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_馬民杰
“陽光民政”惠民生
——株洲市民政局以廉政構筑健康民政事業略記
文__馬民杰
民政工作涵蓋為最需要幫助的困難群體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服務的廣泛內容,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承擔著重要使命。近年來,湖南株洲民政部門不斷加強新形勢下的黨風廉政建設,用“三道防線”筑牢了民政事業科學發展的基礎,為開創株洲發展新局面作出了積極貢獻。用“有力約束”確保資金安全
株洲民政部門通過打造“五個一”工程,規范民政工作辦事流程,完善行政責任制度,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實現了民政工作由傳統工作方式向法制化工作方式升級。
明確一個意見,率先實現工作經費分離。株洲市于2009年5月明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政工作的意見》,強化并理順了全市民政系統工作隊伍建設、工作經費安排、工作平臺建設、工作機制建立等關鍵環節,得到了國家民政部和湖南省民政廳的高度認可,這一成功經驗由省政府辦公廳撰文后在全省轉發。
出臺一個“辦法”,從源頭上規避資金使用風險。制定了《株洲市民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一是抓專項資金分配文件三級備案制度的落實。把落實文件備案制度作為考核各級計財部門的重要內容,按時收集文件,及時審查方案,定期上報分配文件;二是認真開展專項資金檢查工作。每年株洲市民政局重點對救災資金和福彩公益金進行檢查,各級計財部門認真對本級專項資金進行自查,對下級專項資金進行抽查,有效地保證專項資金的安全運行;三是逐步加強了鄉鎮民政資金的管理。要求解決五個問題,即統一思想認識,夯實工作基礎,理順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制度,規范管理流程。
控制一個環節,規范資金審批程序。下發了《株洲市民政局直屬單位財務管理實施方案》,提出了財務目標管理要求。嚴格支出審批制度,各直屬單位必須嚴格執行財經法規,并制定出本單位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堅持一支筆審批的原則;加強往來款項管理,不準因私借款或以各種形式無故占用公款,借款人如不按時還款,按拖欠公款論處;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國有資產的變賣、報廢,必須經班子成員辦公會議集體研究同意,經由市民政局計財科審核,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批準,方可處置,殘值收入繳存財政專用賬戶。
構筑一道壁壘,堵截基本建設資金流失。為規范基本建設工程項目的建設,市政府將株洲市兒童社會福利院和株洲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新建項目列為市首批代建管理項目,打破了過去建、管、用三位一體的模式。在建設過程中,嚴格執行《株洲市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管理辦法》,僅2011年株洲市民政局就在該項目工程建設中就節約支出110多萬元,降低了工程造價,提高了資金效益,遏制和預防了基本建設領域的腐敗現象。
建設一支團隊,樹立民政內審形象。株洲市民政局成立了由計財科、紀檢監察室和相關業務科室組成的財務管理執行監督檢查工作組,根據每年年初的工作安排,一是對局直屬單位年度的財務管理執行、三公經費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二是對低保、救災救濟、福彩公益金等民政專項資金管理使用和制度建設及三級備案等情況進行檢查。
用“有效執行”規范系統運轉
株洲民政部門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積極探索,不斷創新,使得黨風廉政建設有效推進,班子勤政廉政,全局風清氣正。
強化教育入腦。組織局機關干部及局直屬單位領導班子集體認真學習了中央、省、市紀委召開的重要會議精神,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理論及法規學習納入局黨組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采取集中學習、分散自學、組織生活會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廉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堅持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結合,增強黨員干部宗旨意識、憂患意識和反腐倡廉意識。局黨政一把手為局系統干部職工講授了一堂以“牢記民政宗旨 堅守從政道德”為主題的廉政教育課,引導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引導廣大民政干部職工愛崗敬業、勤政廉政,在全市民政系統營造出清正廉潔、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強化職權明晰。對職權責任進行分解,明確權力和責任,有效預防超越和濫用職權的行為,保證了株洲市民政局依法行政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4項行政許可、19項行政處罰、2項行政強制、3項行政確認和3項其他行政行為進行了確認。按照株洲市效能建設領導小組要求,認真組織繪制了株洲市民政局權力運行流程圖,在政府門戶網上進行了公布,直觀明示權力運行程序,對提高機關效能、防止暗箱操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強化制度落實。明確了領導班子及其成員“一崗雙責”任務,對局機關各科室和14個直屬單位進行黨風廉政責任分解。做到黨風廉政責任制層層分解、層層落實,一級抓一級,形成了良好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格局。2013年5月下旬,株洲民政系統根據工作需要調整了14名干部的工作崗位,根據株洲市紀委相關規定,局黨組書記、局長與調整的干部進行了廉政談話。
強化監督到位。加強對縣(市)區民政專項資金的監管,一旦發現問題,就要求各單位及時進行整改;加強對直屬單位財務工作的監管,對直屬各單位財務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規范機關“三公”經費的支出,嚴格執行公務接待、公務車輛管理等制度。
強化作風改進。深入貫徹落實“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將“六治”工作成效直接與政績考核、評先評優和資金項目的安排掛鉤;在局機關倡導“關系簡潔明快一點、工作順暢高效一點、身心健康愉悅一點”的理念指導下,引導干部職工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崗位學習、本職工作和為民排憂解難上。深入開展“主動走基層、緊密貼群眾、經常察疾苦”活動,局領導、各級民政部門及局機關各處科室開展1次以上調研,解決(辦理)1件以上難題(實事),聯系1個以上幫扶點;主動接受監督,株洲市民政局聘請了以社區、街道辦及鄉鎮干部為主體的7名行風評議監督員,并設立了舉報電話和意見箱,隨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和舉報。
用“真誠服務”推進民生改善
株洲民政部門在保障基本民生、維護人民權益、推動社會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通過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確保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2013年,株洲市城鄉低保配套資金年增長10%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城市五區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標準由370元提高到400元,全市城鎮低保月保障7.8萬人,月人均補差314元。其中,市區城鎮低保月保障2.7萬人,月人均補差325元;農村低保月保障11.7萬人,月人均補差123元,全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全面提升。組織開展了市直機關社會救助幫扶“一幫一”活動,整合資金3000余萬元。建立居民家庭收入信息比對機制,2013年獲評“全國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試點工作優秀單位”稱號,得到了受惠群眾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以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為契機,實施擁軍“蛋奶果工程”,開展“四幫”活動,2013年共走訪慰問優撫對象2萬人次。積極落實優撫政策,及時足額發放優撫對象撫恤補助資金近億元。同時,改變思維定勢,在認真耐心接訪的基礎上,局領導和機關干部深入走訪,對市本級勸訪無效的信訪問題,指派專人陪同上訪代表到省民政廳咨詢政策,幫其消除疑惑。
在防災減災工作上,完善救災應急預案的同時結合“5?12全國防災減災日”等活動,加大防災減災宣教工作力度,扎實開展防災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工作。2013年,及時發放救災款物,共救助46739人次,投入救災資金1896萬元,發放救災棉被2100床,棉衣500件,修繕、改造、重建災后農村危房2532棟,確保了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
積極推進社會組織培育發展與改革,開展了擴展直接登記范圍的調研,起草了《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實施方案》,局主要負責人帶頭辦點指導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充分發揮經濟類社會組織尤其是商會的作用,為株洲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招商引資、產業轉型作出了積極貢獻。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確保社會組織黨組織應建盡建,實現全覆蓋,以黨組織引領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目前我市依法注冊的社會組織已達2008個。2013年,指導炎陵縣平樂果蔬協會申報中央財政支持,獲批25萬元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資金。
繼續推進“政居分設、選聘結合”的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指導荷塘區創新基層社會管理,設立社會管理工作部,依托轄區單位建立社區志愿者服務隊伍,開展社區養老、托幼、助殘等服務,積極推進社區管理社會化。天元區被命名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荷塘區被命名為全省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單位。認真落實株洲市《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結合新農村建設綜合示范片建設,大力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農村社區建設覆蓋率達64.7%,社區日益成為城鄉居民的舒適家園。
緊抓婚姻登記規范化建設不放松,組織蘆淞區、株洲縣等縣(區)婚姻登記機關參加國家民政部組織開展的“AAAAA級”婚姻登記機關創建活動;婚姻登記合格率保持在100%,沒有出現一例違法登記情況。推動全市養老服務業持續發展,株洲市現有老年養老機構13家,農村敬老院118所,每個鄉鎮都至少擁有1所敬老院。目前,全市有農村五保對象1.9萬人,集中供養0.68萬人,集中供養率36%,集中供養標準年人均達5200元;分散供養標準年人均達2800元;在蘆淞區和石峰區試點推進居家養老服務。2013年6月,開展為期1個月的“傳遞溫暖、關愛救助”主題宣傳月和救助開放日活動,城市街面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管理力度持續加大。加大殯葬管理和執法改革力度,困難群眾基本喪葬費用控制在1000元以內,群眾基本殯葬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作者系株洲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