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雜交狼尾草由于其具有高產、多年生、品質好、抗病力強、耐旱力強、抗倒伏、易種植等優點目前在我國已成為具有較強潛力的四季綠茵的優質飼料。
關鍵詞 雜交狼尾草;植物特征;生物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21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
雜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是通過美洲狼尾草與象草進行雜交而得,綜合了二者的高產、多年生以及品質好的優良特點。是目前畜牧業強力推薦且牛、羊、豬、鵝、兔、魚等食草動物喜愛的優質飼料。本文就雜交狼尾草的特性及栽培方面進行簡單介紹。
1 植物學特征
雜交狼尾草屬于禾本科狼尾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二倍體美洲狼尾草和四倍體象草交配產生的三倍體雜種。該品種是一種熱帶型牧草,莖稈直立,粗壯,叢生,株高3.5m,其后代不結實,繁殖多用老熟莖稈或分株苗繁殖。其鮮草粗蛋白質含量高,氨基酸含量比較平衡,適口性強,是食草家畜和食草魚類的優質青飼料。
2 生物學特性
雜交狼尾草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土層深厚肥沃的黏質土壤。其不僅抗旱,并且耐濕,若在干旱少雨季節不僅不會發生枯死,還能夠得到一定的產量,若根部長時間水淹也不會發生淹死,僅僅是長勢較差。目前在我國大田栽培種并未發現由于土壤濕度過大而造成的死亡報道。如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能源園就引種栽有此草,從長勢來看在西雙版納這終年溫暖,四季常青,可經常刈割。有效地避免家禽和人爭食的矛盾問題。但需要注意的是雜交狼尾草對于鋅元素尤其敏感,一旦種植在缺鋅的土壤中常常出現生長不良、葉片發白的現象,若不及時給予鋅肥補充則會導致植株死亡。
3 栽培技術
3.1 合理選地
雜交狼尾草獲得高產其首要條件之一是合理選擇種植土壤。若種植于山坡地則最好選擇具有黏質的土壤,且需要達到50cm以上的土壤深度,并需要具備水源灌溉。在水田上種植的雜交狼尾草首選距離農牧場較近、便于進行沼液自流灌溉,且具有較好排澇條件的地塊。
3.2 施足基肥
雜交狼尾草具有吸肥力強、生物量大的特點,需要給予其重組的有機肥,每667m2可給予1500~2500kg腐熟的廄肥。我國大部分紅黃壤地區存在缺磷的特點,因此,需要適量給予鈣、鎂、磷肥,15~45kg/667m2。
3.3 繁殖方法
雜交狼尾草是因屬三倍體雜種,所以不會結實,自引種栽培至今未見過開花結實。繁殖方法有3種:多用老熟莖稈或分株苗繁殖以及種莖扦插繁殖。繁殖的方式應當取2節健壯的種莖,與地面呈45°植入土中,其中應當覆土1節,踩實后進行3~5d的澆水,采用此方式不僅種苗成活率高,并且能夠迅速供青,但由于植株高度需>2.0m以上的桿莖,同時需要遠途運輸造成不便,因此,在實際生產中較少采用。分株繁殖和老熟莖桿繁殖成效也快,分株繁殖是在大叢的雜交狼尾草邊分小苗另栽培。老熟莖桿繁茂殖是用老熟的莖桿進行繁殖。
3.4 田間管理
雜交狼尾草在苗期應當給予壯苗肥,尿素2~3kg/667m2。在將雜交狼尾草移入大田時需要進行及時中耕除草,一般中耕松土為10~12cm,尤其在南方由于較多降雨,在降雨后進行松土培根能夠使土壤的通透性得到有效改善,從而為高產打下堅實的基礎。雜交狼尾草由于具有很強的分蘗性,因此,在植株長至50cm時應當給予1次分蘗肥,尿素為4~5kg/667m2。雜交狼尾草雖然具有較強的耐旱力,但若沒有給予充足的水分仍然會對產量造成影響,因此需要經常給予水或沼液進行灌溉。此外在每次刈割后需要進行1次追肥,15~20kg/667m2尿素,追肥嚴禁采用未經腐熟的廄肥或糞水,避免病原體間接對家畜造成傳染。夏季個別地區容易出現蚜蟲或松毛蟲對雜交狼尾草造成危害,因此需要用吡蟲啉或樂果進行噴灑,噴灑后若要進行刈割需要等待7d后。西雙版納終年溫暖,四季常青。一年分為兩季,即雨季和旱季:雨季長達5個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長達7個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全年平均氣溫在21~22℃之間,最高溫度在38~40℃之間,濕度大。只有干濕季而四季不明顯的生態氣候環境中長勢來看,不但無病蟲害長勢良好而且四季皆長,可經常刈割,不需做防寒保暖處理。不過雜交狼尾草由于其不耐寒,在華南可以自然越冬,在江蘇、浙江則入冬前應當給予有效的防寒保溫措施。刈割一般選擇草層高度在80~100cm時進行,刈割后應當留5~10cm的高度,這樣有利于再生長。
參考文獻
[1] 劉明鎮.淺談雜交狼尾草高產栽培技術[J].科學養魚,2007(6).
[2] 林仕欣,高承芳,張曉佩,等.雜交狼尾草綜合利用的研究進展[J].福建畜牧獸醫,2011(1).
[3] 陳志彤,應朝陽,林永生.雜交狼尾草的栽培技術與利用價值[J].福建農業科技,2006(2).
(責任編輯:劉昀)
收稿日期:2014-01-13
作者簡介:鄭林麗,(1962—),女,云南西雙版納人,高中,園藝員,中級職稱,從事推廣應用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