種“說”基礎上的綜合應用。因為在辯論前固然要有充分的準備,然而在辯論過程中,要邊聽對方的話,邊歸納要點,然后運用自己的知識來確立自己的辯論內容。這一切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的,辯論時雙方思維均處于最緊張、最活躍的狀態。這樣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現場應變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會得到鍛煉和發展。實踐證明,辯論活動是學生“說”訓練的最高層次,也是一種極好的鍛煉機會。
根據自己近年的教學經驗,如果在初中政治教學的過程中,經過我們專門為學生安排的有效訓練以后,能為學生提供越來越成功的鍛煉機會,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那么學生就會從拙嘴笨舌中解放出來,他們的知識面就會更寬、思維就會更敏捷,變得能說會道、能言善辯,從而為培養高素質人才邁開了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