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娥
·短篇論著·
重危患者高壓氧治療的護理對策
王慧娥
腦外傷;腦出血;高壓氧;護理
近些年來,高壓氧(HBO)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種適應證的治療,但由于高壓氧治療具有其特殊性,重危患者在氧艙內的護理既不同于一般患者的護理,也不同于常壓下護理,筆者結合近年來我院氧艙收治的77例重危HBO治療適應證患者的實踐,淺談高壓氧艙治療的護理對策和有關注意事項。
選取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77例實施護理對策的HBO治療的重癥患者作為實驗組,另將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4例實施常規護理的HBO治療的重癥患者作為對照組進行比較,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s)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s)
組別 例數 年齡(歲)男/女(例)重型腦外傷(例)腦出血(例)腦梗死(例) 77 42.9±8.6 46/31 38 21 18對照組實驗組74 46.3±11.2 49/25 41 16 17
2.1 HBO綜合治療
分別采用脫水降低顱內壓、抗生素抗感染、糾正電解質紊亂等常規治療及肢體功能訓練。HBO治療一般在傷后2~3周,生命體征穩定時開始實施。治療采用煙臺宏遠氧艙制造廠生產的8人空氣加壓艙,治療壓力為表壓0.1 MPa。加壓時間20 min,穩壓采用面罩吸氧20 min×3次,中間間歇5 min吸艙內空氣,減壓20 min,每次治療總時間為110 min。1次/d,10次為1個療程,每周休息1 d,根據患者的病情分別治療3~5個療程。
2.2 護理對策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艙內護理多由患者家屬協助自行完成;實驗組患者,根據不同疾病和不同階段的護理要求實施。
2.2.1 加壓階段 患者入艙前可常規給予呋嘛滴鼻液(尤其是初次入艙者),加壓前應將與患者身體相連接的管道做妥善固定,防止移位或脫落,將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夾閉。發覺患者出現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加壓并囑其捏鼻鼓氣、吞咽、打哈氣等開啟咽鼓管動作,對處于昏迷、氣管切開或有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持續給患者喂水或事先做鼓膜穿刺,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狀態,若出現煩躁、皺眉等痛苦表情,適當減壓使咽鼓管通氣或做鼓膜穿刺后再緩慢加壓。但對有嗆咳或容易腹脹的患者則不宜采用喂水的方法開啟咽鼓管。
2.2.2 穩壓階段 當艙壓升至治療壓力時,操艙人員打開控制臺上的供氧閥和排氧閥,調節氧流量,患者均須帶好面罩吸氧。對意識障礙階段或氣管切開的患者則用用一級供氧法給氧,操艙員應通過控制臺流量計觀察和掌握患者的吸氧狀態,并觀察患者有無口唇及面部肌肉顫動,面色蒼白、惡心、大汗等氧中毒癥狀;如有異常,應立即停止吸氧,改吸艙內空氣,密切配合醫師采用止痙鎮靜的方法處置。穩壓期間應定時通風換氣,控制艙內的氧濃度在23%以下,維持艙內溫度在18~26℃。對有癲癇病史者,應注意觀察癲癇前期癥狀,防止癲癇大發作。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報告醫師,并配合醫師妥善處理。
2.2.3 減壓階段 減壓前取下吸氧面罩,關閉供氧閥。由于減壓時艙內溫度下降,重癥患者更易患減壓病,因此,減壓過程中要注意患者保暖。減壓期間,提醒艙內人員保持正常呼吸,不得屏氣,以防肺氣壓傷。
2.2.4 治療后階段 主動詢問患者有無耳痛、頭痛、胸痛、咳嗽、口鼻出血、癢疹、四肢肌肉關節疼痛等癥狀。危重患者治療后要有生命體征測量記錄,必要時協助病房醫護人員護送患者回病房。
2.3 療效評定標準
(1)治愈: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能恢復正常生活。CT顯示腦損傷消失,恢復或基本恢復正常。(2)好轉:癥狀好轉,神志清楚,但尚有頭痛、頭暈,生活基本自理或部分自理,CT顯示局部有腦退行性改變或有腦室擴大。(3)無效:生活需要他人照顧,尚有智能和運動功能障礙,CT顯示腦退行性改變或有腦室擴大。治愈和好轉視為有效[1]。
2.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一般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療效分析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平均住院的天數、并發癥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發生的并發癥(例)
因為HBO在一定條件下對糾正機體缺氧、促醒等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因此HBO已經被臨床廣泛應用于缺血缺氧性疾病的治療[3]。顱腦損傷、腦血管病是HBO治療比較常見的適應證,此類患者由于手術、氣管切開、長期鼻飼管等因素,容易導致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瘡等并發癥,這將不同程度影響進艙治療的連續性和治療效果。而作為護理人員,則須不斷從各種渠道學習先進的知識和技術、優化護理程序,提高護理質量[2]。
重型顱腦外傷、腦血管病患者因肢體功能障礙或病情危重,生活多不能自理,常有明顯的無能或無助感,患者情緒控制能力差,可為一點小事產生恐懼、哭泣甚或厭世輕生的念頭,對家屬或周圍人產生厭煩感而不配合治療;加之HBO治療必須將患者置于一個密閉的空間,許多數患者甚至沒有親人陪伴,易使患者產生幽閉感,繼而加重緊張恐懼或煩躁的心理。因此,積極疏導患者情緒,鼓勵他們戰勝疾病、接受HBO治療顯得很有必要[3]。
除了教會患者開啟咽鼓管動作、火種等不能帶入艙內等常規要求和注意事項以外,還做到:(1)了解患者的病情。氧艙醫護人員首先需要應該知道患者基本情況,如患者的年齡、發病時間、發病時的情況、病情輕重、意識狀態、目前的治療狀況、有無并發癥或繼發癥、有無發熱和肺部感染的表現。危重患者多有昏迷和氣管切開,應該專門安排醫護人員或家屬陪護。艙內負壓吸引裝置應該調至備用狀態,以便于必要時為患者吸痰。對尿潴留者實施導尿時,若患者過度躁動,可給予適量鎮靜劑或以約束繩帶相對固定四肢,以防墜床。(2)注意患者的生命體征。除了觀察患者的神志以外,還須注意瞳孔、血壓、脈搏、呼吸、體溫及肢體的活動情況。有條件的應及時調整好艙內監護系統,以便治療中適時對患者進行監護。對需要在艙內輸液的患者最好于進艙前將輸液器更換成開放式輸液或者軟袋輸液,若使用玻璃瓶輸液須用長針頭穿過液面,防止在減壓時氣泡進入血管導致氣栓。(3)控制進艙禁忌證。凡患有重癥上呼吸道感染、活動性出血、視網膜剝脫、氧中毒等禁忌證者不能入艙,對那些氣管切開的適應證患者,為防止出血和皮下氣腫形成,在氣管切開>24 h方可進艙[4]。
有些在常壓下的操作方法,到高氣壓下就需改進,否則則會影響吸氧效果。比如對有些采用氣囊固定氣管套管的患者,進艙后,隨著艙壓增加,氣囊內氣體被壓縮容易造成氣管套管固定不住而脫落,此刻要么將氣囊內改充無菌生理鹽水,要么不斷給氣囊充氣,否則就會影響到患者在艙壓下充分吸氧。
對那些須長期實施HBO治療的患者,采用固定體位容易導致壓瘡,除吸氧間隙期適當翻身(吸氧時翻身容易使體位不當而影響吸氧),艙內治療期間可用橡皮墊圈墊于容易受壓的部位,而且進艙前應該將橡皮圈內的氣體量適當充足些,以免在艙壓下橡皮圈內氣體被壓縮而減低效果。
少數患者(多見于合并腦水腫的患者)減壓過程可能出現病情反跳現象,此現象一般為減壓導致腦血管相對擴張,腦血流量增加所致。出現該現象時,應及時給患者肌肉注射20 mg速尿或10 mg地塞米松,待病情平穩后再緩慢減壓[5]。重癥患者抵抗力本身低下,加壓時艙溫降低,如果是寒冷季節,艙溫則更易降低,如果減壓前就打開空調制熱,就能減少患者肺部感染的機會。
臨床效果證明,由于HBO治療的特殊性,在HBO治療過程中,建立一套安全有效的護理管理制度及加強安全護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1)對2組患者以時間段分組尚不夠嚴謹。之所以如此分組是因為我院現在的HBO艙內的護理對策是2008年以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而對照組的患者其實是氧艙剛建立不久,在本對策沒有建立和完善以前的追溯性對照,這使分組的隨機性受到一定限制。(2)目前評價護理工作的量化指標尚不夠完善。
[1] 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29-30;468-470.
[2] 高光凱.高壓氧治療危重癥進展[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13,20(5):350-353.
[3] 朱月梅.基礎護理是實現優質護理的關鍵[J].臨床合理用藥,2009,2(10):91-92.
[4] 杜宏香,孫惠.高壓氧綜合治療顱腦損傷的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4,11(4):136-137.
[5] 李文,高宇,高春錦,等.高壓氧綜合治療心肺復蘇后意識障礙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14,21(2):109-111.
R473.5
B
10.3969/j.issn.1009-0754.2014.06.036
2014-06-05)
(本文編輯:張陣陣)
253500 山東陵縣,山東省陵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