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河北省盧龍縣陳官屯鄉中學
數學教學策略感悟簡析
陳飛
河北省盧龍縣陳官屯鄉中學
本文從更新觀念教學數學談起,解讀了了解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的重要性,分析了質疑與提問的方法以及意義,詮釋了培養有情感的數學學習之策略,最后以讓學生打好學習的基礎結尾。
教學策略;更新觀念;心理學
眾所周知,數學在很多學生的心目中不受青睞,他們大多數認為數學學習枯燥干癟,缺乏趣味,學習中經常感覺頭疼欲裂,久之形成惡性循環,談數色變,成績因之每況愈下。作為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就要改變傳統的落后的教學觀念。在數學課堂上,有很多的地方可以改進。不一定數學教學就枯燥呆板。我們可以有風趣的語言,風度翩翩的舉止,不蕭規曹隨的教學方法,不一定按照教材內容的先后,不一定要給學生留大量的數學作業,絕不能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數學有壓力,更不能“談數色變”。上面所述的任何一點都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語言的風趣,需要閱讀大量的書籍,教師本人需要有很高的語言素養和智慧,而且,許多文學家也不一定有幽默感,這充分說明優秀的教學有一定的難度,但絕對不是做不到的。很多優秀的數學家科學家有深厚的語言功底,他們是下了大功夫的,比如楊振寧教授初一時背誦整本《孟子》,數學家蘇步青教授13歲就能背誦下來《左傳》,當然,他們沒有出現在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而是在這以前。這就是給我們一個啟示,不要給自己教學的學科找借口。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交流學習過程當中,
我發現一位教師板書漂亮至極,他徒手畫圖堪稱一絕,我由此推理,他的學生當中,數學成績好是必然的,經過詢問,果不其然。也就是說,我們數學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給教學不斷地增加營養,讓學生喜歡我們的數學老師,讓學生喜歡我們的數學課堂。
教學低年級學生,要講一些心理學。小學生剛剛升入中學,沒有什么閱歷,年齡幼小,思想單純,天真爛漫,由于自身素質沒有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加之受到生活環境的限制,他們的見識比較短淺,個性不突出,持久力低,思維緩慢,對問題考慮淺薄,反應不是很敏捷,很多知識學了也容易忘記,一些事情他們都顯得孤陋寡聞,因此,要注意安撫他們,要引發他們重視學習數學的認知,激發起他們的學習數學的熱情,認識到認真學習數學的益處。引發他們學習的成就感,多鼓勵他們,告訴他們數學對自己的人生有什么幫助,引發他們對數學的好奇心。同時,多展開一些學生們感興趣的家長會,俾使家長鼓舞孩子們的學習熱情,給學生創造一個無所不在的學習氛圍。在平日里對他們將一些數學家的故事,使得“明星效應”產生;一些數學知識重要的灌輸,一些數學知識的應用,這些都是很好的輔助的教育方法,教師都要靈活運用,善加取舍。
哲學家證明,萬物自有其規律。數學有其內在的聯系規律,學生有其認知規律。學習知識,尤其是自學,要按照規律逐步進行,由已知到未知,由淺顯到深入,由微至著,由點至面,由具體到抽象。教師要牢記;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對各個年級的學生設置的課前自學要求要有區別。教師還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學能力是在長期的自學過程中形成的,在沒有老師輔助的情況下,依然要保持自學的熱情,要有自學的持久性。提問是解決問題的靈魂。慧人慧語中說到,“考試:考是考核理論,試是能力比拼,大多老師只知考,不知試;學問:學是復制知識,問是突破舊框,一般學生只會學,不會問。”可見提問是學習的半壁江山,沒有提問,知識就不能順利得到順延。教師要讓學生大膽提問,鼓勵學生提問,培養學生好學好問的習慣。保證課堂上學生因學生疑,教師因疑而教。
數學學習,先要讓學生們認識到數學的價值,讓他們感覺到數學有意義,經常進行學有所用,以此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的學習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從被動變成主動,從機械學習變成喜歡,從學會變成會學。這樣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能夠很好的制作一個和諧的學習數學的氛圍。在學習過程當中,鼓勵學生去創造學習方法,而不是總是以教授的姿態去傳授,這樣才能夠更快地、更準確的、更科學的完成教學任務。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鮮明的個性,他們都有一定的潛力可挖,要鼓勵他們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要知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數學就是有價值的數學,這是千古不滅的真理,同時也要讓學生們懂得這個真理,讓他們參與到教學當中,成為一個創造者。
數學知識,環環相扣,所以從一開始要讓學生們打好數學的基礎。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懂得數學的基本原理。這樣的好處就是學生們更深入地理解數學的本質,抓住、認清數字學科的核心內容,增進對數學的掌握技巧。心理學認為,如果對原理認識到位,那么就會消除學習的難度,省下百分之四十的研究與分析的時間。由于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有關觀念在包攝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學習的知識,因而新知識與舊知識所構成的這種類屬關系又可稱為下位關系,這種學習便稱為下位學習。懂得原理,就等于拿到了開啟學科大門的鑰匙,這就屬于下位學習了。這樣的學習會輕而易舉,否則必然是事倍功半。試想,新的知識不能夠很好的在頭腦中形成輪廓,不能順利地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又怎么能夠新舊結合、相輔相成的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有深層的體悟呢?
“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教學體悟,萬言難盡,筆莫能罄。教學任重道遠,我們教學,非一朝一夕之功,通過勞動,讓學生得到全面的提高,這是教育的最高目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
[1]張軍明,數學教學心理學管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