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
【摘要】農村商業銀行基層營業部主要面臨信貸風險、操作風險等風險,可以從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加強職工培訓、強化監督等方面進行防范和控制。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 基層營業部 風險
基層營業部是農村商業銀行運行的基石,既承擔著農村商業銀行最為基礎的業務,也幫助銀行進行業務拓展,但由于農村商業銀行是由農村信用社轉制而來,在運營模式、職工構成等方面與五大國有銀行以及其他一些股份制銀行相比存在一定的差異,其運營風險相對偏大,需要積極采取措施化解和防范各種風險。
一、農村商業銀行基層營業部運營的主要風險
農村商業銀行基層營業部運營的風險主要表現為操作風險、信貸風險以及金融創新風險等方面。
(一)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指由于內部流程不完善或者失效,員工操作不當或者系統故障,以及外部事件給農村商業銀行帶來損失的風險,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聯社石沖口信用社天龍山分社發生的盜支客戶存款長達5年的案例、農業銀行廣東南海九江支行營業部發生的挪用備用箱現金長達4年的案例都表明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基層營業部運營中還存在較大的操作風險。從實踐來看,這種風險表現出產生風險的原因多且發生的領域范圍廣,并且這種風險不能給銀行帶來收益等特征。
(二)信貸風險
信貸風險即農村商業銀行基層營業部由于貸款前調查、審批不到位,貸款存續期間管理不到位,貸款出現風險后的監督、處置不到位等造成的風險。目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在涉農貸款和農戶貸款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末,前者貸款余額達到5.3萬億元,后者達到2.7萬億元,分別占據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相應業務的30%、75.2%,但由于農戶經營的不穩定性如自然災害導致農戶大面積虧損等,農村地區經營的特點,貸款面臨著較大的風險。
(三)金融創新風險
隨著金融服務三農的深入推進,農村商業銀行積極進行金融創新,如利用“兩權一房”、集體林權、大型農機具等抵押貸款,這種金融創新一定意義上存在著風險,以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抵押貸款為例,由于目前尚未出臺專門的農村土地流轉法律,土地流轉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容易導致各種糾紛,如由于沒有專門的流轉登記管理機構,一旦農戶或者土地承包經營商毀約則容易導致流轉終止,如果以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作為抵押發放貸款則會面臨風險。
當然,除上述風險外,農村商業銀行基層營業部還可能面臨利率、信用等風險,這些風險都要求農村商業銀行有強烈的風險意識,形成完善的風險防范和控制體系。
二、農村商業銀行基層營業部運營風險的成因
從農村商業銀行基層營業部的實踐來看,造成其面臨諸多風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銀行本身的因素,也有銀行職工素質的因素,還有其經營的主要區域即農村地區所特有的因素。
(一)農村商業銀行自身因素導致運營風險
首先,農村商業銀行相關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現在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如在創新性的推出金融產品后,農村商業銀行會積極的推廣這種產品,但相應的配套制度如風險控制制度可能尚未完善,這就容易形成制度的漏洞。其次,農村商業銀行基層營業部制度落實不到位,由于農村商業銀行基層營業部職工多為本地人,且這些網點分布較為分散甚至在偏遠地區,這就容易導致上級監督檢查不到位、職工內部相互監督難落實等問題,進而導致制度空化。再次,農村商業銀行基層營業部風險管理重視不夠,部分營業網點更為重視業務的拓展,對風險管理等相對不夠重視,也沒有營造出重視風險管理的氛圍。
(二)職工因素導致運營風險
首先,部分職工業務素質不夠,表現在職工對各種經營風險及其產生的原因缺乏深層次的了解,在業務操作中存在不熟練等問題,特別是在各種創新業務中,部分職工對業務缺乏必要的了解,并進而導致各種風險。其次,部分職工職業道德有待提升,部分職工為追逐個人利益,在各項業務活動中打“關系牌”、“親情牌”,甚至利用手中的審批權尋租,導致在信貸審批等行為中降低了要求,放松了警惕,并進而導致運營風險。
(三)外部環境帶來的風險
首先,農村商業銀行授信對象特征帶來的風險,農村貸款人大多為信用貸款,缺乏抵押擔保程序,而且授信對象多為農村從事商業活動的主體,或者農戶,這些經營主體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一旦經濟不景氣或者經營出現問題則會產生信貸風險。其次,農村商業銀行授信業務特征帶來的風險,農村商業銀行服務對象多為農業,這些業務受氣候等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容易由外部環境沖擊帶來風險。
三、農村商業銀行基層營業部運營風險的預防和化解策略
預防和化解農村商業銀行基層營業部,可以從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培訓、強化監督等方面著手。
(一)高度重視完善風險管理體系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風險控制制度,農村商業銀行要根據商業銀行發展形勢變化、根據農村基層營業網點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操作性、細化的內部控制等制度,通過制度管人、管事,使基層營業部的各項業務規范化,以此達到規避風險額目標。其次,要創新風險管理理念,農村商業銀行要從宏觀的角度把握風險管理工作,努力營造有助于風險管理的環境,如積極推動貸款等業務透明化、公開化,通過公開透明的操作避免“暗箱操作”,以此降低潛在的風險。再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風險控制,如利用網絡加強對網點業務的監督和管理等。
(二)加強培訓不斷提高職工風險管理能力
首先,要加強崗位技能培訓,幫助職工提高業務水平。農村商業銀行要針對基層營業網點的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培訓方案,使所有的職工都有機會參與到培訓活動中,通過培訓規范職工各項操作,以此控制操作風險。其次,要加強員工職業道德教育,幫助職工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堅決杜絕各種腐敗行為,以此規避貸款、貸款催收等活動中可能存在的腐敗現象,控制貸款風險。
(三)強化監督管理提高應對外部風險的能力
首先,要加強對業務合作單位或者個人動態跟蹤,特別是對于授信額度較大的企業和個人,基層營業網點要指派專人負責跟蹤其發展情況,在信貸資金可能遭遇風險時要及時向營業部報告,并采取可行的舉措控制風險。其次,要構建風險預警體系,農村商業銀行要構建包括經濟環境、生態環境、企業運行等在內的貸款風險預警模型,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動態的收集相關數據,自動對風險進行預警,以達到風險控制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楊麗.淺議商業銀行基層網點的風險防控[J].財經界,2013(18).
[2]王克楠.淺析商業銀行運營操作風險[J].企業導報,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