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麗
【摘要】 目的 探討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121例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的臨床資料與同期單純行剖宮產的121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對照分析。結論 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 實施個體化方案, 選擇性地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是安全、可行的。
【關鍵詞】 剖宮產;子宮肌瘤;剔除術
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發生率占子宮肌瘤的0.5%~1%,占妊娠的0.3%~0.5%[1]。近年來由于高齡產婦的增多,超聲技術的普及和剖宮產率的升高等因素使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目前對于剖宮產術中是否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在臨床上意見仍不一致。現將河南大學校醫院剖宮產同時剔除子宮肌瘤121例患者臨床資料報告如下。
1. 2 方法 兩組均在連續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宮下段剖宮產, 胎兒娩出后, 靜脈滴注催產素20 U, 觀察組除黏膜下肌瘤經宮腔內切除外其余均先縫合子宮切口再剔除子宮肌瘤。剔除肌瘤方法是找到肌瘤后用催產素20 U加生理鹽水20 ml, 多點注射于肌瘤基底部然后剔除肌瘤, 瘤腔的縫合以間斷8字縫合關閉瘤腔后連續褥式鎖邊縫合為主。多發性子宮肌瘤的剔除一般在子宮前壁采取直切口, 從中線進入, 從一個切口進入, 逐個剔除臨近肌瘤[2]。
3 討論
妊娠期由于黃體和胎盤滋養細胞分泌大量的雌、孕激素, 使子宮的肌纖維肥大, 部分肌纖維增生, 肌瘤易增大變性。隨著妊娠的終止高雌、孕激素水平的降低, 產婦不在肌瘤的高發區域。產后肌瘤有縮小的趨勢。孕晚期子宮的高血流量, 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可能造成難以控制的產后出血, 故歷來產科學對于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處理的指導意見是:除非帶蒂漿膜下子宮肌瘤,其他類型子宮肌瘤剖宮產術時, 均不主張行子宮肌瘤切除術[3]。臨床上隨著剖宮產率的升高, 以及剖宮產術中遇到子宮肌瘤的情況增多、剖宮產技術的熟練, 剖宮產術時不主張肌瘤剔除的觀點越來越受到挑戰。近年來研究結果顯示產后激素水平的下降, 雖可使肌瘤縮小, 但肌瘤在育齡期不可能自行消退, 且會逐漸長大, 肌瘤變性出現腹痛等癥狀時, 仍需二次手術治療[4];足月孕時子宮肌瘤邊界清晰, 易分離;晚期妊娠子宮對宮縮劑敏感,應用宮縮劑可有效地促使子宮收縮,防止產后出血, 與非孕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相比較, 難度無明顯增加。
回顧本院121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剖宮產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與對照組比較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有所增加, 但術后2~24 h出血量、產褥病率及住院天數的差異無顯著性。無一例因肌瘤剔除造成術中出血和產后出血行子宮切除術。說明只要病例選擇適當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并不明顯增加手術難度和術后并發癥。
根據本院經驗剖宮產同時剔除子宮肌瘤的病例選擇, 患者一般情況好, 單發肌瘤且肌瘤直徑較小, 則主張剖宮產同時行肌瘤剔除術。多發肌瘤、黏膜下肌瘤、肌壁間較大肌瘤(直徑>5 cm)、和位于子宮頸部、子宮角處、闊韌帶處基底部寬大的子宮肌瘤, 要求術者技術嫻熟能擔負對髂內動脈、子宮動脈結扎術或栓塞術及妊娠子宮切除術, 且在充分備血的條件下, 試行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 如患者無再生育要求, 術中子宮出血較多也考慮子宮切除術。患者一般情況差, 如合并有心衰、DIC、子癇、血液病等嚴重并發癥者, 考慮患者耐受力有限, 不主張剖宮產與肌瘤剔除術一并進行。總之, 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 實施個體化方案, 選擇性地在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是安全、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272.
[2] 石一復.規范婦產科手術保護生殖功能.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3,29(9):685.
[3] Cunningham FG, Gant NF, Leveno KJ, et al. Williams Obstetrics. 21 Edition. New York: Mc Graw-Hill, 2001:930.
[4] 孟潔,張改琴,吳清明.社會因素對剖宮產手術指征影響的分析. 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09,7(2):36.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121例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的臨床資料與同期單純行剖宮產的121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對照分析。結論 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 實施個體化方案, 選擇性地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是安全、可行的。
【關鍵詞】 剖宮產;子宮肌瘤;剔除術
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發生率占子宮肌瘤的0.5%~1%,占妊娠的0.3%~0.5%[1]。近年來由于高齡產婦的增多,超聲技術的普及和剖宮產率的升高等因素使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目前對于剖宮產術中是否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在臨床上意見仍不一致。現將河南大學校醫院剖宮產同時剔除子宮肌瘤121例患者臨床資料報告如下。
1. 2 方法 兩組均在連續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宮下段剖宮產, 胎兒娩出后, 靜脈滴注催產素20 U, 觀察組除黏膜下肌瘤經宮腔內切除外其余均先縫合子宮切口再剔除子宮肌瘤。剔除肌瘤方法是找到肌瘤后用催產素20 U加生理鹽水20 ml, 多點注射于肌瘤基底部然后剔除肌瘤, 瘤腔的縫合以間斷8字縫合關閉瘤腔后連續褥式鎖邊縫合為主。多發性子宮肌瘤的剔除一般在子宮前壁采取直切口, 從中線進入, 從一個切口進入, 逐個剔除臨近肌瘤[2]。
3 討論
妊娠期由于黃體和胎盤滋養細胞分泌大量的雌、孕激素, 使子宮的肌纖維肥大, 部分肌纖維增生, 肌瘤易增大變性。隨著妊娠的終止高雌、孕激素水平的降低, 產婦不在肌瘤的高發區域。產后肌瘤有縮小的趨勢。孕晚期子宮的高血流量, 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可能造成難以控制的產后出血, 故歷來產科學對于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處理的指導意見是:除非帶蒂漿膜下子宮肌瘤,其他類型子宮肌瘤剖宮產術時, 均不主張行子宮肌瘤切除術[3]。臨床上隨著剖宮產率的升高, 以及剖宮產術中遇到子宮肌瘤的情況增多、剖宮產技術的熟練, 剖宮產術時不主張肌瘤剔除的觀點越來越受到挑戰。近年來研究結果顯示產后激素水平的下降, 雖可使肌瘤縮小, 但肌瘤在育齡期不可能自行消退, 且會逐漸長大, 肌瘤變性出現腹痛等癥狀時, 仍需二次手術治療[4];足月孕時子宮肌瘤邊界清晰, 易分離;晚期妊娠子宮對宮縮劑敏感,應用宮縮劑可有效地促使子宮收縮,防止產后出血, 與非孕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相比較, 難度無明顯增加。
回顧本院121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剖宮產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與對照組比較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有所增加, 但術后2~24 h出血量、產褥病率及住院天數的差異無顯著性。無一例因肌瘤剔除造成術中出血和產后出血行子宮切除術。說明只要病例選擇適當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并不明顯增加手術難度和術后并發癥。
根據本院經驗剖宮產同時剔除子宮肌瘤的病例選擇, 患者一般情況好, 單發肌瘤且肌瘤直徑較小, 則主張剖宮產同時行肌瘤剔除術。多發肌瘤、黏膜下肌瘤、肌壁間較大肌瘤(直徑>5 cm)、和位于子宮頸部、子宮角處、闊韌帶處基底部寬大的子宮肌瘤, 要求術者技術嫻熟能擔負對髂內動脈、子宮動脈結扎術或栓塞術及妊娠子宮切除術, 且在充分備血的條件下, 試行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 如患者無再生育要求, 術中子宮出血較多也考慮子宮切除術。患者一般情況差, 如合并有心衰、DIC、子癇、血液病等嚴重并發癥者, 考慮患者耐受力有限, 不主張剖宮產與肌瘤剔除術一并進行。總之, 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 實施個體化方案, 選擇性地在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是安全、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272.
[2] 石一復.規范婦產科手術保護生殖功能.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3,29(9):685.
[3] Cunningham FG, Gant NF, Leveno KJ, et al. Williams Obstetrics. 21 Edition. New York: Mc Graw-Hill, 2001:930.
[4] 孟潔,張改琴,吳清明.社會因素對剖宮產手術指征影響的分析. 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09,7(2):36.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121例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的臨床資料與同期單純行剖宮產的121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對照分析。結論 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 實施個體化方案, 選擇性地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是安全、可行的。
【關鍵詞】 剖宮產;子宮肌瘤;剔除術
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發生率占子宮肌瘤的0.5%~1%,占妊娠的0.3%~0.5%[1]。近年來由于高齡產婦的增多,超聲技術的普及和剖宮產率的升高等因素使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目前對于剖宮產術中是否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在臨床上意見仍不一致。現將河南大學校醫院剖宮產同時剔除子宮肌瘤121例患者臨床資料報告如下。
1. 2 方法 兩組均在連續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宮下段剖宮產, 胎兒娩出后, 靜脈滴注催產素20 U, 觀察組除黏膜下肌瘤經宮腔內切除外其余均先縫合子宮切口再剔除子宮肌瘤。剔除肌瘤方法是找到肌瘤后用催產素20 U加生理鹽水20 ml, 多點注射于肌瘤基底部然后剔除肌瘤, 瘤腔的縫合以間斷8字縫合關閉瘤腔后連續褥式鎖邊縫合為主。多發性子宮肌瘤的剔除一般在子宮前壁采取直切口, 從中線進入, 從一個切口進入, 逐個剔除臨近肌瘤[2]。
3 討論
妊娠期由于黃體和胎盤滋養細胞分泌大量的雌、孕激素, 使子宮的肌纖維肥大, 部分肌纖維增生, 肌瘤易增大變性。隨著妊娠的終止高雌、孕激素水平的降低, 產婦不在肌瘤的高發區域。產后肌瘤有縮小的趨勢。孕晚期子宮的高血流量, 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可能造成難以控制的產后出血, 故歷來產科學對于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處理的指導意見是:除非帶蒂漿膜下子宮肌瘤,其他類型子宮肌瘤剖宮產術時, 均不主張行子宮肌瘤切除術[3]。臨床上隨著剖宮產率的升高, 以及剖宮產術中遇到子宮肌瘤的情況增多、剖宮產技術的熟練, 剖宮產術時不主張肌瘤剔除的觀點越來越受到挑戰。近年來研究結果顯示產后激素水平的下降, 雖可使肌瘤縮小, 但肌瘤在育齡期不可能自行消退, 且會逐漸長大, 肌瘤變性出現腹痛等癥狀時, 仍需二次手術治療[4];足月孕時子宮肌瘤邊界清晰, 易分離;晚期妊娠子宮對宮縮劑敏感,應用宮縮劑可有效地促使子宮收縮,防止產后出血, 與非孕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相比較, 難度無明顯增加。
回顧本院121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剖宮產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與對照組比較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有所增加, 但術后2~24 h出血量、產褥病率及住院天數的差異無顯著性。無一例因肌瘤剔除造成術中出血和產后出血行子宮切除術。說明只要病例選擇適當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并不明顯增加手術難度和術后并發癥。
根據本院經驗剖宮產同時剔除子宮肌瘤的病例選擇, 患者一般情況好, 單發肌瘤且肌瘤直徑較小, 則主張剖宮產同時行肌瘤剔除術。多發肌瘤、黏膜下肌瘤、肌壁間較大肌瘤(直徑>5 cm)、和位于子宮頸部、子宮角處、闊韌帶處基底部寬大的子宮肌瘤, 要求術者技術嫻熟能擔負對髂內動脈、子宮動脈結扎術或栓塞術及妊娠子宮切除術, 且在充分備血的條件下, 試行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 如患者無再生育要求, 術中子宮出血較多也考慮子宮切除術。患者一般情況差, 如合并有心衰、DIC、子癇、血液病等嚴重并發癥者, 考慮患者耐受力有限, 不主張剖宮產與肌瘤剔除術一并進行。總之, 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 實施個體化方案, 選擇性地在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是安全、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272.
[2] 石一復.規范婦產科手術保護生殖功能.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3,29(9):685.
[3] Cunningham FG, Gant NF, Leveno KJ, et al. Williams Obstetrics. 21 Edition. New York: Mc Graw-Hill, 2001:930.
[4] 孟潔,張改琴,吳清明.社會因素對剖宮產手術指征影響的分析. 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09,7(2):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