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兆鑫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貫徹群眾路線,執政為民的群眾觀是前提,求真務實的作風觀是表現,廉潔從政的權力觀是核心。領導干部作為人民的公仆,必須無條件地踐行好黨的宗旨,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爭當為民、務實、清廉的表率。
為民是群眾路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黨員領導干部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就必須增進群眾感情、堅持群眾路線、把握為民關鍵。
增進群眾感情。有了對人民群眾的真摯感情,才能心系群眾、情系群眾。我們黨是在人民群眾中孕育和成長起來的,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黨只有始終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才有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執政地位才有牢固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這就要求每一個黨員領導干部,無論在什么樣的領導崗位上,想問題,辦事情,時時刻刻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注意了解群眾的情緒,把握群眾的思想脈搏,傾聽群眾的呼聲。符合人民群眾利益的,就毫不動搖地堅持,不符合人民利益的,就堅決加以改正,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地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
堅持群眾路線。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黨員領導干部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在總結運用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加之教育、協商、疏導等辦法,提高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黨員領導干部要在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及時發現和正確處理社會生活中群眾是非界限的模糊點、三者利益的矛盾點、干群關系的沖突點,從而有效化解矛盾,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特別是要學會從群眾的角度看問題,用群眾的眼光去認識問題,置身于群眾之中,帶著感情去研究政策、制定措施、化解矛盾、解決問題。
把握為民關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員干部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應根據形勢、任務的變化,不斷提高組織群眾、發動群眾、服務群眾的本領,體現為民辦事的時代性。一是心系群眾要“永久化”。俗話說“言為心聲”,只有你心中裝著人民群眾,那么你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才能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需要。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不僅要樹立權為民所用的權力觀,而且更要做到心中永久裝著人民群眾,只有這樣才能從內因上加強親民、愛民、為民、恤民的執政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密切聯系群眾的效果。二是與民溝通要“本地化”。我們與群眾交流時,要針對群眾的知識水平、思維方式、認知程度、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實際,善于用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來解答人們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尤其要通過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用“好聽易懂”的“土話”和“本地話”、“普通話”,使人民群眾一聽就懂、聽后明白。三是落實政策要“條款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求我們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不僅要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需要,而且要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具體要求和實施意見,按照一、二、三等幾項條款的形式,讓上級文件精神的表述綱舉目張和細致明確。這樣的上級文件精神和惠民政策,就變成了條理清晰的具體要求和優惠措施,讓群眾一聽就懂,一看就明白。
務實是群眾路線的本質特征
加強黨的群眾工作,就是要致力于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落實到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和行動中去,具體體現為思想上謀實,作風上務實、方法上求實、效果上真實。
思想上謀實。黨員干部考慮問題、做計劃、訂措施必須從實際出發,把目標和任務建立在切實可行的基礎上。思想上謀實不僅要謀本地區、本部門的局部之實,也要謀大局之實;不僅要謀當前之實,也要謀未來發展之實。不謀萬世者,不足于謀一時,不謀大局者,不足于謀一域,這是共產黨人“謀實”必須具備的胸懷。要堅持“謀實”,必須抵制和反對脫離實際、不講條件盲目追求高指標的好高騖遠傾向,必須抵制和反對執行上級決策層層加碼的盲目攀比做法,必須改變重經濟輕社會、重增長輕民生、重數量輕質量的發展思路。
作風上務實。把堅持務實的根本準則落在實處,必須抓住轉變作風這個關鍵,努力做到“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務實效”,以扎實的作風抓好務實根本準則的落實。講實話,就是要說真話。要在黨內大力倡導講實話的風氣,堅持真理,秉公直言,如實、全面、準確地反映情況,不夸大成績,不掩蓋矛盾,敢于揭露問題,自覺修正錯誤。出實招,就是要從實際出發,從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出發,做出民主、科學、正確的決策,并在實踐中貫徹落實。辦實事,就是要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地干事,老老實實地做人;就是要勇于開拓,大膽進取,不斷開創工作的新局面。務實效,就是要講效率、講實際成果。
方法上求實。一是樹立務實的思想方法。領導干部要帶頭做到務實,就必須帶頭提高理論素養,自覺地把學習當成一種精神追求、一種價值觀念、一種思想境界、一種生活方式,深入學習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牢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二是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對“實事”進行調查,取得第一手資料,這是務實最基本的要求。“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領導干部必須練好調查研究的基本功。要眼睛向下看、腳步朝下走,到基層去、到實踐中去、到群眾中去,虛心聽取群眾意見,集中群眾智慧,總結實踐經驗。特別是多搞一些典型調查、專題調查和系統調查,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只有這樣,才能掌握真實生動的第一手資料,才能了解到“實事”,進而把握“實事”中蘊藏的規律。三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人民群眾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是最重要的求真務實。領導干部要把人民的利益和黨的事業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認真聽取和深入研究人民群眾的呼聲和要求,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只有這樣,看問題、做決策才能符合實際,干事創業才能更有底氣。
效果上真實。評價、宣傳和上報的工作效果、業績要真實,要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的檢驗。只有真實的效果才能檢驗出工作的是非得失,才能進一步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堅持效果的真實,必須做到既要報喜也要報憂,既要把成績講夠,也要把問題講透。endprint
清廉是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
事實上,我們在貫徹群眾路線的過程中,有的地方群眾工作做得不得力,不僅因為有些干部能力不強、方法不對,還因為有些干部人格低下,甚至守不住基本的道德操守,在群眾中沒有權威性和號召力。黨員領導干部要做到清廉,就必須在以下四個方面下功夫:
“清”,就是要頭腦清醒。一要立場堅定。一個領導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的不清醒、不堅定,往往是源于其理論上的匱乏和思想上的模糊。對此,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提高對理論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堅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理論,通過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二是目光敏銳。就是在政治問題上要有見微知著的眼光。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抓住事物的要害,果斷地進行處置。所以,領導干部應當目光犀利,當某種錯誤思潮“起于青萍之末”時,就能敏銳地識別并及時采取得力措施加以制止,做到防微杜漸;在新生事物處于萌芽狀態時,就能洞察本質,判明利害,把握發展趨勢,及時采取措施,促進并維護其健康成長。三要紀律嚴明。嚴守黨的政治紀律,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要遵守黨章,按黨章的要求去做。
“正”,就是要正氣在身。堅持原則,敢于負責,不以私情廢公事,不拿原則做交易。一是正派做人。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自覺遵守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不利用工作之便謀取私利,不給跑官要官者可乘之機,時時、事事、處處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冷靜的思維,做到慎言、慎行、慎權、慎友。二是公正辦事。要正正當當做事,按規律辦事,按規矩辦事,按原則辦事。三是從政走正道。德才兼備、任人唯賢是我們黨用人的基本原則。個人的進步與提升,除了組織的培養和關心外,還取決于個人的思想品德和工作實績。為此,作為黨員干部個人,應全神貫注抓工作,竭心盡力干事業,在實踐的土壤中汲取營養,在苦干實干的風雨中錘煉意志,以科學發展的實際成效和為人民辦實事的生動實踐接受黨組織的考驗和人民群眾的選擇。
“廉”,就是要為政以廉。要堅守信念防線、道德防線、法紀防線,不用公權謀取私利。一是從大處著眼,保持高度自覺性。黨同人民群眾關系如何,關系到黨的事業興衰成敗和黨的生死存亡。共產黨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依靠人民群眾取得了政權。取得政權后,如果脫離群眾,腐敗下去,就會喪失政權。因此,經濟建設是大局,反對腐敗也是大局。二是從自身做起,發揮表率作用。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是取得領導資格的前提條件。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在反腐倡廉中要從我做起,關鍵是正確對待權力和利益。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強化掌權為民的意識,倍加珍惜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精心用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時刻警惕濫用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三是從小事做起,做到防微杜漸。腐敗現象的侵蝕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腐敗分子的墮落也是一個漸變積累的過程。小事是大事的起點,大事是小事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反腐倡廉無小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反腐倡廉必須從小事做起,從點滴抓起。作為領導干部必須對那些唾手可得的利益誘惑,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高度的警覺,在車子、房子、妻子、孩子等問題上管住自己,管好家人。只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嚴格約束,主動防范,才能始終把握反腐敗斗爭的主動權,才能真正塑造清正廉潔的領導干部形象。
(作者單位:中共鹽城市鹽都區委辦公室)
責任編輯:錢國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