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鋒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二十一中學
高中語文詩歌語言教學的美育策略
王慶鋒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二十一中學
在語文教育教學中,當施教者的教師以審美的方式向受教者學生呈現審美對象,使學生的內心產生美的愉悅和享受,從而陶冶身心,啟迪智慧。具體而言,語文教育的審美教育就是教師按照一定的審美意識,實施美的教學藝術和技巧,對學生施加審美影響,從而開啟其內在情智,激發其學習興趣的一種科學的教學方式。
高中語文;美育;審美
美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語文教師是美的使者,是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筆者在本文中首先闡述美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其次陳述在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必經之路:“感知——理解——鑒賞——創造”。學生在直覺中感知審美;在理解中引發與作者情感的融合;在鑒賞中再現拓展審美。然后正確引導學生去審美。同時還要注重運用一系列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尤為重要,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當然為教學提供優越的條件,而觸發學生審美的情感,讓其做到聲情并茂也缺一不可,因而朗讀這一教學方法是永遠不會落后的。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也是一個泱泱詩國,歷代留下了燦如星海的優秀詩歌,這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現代社會要求每個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詩歌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1.介紹傳統詩歌的審美價值,啟迪學生對詩歌美的認識。
早在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無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詩可以感發意志,使人受到感染,得到啟發和鼓舞;可以認識社會現實,考證得失,了解各個時代和各個地方的風俗人情;可以通過情感的交流達到和同,彼此感染,互相提高;可以抒發怨氣,譏刺不良政治。近可以用其中的道理來侍奉父母,遠可以用來侍奉君主;而且多多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指出了詩歌教育可以使人得到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
2.探討針對問題組織教學的形式。
根據多年來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通過尋找學生不喜歡詩歌教學的原因,我認為高雅詩歌可能給學生帶來高山仰止、高深莫測的感覺,在解讀和鑒賞的過程中,既要想法縮短這種時間和知識積累帶來的巨大隔膜,又要結合詩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嘗試用以下方式教學詩歌:一是讓學生明白詩歌的文體特點,嘗試在課堂上進行親切的交談,逐漸營造出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與交流,消除學生思想上的隔膜,在知識和思想上給學生以引導,及時發現學生在詩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使心靈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成為培育詩心、走進詩人心靈深處、領略詩歌動人魅力的源泉。二是改變學生的閱讀習慣,客觀地評價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鑒賞心得。對學生點滴獨到的見解和發現給予認可,竭力消除學生與詩人的時空隔膜,借助講述詩人的經歷,聯系現實生活等有效方式,將詩人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轉化為讀詩興趣,訓練學生運用已有生活經驗和自身的想象去主動品析、解讀名作,同時教師還要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讓學生終身受益。
1.在直覺中感受審美。
大家對事物的認知,都是把感覺事物作為開端。優秀的語文題材是寫作者感知人民生活的結果,炫麗多姿的外部世界是作家感受的非間接目標和創作的一大源頭。從另一角度看,感覺又是美麗狀態的門戶。審美一定要有某個對象當作外來刺激,主要借助感受才可以升華出美感。在文學的欣賞和鑒別里,主要個體一定要借助感受與審視對象發生關聯,才能制造出美感。在語文課程教學中,要發揮自己的能力最大化把學生的視、聽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從而喚起學生感知審美的能力。
2.在審美中激發情感共鳴。
教育的功能就是在審美教育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可以透過感性認識理性,從而把握問題的實質,只用這種由表及里的思維方式才能真正在字里行間里讀懂作者的真實情感,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從而與之產生共鳴。從事教學工作,經常會遇到一些優美的文字,要把好的文章選擇出來,引導大家按照正確的方式方法進行思考。
1.讓學生通過審美教學,最終學會獨立審美。
獨立審美是美育教育的最終落腳點,所以,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激勵就顯得彌足珍貴,教師的講授固然重要,但是學生的自學更是對教學效果影響最為重要的因素。教學相長說的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得到提高。“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因為所有能有效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學習,基本都是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的方法。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學習領域都適合合作學習這樣的模式,對于學習新知識是如此,對于領悟“美”的真諦也是如此,可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傳統的教學都是簡單的“授——受”的轉換,教師只管宣揚自己的觀念和主張,學生只管被動的接受,缺乏獨立思考的過程,教學效果差。
2.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審美情操。
新形勢下的教學工作帶有很多的科技因素,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多彩,教學手段和工具層出不窮,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迅猛的時機,認真研究,在教學過程中,在課件制作中,都要充分運用錄像機、投影儀、互聯網等現代技術,將聲、圖、信息以多樣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把學生的視覺、聽覺調動起來,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解,增強審美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從而真正的走入文章深入,去體會作者情感的波瀾,愉快的學習,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