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東 王述芬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貿易規模的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也迅速發展,2013年全年中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累計為4.63萬億元,較2012年的2.94萬億元同比增長57%,反映出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使用度飛速增長。
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貿易額也在逐年擴大,然而其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發展卻相對緩慢,人民幣結算量與貿易量嚴重失衡。因此,在今后同中亞國家經貿往來中有必要進一步推動人民幣結算,這對加快人民幣區域化和國際化進程具有重要的實現意義。
一、 中國與中亞國家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發展緩慢
(一)中國與中亞國家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與跨境貿易量失衡
近年來,中國與中亞五國間貿易增長迅速。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雙邊貿易額為460億美元,大約是建交之初的100倍;到2013年,中國已成為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最大貿易伙伴;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塔吉克斯坦的第三大貿易伙伴。然而,巨大的貿易量并未帶來巨額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中國與中亞國家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存在人民幣結算量與貿易量嚴重失衡的問題。以中國新疆為例,新疆作為全國第二批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于2010年6月22日運行,2010年9月新疆又成為全國第一個獲準開展跨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的試點省區,但新疆與中亞國家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發展比較緩慢。2012年新疆與中亞五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額占同期進出口總額的12.01%,而同為邊境省區的云南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比例為31.42%,遠高于新疆地區。
(二)目前中國和中亞國家跨境貿易結算貨幣主要為美元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11年發布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情況調研報告》,中國與中亞地區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近年來雖然有所增加,但比重較小,以2009年至2010年6月末人民幣結算規模為例,從總量看,美元結算占比高達95.2%,而人民幣結算占比不足0.01%,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一般貿易中,中亞國家以出口能源為主,美元外匯儲備通常較多,在交易習慣上更偏向美元;二是邊境貿易中,受旅購貿易和人民幣結算監管的影響,主要采用美元現鈔結算。
相對于人民幣結算,跨境貿易美元結算存在一系列問題。一方面,美元結算會增加貿易方的兌換成本,貿易雙方如果不用本幣進行結算,進出口貿易則均需進行外匯兌換,從而增加額外的兌換成本;另一方面,美元結算會增加匯率波動風險,為應對金融危機,截至2013年美國已經實施四輪量化寬松政策,該政策的效果之一就是美元相對大部分國家貨幣走低,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顯示,反映美元匯率綜合變動的美元有效匯率指數在金融危機爆發初期的2008年末為101.02點,到2014年1月5日已經跌至80.88,下降了20多點,這對中國出口方極為不利,此外美元貶值還會導致中國外匯儲備大幅縮水。
二、 制約中國與中亞國家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主要因素
(一)現有貿易結構弱化了我方定價和選擇結算貨幣的地位
從中國同中亞國家進出口貿易結構來看,出口產品以低附加值的輕工產品如機電和紡織產品等為主,進口則以國內短缺的資源型產品為主,如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等。以2012年中哈貿易結構為例,哈薩克斯坦對中國出口的主要產品是礦產品,出口額為115.7億美元,占哈薩克斯坦對中國出口總額的70.2%;哈薩克斯坦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進口額為30.7億美元,占哈薩克斯坦自中國進口總額的41%。而中國對中亞國家資源類產品正好具有剛性需求,因此交易話語權掌握在對方手中,中方通常被動接受對方習慣且外匯儲備量較大的美元計價。
(二)美元現鈔結匯量居高不下影響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
在新疆烏魯木齊二級口岸中常常可以看到中亞商人攜帶美元現鈔購買中國貨物的情形。一方面,許多中亞客商銀行結算意識淡薄,并且為規避稅費和高額匯費,傾向于現鈔結算。以哈薩克斯坦為例,銀行匯費高達5‰;另一方面,人民幣現金結算受到監管,例如中國人民銀行2004年第18號文件規定,出入境每人每次攜帶人民幣不得超過20000元,因此中國新疆與中亞的邊貿以美元現鈔結算為主。大量的美元現鈔結算不但影響銀行對貨幣流量的監管,還直接限制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
(三)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且缺少回流渠道影響人民幣結算功能
人民幣未能實現資本項目下的可兌換,通過投資渠道的人民幣跨境流通困難。中亞國家很多企業或個人持有人民幣除了進口中國商品和服務,存放銀行之外,并無其他合法運用的渠道,無法實現將持有的人民幣流回中國境內進行保值增值的投資需求。此外,持有人民幣很難像美元、歐元等國際貨幣那樣在國際市場上找到豐富的投資避險工具,因而中亞貿易伙伴持有人民幣的積極性不高。人民幣回流渠道還不夠完善,體現在中亞區域人民幣市場尚未形成規模效應,不能夠自我循環和平衡運作。舉例來說,中亞五國境外人民幣往來賬戶數量較少,其中土庫曼斯坦還沒有設立相關賬戶,人民幣結算服務體系還有待完善。
(四)人民幣兌哈薩克斯坦貨幣堅戈實現現匯掛牌交易一定程度上制約人民幣結算
哈薩克斯坦是中國與中亞國家貿易主要的貿易伙伴。2011年6月28日中國銀行新疆分行正式推出人民幣對堅戈直接匯率項下的堅戈現匯業務,標志著中哈貿易結算進入直接匯率的市場化階段。中國銀行新疆分行隨后還推出堅戈國際結算、貿易融資、遠期結售匯等產品。從貿易結算角度來看,堅戈現匯交易有利于促進中哈貿易便利化,但是從人民幣結算以及人民幣走向中亞國家的角度來看,中哈貿易進行堅戈結算會影響人民幣結算規模以及哈薩克斯坦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直接制約了中國與中亞國家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發展。
三、 構建中國與中亞國家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體系的政策建議
(一)繼續加強政治互信和經濟合作,提升人民幣區域影響力endprint
中國與中亞國家建交以來,政治經濟關系有了快速發展。近年來,中國和中亞國家進一步深化和鞏固已有的合作,拓展新興的合作領域,如教育、文化、科技、環保、農業、基礎設施等。截至2013年,中亞五國中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都已加入WTO,哈薩克斯坦也在入世談判中,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貿易體制共性增多,為未來經濟合作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但目前中國和中亞國家在金融領域的合作進展相比其它領域較少,一方面是由于中亞國家持有較為審慎的態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俄美等大國在中亞地區的能源博弈。在此背景下,中國應繼續加強與中亞國家能源領域之外的合作,弱化中亞國家對“中國威脅論”的態度,深化人民幣在中亞區域的影響力。畢竟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在技術層面上問題不大,能夠順利實施,關鍵還取決于中亞各國領導人對中國以及人民幣的態度。具體來說,中國政府和企業可以通過貸款形式加強資本項下輸出,加強對中亞國家的援助和援建,尤其是農業和基礎設施方面,提高人民幣在中亞國家形象。
(二)提升出口企業競爭力,增強人民幣結算話語權
目前,中國出口至中亞國家的產品很多是低附加值的產品,競爭力不強,隨著中國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的提升,很多輕工業產品在價格上已不具備競爭優勢,很多中亞客商選擇越南、土耳其等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進行貿易。即便選擇進口中國產品,也會極力壓低價格,并對產品提出苛刻要求,例如出口哈薩克斯坦的鞋類產品,不得顯示任何與中國有關的信息等。因此中國企業有必要針對中亞五國的市場需求改良自身產品,多出口附加值高的產品,以此拓展中亞的中高端市場。只有出口企業競爭力得到提升,產品具有不可替代性,才會增強貿易結算貨幣選擇的話語權,也才會有更多的中亞貿易伙伴愿意以人民幣計價結算;同時出口企業人民幣付匯也會隨之增多,有利于逐步平衡進出口人民幣結算差額。中國政府可以完善信用擔保機制,中亞國家如果擔心貨幣的清償問題,可以由政府出面,對銀行、出口企業進行一定程度的信用擔保,對結算的差額以國際儲備貨幣進行清償,從而消除中亞國家銀行、企業的顧慮,增強其對人民幣結算的接受程度。
(三)建立統一的跨境人民幣清算網絡體系
目前,中亞國家中資銀行數量較少,遠遠不能滿足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的需要。要實現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必須要加快商業銀行“走出去”的步伐,建立分布廣泛、功能完備的結算網絡,才能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運營。具體來說,一方面可以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加快中資金融機構在中亞國家的布局,在中亞國家發達城市增設分支機構,并利用各商業銀行已有的境外人民幣支付清算網絡,積極推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直接為境外企業提供人民幣清算服務,為中亞國家接受和使用人民幣的市場主體提供清算便利。另一方面可以在中亞國家擴大與境外參加行的代理清算網絡。從某種程度上看,中資銀行與境外參加行代理清算協議的數量和廣泛程度會決定推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境外渠道的發達程度,所以中資銀行有必要繼續增加與境外參加行簽署人民幣清算協議形成覆蓋重點區域的代理清算網絡。此外,中國還應與中亞五國積極合作,搭建跨國金融信息交流平臺,完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相關配套政策,建立結算信息共享機制,從而促進人民幣結算業務的全面開展。
(四)完善人民幣循環機制,拓寬人民幣回流渠道
目前,海外人民幣資金還存在缺乏投資渠道的問題。雖然中國企業可以通過投資的方式將人民幣投入海外市場,但這些人民幣最終還會落到企業、個人和投資者的手上,因此,大量的人民幣必須要有通暢的投資渠道,使持有者能夠獲得利潤,人民幣才會被其它國家認可和接受。可以通過適當放寬資本與金融賬戶管制,積極鼓勵國內企業直接用人民幣去中亞五國進行直接投資,創新人民幣金融產品。具體來說,可以推進人民幣債券市場的發展,建立覆蓋貿易金融、零售業務、專業融資、資金清算、銀行卡和網上銀行等眾多領域跨境人民幣產品體系,為境外人民幣的投資回流提供有效路徑。通過金融創新,一方面,可以使人民幣在中亞乃至海外沉淀下來,形成海外人民幣市場;另一方面,人民幣也能夠以投資的方式回到中國市場,助力中國經濟的發展,最終形成順暢的人民幣資金流。
(五)嘗試在霍爾果斯構建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
隨著中國同中亞國家貿易的快速增長及中國自身經濟實力的增強,人民幣會越來越國際化,向中亞區域流出的數量將越來越大,人民幣離岸業務也將自然而然地產生。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具備相當規模和健全金融制度的離岸中心來實現離岸人民幣的供給,以及完成離岸人民幣的回流與監管。2011年12月2日,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中方區和哈方區成功實現對接封關運營,中哈兩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的戰略定位正式確立。該中心是跨境經濟貿易區和區域合作項目,也是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區域合作的示范區。在此基礎上,可以嘗試在霍爾果斯建設人民幣離岸市場,從而進一步密切我國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銜接聯系,密切我國與中亞地區的經貿往來與合作。▲
參考文獻:
[1]李永剛.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影響及中國對策[J],財經科學,2011,(4).
[2]薛煒.中國(新疆)邊境貿易發展與跨境人民幣結算問題研究[J],金融發展評論,2012,(2).
[3]張新存.對中哈兩國貿易采用人民幣結算的設想[J],東歐中亞市場研究,2002,(8).
[4]李石凱,楊公齊.金融危機沖擊下的人民幣貿易結算與人民幣國際化[J],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09,(3).
[5]秦放鳴.中國與中亞國家區域經濟合作研究[M],科學出版社,2010.
[6]邢輝,裴忠良.從阿拉山口口岸跨境貨幣流通看本幣結算的可行性[J],中國金融,2009(14).
[7]玉素甫·阿布來提.中國與中亞五國對外貿易中本幣結算問題研究[J],新疆財經,200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