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了有效提高芒果的安全性,眾多學者對于生物化的防治辦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闡述了生物的防治方法,以期能提高芒果的食品安全。
關鍵詞 芒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6.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炭疽病以及蒂腐病是芒果采后主要的兩大病害,化學藥物雖能有效防治這些病害,但付出的代價也大。因此,要積極的探索生物性的防治方法,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同時有效提高芒果的質量。
1 芒果采后主要病害
芒果在采后主要有兩種病害,即炭疽病及蒂腐病。
1.1 芒果炭疽病
炭疽病在芒果的葉片、花序、果實以及枝梢上均有發生。病葉初期出現褐色小斑點,周圍有黃暈。病斑擴大后成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褐色,數個病斑融合后形成大斑,使葉片大部分枯死,嫩葉受害后病斑突起,最后穿孔。花序感病后產生黑褐色小點,擴展形成圓形或條形斑,多在花梗上,嚴重時整個花序變黑干枯,花蕾脫落,使芒果全部或部分不開花。成熟果實感病,初期形成黑褐色圓形病斑,擴大后呈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色,中間凹陷。有時病斑聯合,果面變黑。病部果肉初期變硬,后期變軟腐料。潮濕天氣下,病部產生淡紅色孢子堆。嫩枝感病產生黑色病斑,病斑向上下擴展,環繞全枝后形成回枯癥狀,病部以上部分枝葉枯死,病部產生許多小黑點。
1.2 芒果蒂腐病
芒果蒂腐病是僅次于炭疽病的重要病害。芒果蒂腐病主要為害芒果果實,發病部位最初在果蒂周圍,先出現褐色斑點,繼而迅速擴展至整個果蒂的果皮變褐、腐爛、滲出黏液。發病初期蒂部暗褐色,無光澤,病健部交界明顯;后病部變為深褐色或黑褐色,病害擴展極快,常溫條件下,3~5d全果變黑,病部表皮逐漸見集生黑色小粒,孢子角褐色,有光澤。到芒果采收后,在貯藏、運輸期間發病,造成爛果,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2 芒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措施
2.1 利用誘抗劑防治
誘導抗性主要是指利用生物、化學以及物理性的方法,預先對果實進行處理,誘導其自身的防御機制提前啟動,進而有效的增強果實對于病原物的抵抗能力。
近些年,在利用誘導劑控制芒果的采后病害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好的進展。例如,對掛果時期的芒果噴灑水楊酸,能夠有效的提高芒果對于疽病以及蒂腐病的抵抗能力。綠熟時期的芒果經過水楊酸處理之后,并且利用炭疽病的孢子懸浮液對采后的芒果進行損傷接種,并將接種之后放置與溫度為13℃,濕度保持在85%~95%的環境中,結果顯示接種4d后的芒果發病率是之前的63%,接種12d以及16d之后的芒果發病率分別是之前的40%及35%;并且經過水楊酸處理過的芒果的果皮中的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以及SOD活性總酶等的含量與之前相比明顯增加,接種4d之后的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是之前的3倍多,綠熟芒果對于炭疽病的抗病能力顯著提高。
2.2 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
生物農藥主要具有以下幾個優點:1)對病蟲害防治效果好,對人和牲畜均安全無毒,不污染自然環境,沒有殘留;2)對病蟲害特異性強,不殺傷害蟲的天敵和有益生物,能保護生態的平衡;3)生產的原料以及有效成分都是天然的產物,它的回歸自然能保證可持續發展;4)可以利用現代化得生物技術手段對有益菌及其發酵工藝進行改造,不斷改善它們的性能并逐漸提高品質;5)多種因素和成分發揮作用,害蟲和病菌難以產生抗藥性。綜上,我們可以發現,利用拮抗微生物來有效地控制采后芒果的病害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據研究顯示,芽孢桿菌的發酵液對于芒果的炭疽病及蒂腐病的原菌有著明顯的抑制作用。將枯草的芽孢桿菌以及芒果的潛伏炭疽菌進行對峙培養,7d之后產生非常明顯的抑菌帶,寬度在0.5~1cm之間,在10d之后仍然保持著非常穩定的抑制病菌的效果。用45℃的衣牙孢桿菌的懸液來處理芒果,在低溫及高濕度的環境中大大降低了芒果的炭疽病及蒂腐病的發病率,芒果從開花到最后的采摘,在這一過程中每隔三周就噴撒以此地衣孢桿菌懸液能夠顯著的抑制炭疽病以及蒂腐病的發病。此外,據研究顯示,用不產生抗菌素的一些酵母菌替代能夠產生抗菌素的細菌來處理芒果對于其采后的病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2.3 運用植物的提取物來抑制發病
植物是眾多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寶庫,它能夠產生400000多種次生性代謝物,其中有許多的次生化學物能夠有效的抑制病菌的侵害。植物源農藥毒性低且殘留較少,能夠有效的保證農產品的品質。據研究顯示,丁香對9種病菌的抑制率能夠達到100%。肉桂以及大茴香對于病菌的抑制率則大于90%。五倍子的提取物能夠很好的抑制芒果的蒂腐病菌。
在防治芒果在采后的病害過程中,主要對殺菌的植物進行了篩選。經過嚴密的篩選可以發現有許多植物有機溶劑的提取液對于芒果的炭疽病以及蒂腐病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研究顯示松崗的乙醇提取物及黃皮果核的甲醇提取物對于芒果的炭疽病以及蒂腐病有非常顯著的抑制效果,實驗顯示,在濃度為10mg/mL的環境中,黃皮果核的甲醇提取物對于芒果的炭疽病菌的抑制能夠達到91%,而對于蒂腐病菌的抑制為56%。此外,丙酮以及乙醇的提取物也能夠有效抑制芒果炭疽病菌的侵入。
3 結語
利用誘抗劑、拮抗微生物、植物的提取物等多種生物性的手段能夠取代化學物質,有效的防治芒果在采后可能發生的病害。盡管芒果在采后運用生物性的物質來抑制病菌的侵入還存在一些實際問題,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將有效提高芒果在貯藏期的品質。
參考文獻
[1] 張魯斌,常金梅,詹儒林.芒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進展[J].熱帶作物學報,2010(08):1428-1430.
(責任編輯:趙中正)
收稿日期:2014-01-07
作者簡介:黃建新(1968—),男,廣西那坡縣人,大專,助理農藝師,從事芒果技術的推廣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