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青 黃薇
【摘要】目前我國小微企業面臨著融資難、成本高、稅收負擔重等一系列的發展困境,國家因而出臺了相關的免稅政策來幫扶小微企業發展壯大,這將有利于小微企業減輕負擔,也有利于促進就業激勵創業。然而,此項免稅政策也還有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免稅細則沒有規定清楚,行業普及不均衡,優惠力度較低。本文結合小微企業的免稅背景,通過對小微企業免稅政策的利弊分析,在此基礎上從完善我國小微企業免稅政策出發、來促進國家小微企業稅收優惠體系的不斷完善,對免稅政策提出建議。
【關鍵詞】小微企業 免稅背景 免稅政策
前言
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穩定就業、促進創新、擴大內需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國家也通過制定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來幫扶小微企業走出發展困境,實現發展壯大。2013年7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8月1日起,對小微企業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并暫不規定減免期限。這一免稅政策將會使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享受切實減輕稅收負擔,為我國超過600萬戶的小微企業帶來實惠。
一、小微企業免稅背景概述
(一)小微企業的發展困境
1.融資難。小微企業由于自身存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規模小、自有資金不足、資信度不高、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很難從正規銀行體系獲得貸款。同時,商業銀行從自身利益出發不愿貸款給貸款額度小又分散的小微企業,因為這樣會增加銀行的成本。這樣一來,不少小微企業為了維持生產經營不得不轉向民間借貸,但民間借貸的利率較高,使得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增加。這些因素都會使得原本就資金不足的小微企業融資更加困難了。
2.成本高,利潤減少。隨著近幾年來通貨膨脹的不斷上升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不斷上漲,大大提升了小微企業的運營成本,加之小微企業普遍缺乏核心技術,議價能力低,難以抵御市場風險,從而使得小微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如果高成本問題得不到控制,就將導致大批小微企業面臨倒閉。
3.稅收負擔重。目前,我國的小微企業除要繳納的增值稅和營業稅外,還需要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等稅種,費包括教育附加費、水資源費等。據全國工商聯的統計,截止到2011年底,面向中小企業征收行政性收費的部門仍有18個,有關的收費項目達到了69個大類。由此可見,小型微型企業的稅費負擔是很大的。此外,小微企業征稅制度的不合理容易產生重復征稅問題,也使得小微企業的稅收負擔加大了。
4.人才匱乏,用工難。由于小微企業自身實力不足,經濟能力弱等原因,不能解決好人才保留、長期職業規劃等問題,同時有些企業嚴格守法意識不強,難以履行好自身義務,在招聘人才時隨意性大,容易引起勞資糾紛。而高級人才對薪酬要求較高,小微企業難以承受。這些問題都造成了小微企業人才匱乏,用工難的問題,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5.管理不規范。小微企業一般都是私營和個體經營企業,企業主的素質不高,由于企業成本和規模的限制,沒有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管理決策時常隨意變動,加上財務制度不健全、用人制度不規范,使得小微企業存在管理不規范問題。
(二)我國小微企業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回顧
為了進一步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減輕小微企業的負擔,國家因而出臺了一些稅收優惠的政策。特別是2011年以來,在本來原有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上,政府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稅收扶持力度。
二、小微企業免稅政策的有利影響
(一)對小微企業內部的有利影響
1.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降低經營成本。稅收負擔重,經營成本高是小微企業面對的發展難題,免征兩稅能夠直接減輕企業的稅負,降低其運營成本,從而能增加小微企業的利潤,使企業擁有更多的資金去進行進一步發展。對于小本經營,只靠幾萬元資金維持運營的小微企業來說,一年能省下的幾千元稅費就顯得比較重要,特別是對于那些在盈虧線上掙扎的企業,免稅政策或許會使他們處于虧損的局面得以改變。
2.增強市場競爭力。小微企業通過減免兩稅,可以擁有更多的精力用于企業的擴張,同時也可以促進小微企業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從而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的發展壯大。
3.間接解決了融資難問題。迫于生存發展的壓力,小微企業需要融資來進行發展,融資難問題一直都困擾著小微企業,相比于其他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貸款的成本更高,融資能力較弱。對小微企業免征兩稅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運作資金及可支配收入,從而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壓力。
4.促進小微企業從偷稅漏稅走向合法經營道路。由于小微企業所要承擔的稅收負擔較重,從而迫使不少小微企業想盡辦法來躲避稅費,另外,繁瑣的納稅程序與眾多的征納稅目也容易使得財務會計制度不健全小微企業采取偷逃稅款的行為來減輕企業負擔。所以,對小微企業免征兩稅的政策不僅減輕了小微企業的稅收負擔,同時也減少了相應的納稅程序,從而有利于幫助其向合法經營的方向改進。
5.節約納稅成本。在向稅務部門申報納稅時,小微企業需要擁有健全的會計核算制度才能夠準確計算應納稅額,又由于受到雇員數量以及納稅成本高的限制,再加上小微企業數量較多,因而,從總體上看,減免小微企業稅收將會節約一大筆納稅成本。雖然在實行減免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后企業在程序上仍然要履行一定納稅申報手續,但與之前需要繳納稅款而言,納稅的成本要節約不少。
(二)免稅后的外部有利影響
1.促進就業。據統計,在城鄉地區,大約85%的就業崗位是由小微企業提供的,由此可見,小微企業在充分配置勞動力資源和提高社會生產力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另一方面,相對于大中型企業來說,小型微型企業的管理成本低,靈活性強,容易吸收就業,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收入和保障民生。對小微企業減免稅收,減輕其負擔,有利于小微企業的發展,小微企業發展了從而又能夠大大的緩解就業壓力,發揮促進就業的作用。
2.激勵創業。由于小微企業具有規模小、靈活性強、創業成本低等一些特點,一直在創業中發揮重要作用,另外,小微企業是大企業的搖籃,成功的企業家都有從小微企業逐步成長的經歷,小微企業為鍛煉經營管理人才、培養企業家精神提供了平臺??梢哉f,小微企業的拼搏創新,為帶動產業生產技術升級、促進實體經濟結構優化發揮了重要作用。[1]對小微企業免稅,降低了創業的成本,將會極大的激勵一些人去創業。
3.體現稅收公平原則。稅收的公平性原則對于維持稅收制度的正常運轉是非常重要的。關于小微企業的稅收政策缺乏公平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第一,同等規模的小微企業,由于組織形式不同,卻要承擔不同的稅負。第二,產業不同稅種也就不同,稅收負擔的輕重也有所差別?,F行稅法規定,從事制造等行業繳納增值稅,納稅主體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適用稅率分別為17%和30%。小微企業多數為增值稅的小規模納稅人。從事服務業繳納營業稅,適用稅率按行業不同分3%~5%、5%~20%三種。因此,從稅率上看,相對而言,同等規模的小微企業,繳納營業稅的服務業稅收負擔要比繳納增值稅的制造業重。[2]對小微企業免征了增值稅和營業稅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稅收的公平性,以更好地維持稅收制度的正常運轉。
4.節約征稅成本。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各類規模的企業數量逐年增加,稅務部門日常稅收征管負擔日益加重。盡管小微企業繳稅數額不大,但花費稅務部門的征稅成本卻不低。從日常稅收征管角度看,稅務部門要按月或按季受理小微企業的納稅申報,整理相關小微企業的納稅資料,適時檢查或審計小微企業納稅是否屬實。從征稅收益與征稅成本對比角度看,對小微企業實行稅收減免可以大大節約稅務部門的征稅成本。[3]
三、小微企業免稅政策的弊端
(一)免稅政策中存在尚未明確的細則
1.兩萬元是免征額還是起征點不明確。免稅規定中只強調了是對月銷售額不超過兩萬元的小微企業免征兩稅,但并未說明這兩萬元是起征點還是免征額。稅法中都對起征點和免征額做了不同的規定,起征點與免征額是不同的兩個概念,不能混用。
2.核定征收的企業是否在免稅范圍之內不明確。對于核定征收的企業,在稅收上就有一定的折免,是否還能享受免征兩稅的優惠沒有明確規定。
(二)認定標準過于嚴格
符合免稅政策規定的首先要是小型微型企業,又不能與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的小型微利企業標準混淆。其次,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這兩項標準對于很多小微企業來說不易達到。工信部頒布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中分行業規定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的認定范圍,不同行業的劃分標準不同,這給企業在劃型上帶來了一定的麻煩。此外,按月銷售額來免稅的話,一些小微企業的月銷售額會存在高于2萬元的月份,那么就不能享受免稅了。
(三)行業普及不均衡
這項免稅政策并沒有分行業制定免稅標準,由于不同行業的成本、利潤額度大小不一,月收入2萬元的標準只適用于從事食品、小日用品貿易的小店。而對于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業、工業等行業的小型微型企業來說,2萬元的免稅標準過低,這些行業的小微企業根本享受不到免稅政策,同是小微企業卻不是都能得到免稅的優惠,這樣,免稅政策行業普及不均衡問題就有違稅收的公平原則,影響稅制的正常運轉。
(四)優惠力度過低
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免稅標準在目前物價上漲、原材料價格不斷上升下顯得過低,較低的免稅力度難以幫扶更多的小微企業,也帶來了行業普及不均衡問題,而對于能夠享受免稅的企業,通貨膨脹的上升也會使其收益程度有所降低,2萬元的優惠力度顯得比較低,從而使得免稅的優惠力度明顯不夠,而難以解決小微企業面臨的現實困難也難以解決其實際需要,更無法促進小微企業的長遠發展,免稅政策的執行效果就不佳。
四、完善小微企業免稅政策的建議
(一)完善免稅政策細則
國家應出臺更為詳細的免稅政策,完善小微企業免稅政策。第一,明確2萬元是屬于起征點還是免征額,免稅政策規定的是對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2萬元的企業或非企業性單位免稅,而非“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2萬元的部分免稅”,由此可見該2萬元的額度,或許是更偏向于一項附條件的免稅優惠,既不是免征點也不是免征額,對于這個問題應該明確說明。第二,對于已經享有一定稅收折免的核定征收企業,要明確其是否也享有這項免稅優惠。
(二)拓寬認定標準
一方面,雖然2萬元的免稅優惠對于小微企業有一定的幫助,但實際作用不是很大,建議提高免稅額度,最好是按年銷售額免征,這樣可以使那些收入不穩定,月銷售額時多時少的企業也享受免稅優惠。另一方面,享受免稅優惠的增值稅納稅人,只限于企業或非企業性單位中的小規模納稅人,如果一般納稅人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則仍需納稅,建議放寬免稅企業的認定范圍,對于銷售額同小規模納稅人相同的一般納稅人也實行免稅。
(三)分行業制定免稅額度
免稅政策沒有分行業制定免稅標準,會使得一部分行業的小微企業不能進行免稅。國家應分行業對小微企業制定免稅政策,具體可以根據《中小企業劃型規定》中的不同行業劃分不同的免稅額度,如,對需要運作資金較大的建筑業、房地產開發業等制定較高的免稅額度;對于運作資金較少的農、林、牧、副、漁業,餐飲業制定較低的免稅額度。這樣通過對具體行業制定具體的免稅額度,可以擴大免稅的范圍,真正幫扶到不同行業的小微企業,有利于體現稅收的公平原則,促進國家稅制的正常運轉。
(四)加大減稅優惠力度
就目前情況來看,原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上升再加上競爭日益激烈,小微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2萬元的優惠力度還比較低,國家可酌情考慮加大免稅的優惠力度,提高減免額度,進一步減輕小微企業的負擔。同時,加大減免稅優惠力度就可從另一個角度解決目前的免稅政策行業普及不均衡問題。要統籌考慮小型微型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現狀、轉型發展難度,以及不同區域、不同領域企業的實際情況,實施力度更大、惠及面更廣、更切合小型微型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總之,國家對小微企業免征兩稅將會產生一系列的有利影響,但任何政策的制定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也要具有有一定的廣泛性,才能讓更多的小微企業受益,才能真正做到,既大力支持了小微企業的發展,幫小微企業解決了資金難題,又,使百姓從中受益,也使國家最終受益,實現經濟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羅燕.加快小微企業發展的對策[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 2013(1):35-41.
[2]王桂英.當前我國小微企業稅收政策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證券期貨.2013(5):114-115.
[3]任壽根.促進小微企業發展更需要稅收優惠長效機制[J].證券時報.2013(8):1-2.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的論文,項目號:10XJC880003。
作者簡介:趙云青,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財政學專業2014屆畢業生;黃薇,本文通訊作者,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師,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經濟法、創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