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強

焦裕祿精神是億萬人民心中永不磨滅的豐碑,是激勵我們奮勇前行的強大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與焦裕祿精神是高度契合的。這個契合點就是群眾。群眾是我們黨的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看家本領,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回顧歷史,我們黨之所以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根本原因是始終保持了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立足當下,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在焦裕祿精神的學習傳承和弘揚中,堅持群眾路線,樹立群眾觀點,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公仆。
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追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之根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焦裕祿同志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話——“我沒有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體現出他對理想信念的執著和堅定。革命年代需要理想信念,和平時代更加需要理想信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共產黨人必須深入開展堅定理想信念教育,努力使自己成為理論過硬、愛崗敬業、為民服務的好公仆。提升理論素養。要堅定理想信念,就必須加強理論學習,增強理論素養,培養崇高精神。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理解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全面掌握科學理論的立場、觀點、方法,從而進一步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確保在思想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愛崗敬業。崗位和事業是共產黨人彰顯信念、實踐理想的陣地和戰場,愛崗敬業、忠于職守是黨員堅定理想信念的基本要求。我們應當把自己從事的工作、所在的崗位當作一種事業、一種追求,不斷增強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的責任感,以奮發有為的工作狀態,以開拓進取的拼搏精神,殫精竭慮、盡職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實現個人理想與黨的事業的融合推進。牢記為民宗旨。在新的形勢下,要贏得群眾信任,用好群眾路線這個傳家寶,就必須像焦裕祿同志那樣為群眾辦實事、造福群眾,強化宗旨意識,強化聯系群眾,強化群眾評判;按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親近群眾,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做好各方面工作,切實解決群眾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使我們的工作得到群眾發自內心的擁護和支持。
必須堅持勤政務實。大興求實之風。實事求是焦裕祿精神的靈魂。正是他堅持“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凡事探求就里,堅持把戰勝災害、改善生產條件、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才逐步改變了蘭考的落后面貌,更為蘭考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求真務實,不喊空洞口號,不去盲目攀比,主動走出機關,走出文山會海,走出迎來送往,走進基層、深入群眾,與老百姓零距離交流,與企業面對面溝通,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所怨,真正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保持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是焦裕祿精神的精髓。面對自然災害的肆虐和貧困落后的實際,焦裕祿同志以“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斗精神,譜寫了一曲改天換地的英雄壯歌。當下的發展,可以說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要加快實現高水平小康社會目標,并向著現代化不斷前進,就必須弘揚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永不氣餒的艱苦奮斗精神,始終保持敢做善成的勇氣和逆勢而上的豪氣,勇挑重擔,奮勇爭先,搶抓把握機遇,推動事業持續發展。銳意改革創新。焦裕祿同志經常教育黨員干部說,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不怕困難,發揚革命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改革創新。對基層來說,無論改革,還是創新,就是對照上級的要求和部署,對照先進地區的經驗和教訓,認真尋找差距,在拉短和彌補差距中實現自我革新。我們要有強烈的歷史擔當,做改革的弄潮兒,研究新形勢,適應新變化,不斷推陳出新,在經濟建設上只爭朝夕,在結構調整上不遺余力,在民生發展上殫精竭慮,在環境保護上決不退讓,堅持用改革的思路、創新的辦法解決當前的問題,創造發展新優勢。
必須恪守清廉本色。清正廉潔、克己奉公是焦裕祿精神的鮮明特點和美好風范。他親自起草了《干部十不準》,規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殊化,展現了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在當今時代,面對各種誘惑和考驗,我們要認真學習焦裕祿精神,時刻繃緊拒腐防變這根弦,從今天做起,從眼前做起,從小事做起,真正做到“為政清廉取信于民,秉公用權贏得民心”,永葆共產黨人的清廉本色。我們要常懷敬畏之心,去亂守戒。要敬畏歷史,使自己的工作能夠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要敬畏人生,使自己在將來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感到后悔;要敬畏紀律,使自己的所作所為都在紀律和制度的約束之下。我們要常懷淡泊之心,去欲守靜。對“名”,要追求在百姓中的口碑,而不是沽名釣譽;對“利”,要為民謀福利,而不是為己謀私利;對“權”,要用以為群眾過上美好生活,而不是為自己謀好處。我們要常懷公仆之心,去私守則。帶頭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帶頭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堅決制止鋪張浪費、大手大腳等不良現象,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
(作者系中共鹽城市委副書記、鹽城市人民政府市長)
責任編輯:戴群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