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穎
1.德國展會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有什么?
德國與展會相關的法律制度有專利制度、實用新型制度、外觀設計制度、商標制度、版權制度,以及不正當競爭法中與知識產權的保護有關的制度等。其中,專利制度和實用新型制度的內容,除了要考慮德國國內法的規定之外,還需要注意歐洲專利公約中的相應規定。
2.德國知識產權保護部門有哪些?分別承擔什么職責?
德國知識產權保護部門有:
德國專利和商標局—負責登記、審核和發放證書等管理和服務。
檢察機關和法院——檢察機關在法定情形下進行刑事追訴,由法院裁決。
聯邦司法部——負責政府層面的相關法律的制定。
海關——知識產權權利人可以尋求海關在出入境環節對侵權嫌疑商品的“查扣”和“沒收”。依照歐盟通過的相關法律指令和規定,這一過程可能非常嚴厲和高效。
如果到港貨物所有人在10個工作日不對扣押提出異議,這些貨物就會被正式查封和銷毀。要注意的是,企業在海關的查封記錄還將影響被控權利人以后的產品清關,即使以后的產品沒有侵權嫌疑。
3.參展企業涉及知識產權糾紛的都有哪些可能的情況?
參展企業可能遇到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情形有:
警告函 警告函一般有警告人的律師撰寫,希望爭議雙方自行協商解決爭議。警告函會限定期限,一般從幾個小時到一周,在展會上一般是幾個小時,如收到警告函的一方拒絕簽署停止侵權的聲明,警告方將會采取進一步的法律手段。
訴前臨時禁令 在德國會展知識產權糾紛中,常見的一種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措施就是訴前禁令,其目的是為了對權利人提供及時有效的法律保護,以免因拖延導致遭受無法彌補的損失。權利人律師撰寫臨時禁令申請書遞交法院,法庭可在被申請人無聽證的情況下立刻審判,并下達對被控方的臨時禁令。
海關查封貨物 在有臨時禁令的前提下,海關可以在口岸和展會現場對涉嫌侵權商品進行扣押,查封展品,清空展臺,被執行的參展企業的參展被迫中止,如果這樣,將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和聲譽損失。
產品被警察沒收 如果被控侵權人沒有及時對臨時禁令和海關查封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產品可能被警察沒收。
法院訴訟 參展企業因知識產權糾紛兒被執行臨時禁令,對有爭議的情況可以向法院起訴,按照德國法律走法律程序。
4.如何答復警告函?
被警告人必須調查設計侵權問題的專利狀況,確認是否存在侵權行為。如果警告是合理的,被警告人應當停止侵權行為,如收起侵權展品和相關目錄。被警告人在警告函上如果簽字,表明嚴重侵犯專利權的威脅已經解除,警告人不再申請訴前臨時禁令。
如果警告方的要求不合理,則被警告人不必進行答復,但可以與對方合理交涉,避免官司。同時,向法院提交保護函,爭取法院不根據警告人的一面之詞下達臨時禁令。
5.怎樣提交保護函,防止參展時被執行臨時禁令?
保護函是針對法院辦法臨時禁令的最有效防護措施。一般由被申請人委托律師書寫和遞送,也可以由被控侵權人撰寫和簽署保護函,由專業律師翻譯并遞交法院。保護函是訴前臨時禁令程序中被控侵權人陳述自己法律主張的唯一機會,也為當事人贏得時間反擊不公正的投訴。在提交了保護函的案件中,法院通常不會不經庭審就直接頒發訴前禁令。由此,被控侵權人就不會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收到一份已經生效的訴前禁令,從而降低自己面臨的風險。
6.參展前企業應做好哪些展會知識產權糾紛預防的措施?
首先,企業在赴德展會前應當組建國內危機處理團隊,培訓參展人員相關知識,讓參展人員掌握基本情況和應對策略。其次,如已有知識產權糾紛的風險,要做好相關的預案。展會的知識產權糾紛是一種特殊糾紛,現場和后期應對只能是補救措施。要想避免展會現場發生糾紛,要提前做好各項預防工作。如果已經知道德國競爭對手的情況,應提前對其產品進行檢索,最大限度避免因過失而引起糾紛。例如對參展材料,包括展品、包裝、宣傳印刷品、宣傳視頻、公司中英文網站等進行對照檢索,確認不存在商標、專利等方面的侵權風險。最后,制定專門人員負責展會現場的知識產權糾紛,如提前聯系好德國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對于比較大型的企業來說,預留應對展會知識產權糾紛的專項資金也是為后續的法律程序預留余地的辦法。
7.展會現場如何應對知識產權糾紛?
參展商在展臺上,可以在展示展品邊張貼“不需照相”的標識。這是防范展品被照相后作為呈堂證據。根據德國法律,已經表明不許照相標志了的展品被照下來后不被法院采用。
當海關到現場查封展臺是,被查封者常常還需要支付500~5000歐元的罰款,并會被要求離開。在這種情況下,被查封者不要試圖和海關人員爭論,也不要草率簽署遞交到你手中的文件,而是盡快讓律師介入,讓專業律師為您解決這類問題
8.展會結束后,參展期間的知識產權糾紛的后續解決辦法有哪些?
參展企業應在國內知識產權專業人士和德國律師的共同幫助下,了解清楚公司被查抄的產品是否涉及侵權。如果不存在侵權,而是對方濫用專利權,則應該立即在訴訟時效內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撤銷臨時禁令,權利人賠償由此帶來的經濟損失,或者向當地海關要回被扣押的參展產品。如果的確涉及侵權,應積極和權利人達成和解,獲得授權。
9.假如知識產權糾紛到了打官司的地步,在德國民事訴訟的大致流程和費用情況如何?
在德國法律制度中,權利人主張知識產權保護最常見的方式是向民事法庭提起訴訟。正常的民事訴訟需要5~6個月的時間,復審程序更長,如果對復審判決再次提出上訴,則整個程序要花掉幾年的時間。通常的知識產權糾紛案件需要12~14個月。
關于訴訟費用,一般有敗訴方承擔法院受理費和雙方的律師費。參考費用為如下:
10. 德國參展知識產權糾紛勝敗幾率是多少?會不會越來越對中國企業不利?
一直以來,德國企業利用知識產權來保護自己的市場利益,他們所采取的法律手段有的是針對真正的侵權方,有的可能被使用在侵權不明顯,甚至不構成侵權的情況下。因此,中國參展企業應當制定合適的措施,以使自己免受不公正的知識產權攻擊。
從德國律師事務所提供的信息來看,德國展會出現的數量逐年上升侵權糾紛中,侵權不成立的案例占全部起訴6%~10%。有七成的糾紛可以不上升到訴訟手段解決。德國很可能將對知識產權糾紛采取更嚴厲和快捷的法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