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潔瓊,盛月紅
·短篇論著·
多媒體集中訪視在肝癌消融手術患者中的應用
趙潔瓊,盛月紅
肝癌;消融手術;多媒體;訪視
術前訪視是圍手術期護理的重要環節,是患者獲得高質量護理及順利康復的關鍵[1]。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以射頻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及微波消融為代表的局部消融手術在肝癌的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使肝癌治療效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與肝切除手術的全麻相比,消融治療在局麻下完成并且需要患者的配合,如:深吸氣、屏氣等。因此,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患者均處于清醒狀態,焦慮、緊張、恐懼等心理不良因素極易對手術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導致操作失敗。因此,術前訪視對消融患者來說意義重大。目前,國外已經將多媒體集中訪視法普遍應用于臨床外科,而國內在該方面起步較晚,偶有報道在婦產科手術患者中進行了嘗試[3]。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與病房護士合作對部分消融手術患者采用多媒體集中式術前訪視,并與傳統術前訪視方法相比較,研究其在減輕患者焦慮情緒及疼痛等方面的優勢。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在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微創手術室接受消融治療的肝癌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61例,女性139例;年齡18~81歲,平均(41.3±12.6)歲。納入標準:初次治療且已經確診的肝癌患者。排除有嚴重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及精神疾病的患者。按入住病房日期的單雙日將患者分為觀察組(150例)和對照組(150例)。觀察組男79例、女71例;年齡20~69歲,平均(48.6±13.7)歲;對照組男82例、女68例;年齡18~81歲,平均(42.5± 11.5)歲。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術前病程、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訪視內容 2組患者均照常接受手術醫生的術前告知。微創手術室護士接到手術通知單后,查閱病例,了解手術患者的基本情況。觀察組采用多媒體課件,術前1 d上午訪視護士與病區主班護士聯系,由病區主班護士通知患者下午訪視的時間和地點,地點一般設在病區的會議室,訪視對象為第2天進行消融手術的患者,訪視時間為30 min,前20 min為集中進行多媒體授課,剩余時間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最后將多媒體課件制作成的圖片交與患者,加強印象。對照組通過語言交流及訪視手冊,進行傳統的一對一術前訪視,術前1 d下午由病房護士實施。實施地點在患者床旁,內容包括圍術期健康教育以及術前準備工作及其他注意事項。
1.3 觀察指標 (1)焦慮情況:術前1 d下午,2組患者在接受各自的術前訪視后,分別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4]測評即時焦慮情況。SAS量表有20個條目,每個條目設1~4級評分,經轉換得標準分,總分≥89分為重度焦慮、70~88分為中度焦慮,51~69分為輕度焦慮,≤50分為無焦慮狀態。測評均由固定的1名研究人員進行,測評之前可由這名研究人員對量表中的文字進行解釋。(2)進入手術室的恐懼程度:人手術室后5 min,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測量患者即時的恐懼程度,10分為極度恐懼,0分為無恐懼。(3)進入手術室后的血壓、心率:在靜脈穿刺開始前,記錄患者即時的舒張壓、收縮壓和心率。(4)手術后疼痛:患者回病房1 h后,此時麻醉藥物的作用基本消除,且病房還未開始給患者使用鎮痛藥物,因此可以獲得患者真實的疼痛強度。10分為極度疼痛,0分為沒有疼痛。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的焦慮情況 2組患者在接受各自的術前訪視之前SAS評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訪視后2組患者SAS評分均訪視前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訪視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術前訪視前后焦慮評分(±s,分)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術前訪視前后焦慮評分(±s,分)
注:與訪視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訪視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訪視前 訪視后觀察組 150 54.65±4.12 48.32±3.61ab對照組 150 54.43±4.09 51.07±3.52a
2.2 2組患者進入手術室時的恐懼情況 觀察組入手術室時恐懼情況經VAS測評的平均得分為(6.53±1.02)分,與對照組[(6.42±1.78)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2組患者進入手術室時的收縮壓、舒張壓與心率情況2組患者入手術室時的收縮壓、舒張壓與心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進入手術室時血壓、心率情況(±s)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進入手術室時血壓、心率情況(±s)
組別 例數 收縮壓( m m H g )舒張壓( m m H g )心率(次/ m i n ) 1 5 0 1 1 4.2 3 ± 1 4.1 2 7 8.7 1 ± 1 0.4 3 9 9.2 3 ± 9.7 6對照組觀察組1 5 0 1 1 5.4 3 ± 1 5.2 3 7 6.4 3 ± 1 1.3 6 1 0 0.4 3 ± 9.4 3
2.4 2組患者手術后疼痛情況 經VAS測評,觀察組的疼痛平均得分為(6.53±1.45)分,低于對照組的(8.13±1.8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實踐證明,術前訪視能有效地減少患者對環境的陌生感,增強患者對手術室人員的信任,消除患者緊張心理和顧慮,獲得安全感,保持最佳的身心狀態,積極配合治療,有利于術后康復[6]。隨著醫學模式和護理觀念的轉變,我國醫院的手術室普遍開展了術前訪視[7]。傳統的訪視方法強調與患者的語言交流,在實際工作中,有些重要的事情希望患者記憶和依從,患者不能很好掌握。多媒體技術是充分利用計算機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結合起來的護理軟件,制成的術前訪視DVD,能反復播放,內容清晰悅目,形象生動奪呈現給患者,使患者在輕松中接受教育。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需要的人員少、淺顯易懂等優點。
本研究發現,術前訪視前2組患者焦慮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訪視后2組患者焦慮情況較訪視前均有所解,且觀察組此時的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無論是采用多媒體集中訪視,還是傳統術前訪視,均對緩解患者術前焦慮有積極作用。但是觀察組作用更為明顯,這可能源于觀察組接受的多媒體教育更生動形象,更能滿足其對手術各方面知識的需求,更具有個性化特征。
2組患者進入手術室時的恐懼程度差異不大。這說明無論是對照組接受的傳統術前訪視,還是觀察組接受的多媒體集中訪視,都難以有效、顯著地緩解其恐懼心理。由于恐懼,手術室所士應更多地給予患者語言或者行為上的撫慰。
術后恢復及疼痛是患者關注的主要問題。觀察組患者接受的多媒體集中訪視能夠有針對性地解答患者患者的疑問并提供與疾病及手術有關的信息,幫助患者明確疾病的發展和預后及手術的成功率等,了解圍手術期的相關知識,降低疾病不確定感,從而有效降低其焦慮程度,間接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
本研究發現對部分消融手術患者采用的多媒體集中式術前訪視方法與傳統術前訪視法相比圈減輕患者焦慮情緒及術后疼痛方面擁有明顯優勢。多媒體集中式術前訪視不僅可以克服護士不足無法完成訪視工作,而且多媒體內容清晰悅目、逼真傳視、形象生動地呈現給患者,較好地解決了患者感到抽象、深奧、難以理解的醫學專業問題,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需要的人員少、淺顯易懂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
[1] 魏革,林華,胡玲,等.術前護理訪視的管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4,29(4):287-288.
[2] Kudo M,Okanoue T.Japan Society of Hepatology.Management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Japan:consensus-based clinical practice manual proposed by the Japan Society of Hepatology[J].Oncology,2007,72(Suppl 1):2-15.
[3] 曹少珍,張紅蓮,劉雯.多媒體技術在婦產科手術病人術前訪視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7,21(9):2315-2316.
[4]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1-35.
[5] 孫云華.咨詢與心語疏通應用于輸精管結扎手術者的臨床觀察[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9,12(2):109-111.
[6] 吳慕琳,張麗萍.術前訪視外科ICU老年患者的效果評價[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1):21-22.
[7] 吳靈芝.淺談手術室的術前訪視體會[J].中國醫學指南,2010,8(15):2215-2217.
R735.7
B
10.3969/j.issn.1009-0754.2014.06.034
2014-07-20)
(本文編輯:王映紅)
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基金資助(12HL002)
200438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東方肝膽外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