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艷芳+杜麗+趙偉+張華
摘 要 對發展干雜果經濟林、木材加工、種苗花卉等產業,闡述了一些看法,并提出促進農民增收的建議。
關鍵詞 林業產業;農民增收;工作建議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
近年來,陜西省渭南市以“國土增綠,農民增收”為目標,扎實開展造林綠化,著力發展林業產業,認真組織實施,加強檢查指導,全市林業特產業開發工程進展順利。現將主要情況匯報如下:
1 林業產業發展情況
近年來,我市在抓好生態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因地制宜,突出發展以花椒、紅棗、柿子、核桃為主的經濟林產業和以泡桐、速生楊、刺槐為主的用材林產業,栽植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逐年提高。同時,林產品加工業、木材加工業、花卉產業、野生動物馴養及森林旅游業也得到穩步發展,形成全市林業產業門類多樣、重點突出、規模較大的發展格局,到2010年年底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20.58億元(不含水果),核桃等干雜果經濟林面積達到1541666hm2,完成規劃目標的96.35%。
1.1 經濟林產業
依托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發揮“中國花椒之鄉”、“中國棗鄉”和“中國柿鄉”的品牌效應,大力發展以花椒、紅棗、柿子、核桃為主的經濟林產業,至2010年底,全市建成1541666hm2經濟林基地,其中花椒84000hm2,紅棗32000hm2,柿子16666hm2,核桃20666hm2,板栗833hm2。其中2009年以來新建27546hm2。去年,全市特色經濟林果品(鮮果)產量達22.1萬t,果品及加工年產值16億元。全市經營林果品加工的企業和農戶達500余家。
1.2 用材林基地及木材加工業
以速生楊為主的速生豐產用材林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目前,全市建成速生楊、泡桐用材林基地54666hm2,用材林蓄積240萬m3,年產值2.25億元。種植業的發展,極大地促進和帶動了木材加工業的發展,全市目前有木材加工企業100多家,涌現出華陰青島良木集團、大荔三河木業公司、蒲城凱達木業等規模較大的企業有30多家,全市年加工木材8萬m3,年產值實現4000萬元。
1.3 種苗花卉業
種苗花卉業是林業產業中的新興產業,近年來社會各方積極參與開展合同育苗、定向育苗,注重優良鄉土樹種和生物質能源樹種的培育,2009年完成育苗1491hm2,2010年全市完成育苗1600hm2,今春完成1533hm2。年均產值達1億元以上,成為渭南市繼經濟林、用材林后的又一大林業產業。
1.4 特種動物馴養繁殖業
野生動物馴養繁殖是近年來新興的林業產業。目前,從事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的經營戶不斷增多,已發展到37戶,2010年底存欄1.6萬只(頭),駝鳥、梅花鹿、孔雀、麝、環頸雉等已落戶林區、農家,林業馴養繁殖種類不斷豐富。
1.5 森林旅游業
森林旅游業屬于新興以生態利用為主導的林業產業,是現代林業產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森林公園是森林旅游的重要載體。全市現有市級以上森林公園10處,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2處,省級森林公園6處,市級2處。目前已經營接待游客的森林公園有5個,年接待游客45萬人次,年收入343萬元。依托森林資源,集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農家樂近年發展迅猛,全市經營農家樂557家,接待游客202萬人次,年收入2319萬元。
2 主要做法
2.1 高度重視,大力推動林業產業的發展
渭南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視林業產業的發展,將林特產業作為今后一個時期促進農民增收六大工程之一,把柿子、核桃、楊樹等產業作為林業的主導產業來抓。2009年10月份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林業發展的意見》,將林業產業發展提升到解決“三農”問題的高度,明確要求各地加大工作力度,著力推進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市林業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制定了《渭南市林特產業開發工程規劃(2010--2015年)》,細化量化了基地建設任務,并及時下達到各縣市區。
2.2 因地制宜,明確林業產業發展的思路
2009年在調研基礎上,我市提出了林業產業發展思路:重點抓好經濟林、用材林、林產品加工、苗木花卉、森林旅游及野生動物養殖等六大林特支柱產業,加快苗木花卉產業發展,大力推進林業產業化經營。各地在林業產業發展中注重調研,積極探索適合當地林業產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經驗,努力使林業產業的發展與生態建設相結合,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與群眾脫貧致富相
結合。
2.3 解放思想,創新林業產業發展的機制
渭南市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契機,深入貫徹中共渭南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林業發展的意見》,全面深化林業產權制度改革,運用利益驅動的綠化機制,調動全社會參與林業的積極性,增強林業產業發展的動力,提升林業產業發展速度。一是在培育保護森林資源、發揮生態和社會效益的前提下,鼓勵各類社會主體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形式獲得國有、集體林地經營使用權,吸納社會投資進行林產業開發。二是落實放寬商品林采伐政策,鼓勵發展用材林。在落實商品林采伐政策時,對四旁零星樹木按規定不納入采伐管理,同時對路渠過熟林在及時更新的前提下,堅持單報單批,采伐利用,極大地調動了廣大群眾發展用材林的積極性。三是鼓勵發展非公有制林業,把非公有制林業企業、大戶作為林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引導,在項目、政策、信息等方面提供周到服務,為企業提供寬松的經營環境,通過林業大戶(企業)的發展,促使分散經營的生產方式向專業化生產、貿工林一體的集約化經營方式轉變。四是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積極向外推介我市特色林產品,吸引域外技術、資金來我市發展林產業。
2.4 科技支撐,提高林業產業發展的質量
提高林業產業的科技含量,是林業產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手段。市林業局為提高全市林業產業發展質量,決定在市直林業系統具有工程師職稱資格以上技術人員中開展四方面的業務活動,即每個技術干部包聯一個技術服務村、推廣一項實用新技術、包裝一個產業項目、實施一個產業項目,鼓勵技術人員深入產業發展一線,服務于產業發展。
3 存在問題
渭南市將林特產業列為農民增收的六大工程之一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下,全市林特產業得到長足發展,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全市林業產業絕大部分集中在種植業,木材、林果品加工業規模小,缺少龍頭企業,林產品初級、低檔次多,精深加工產品少,產品附加值低及系列林產品開發研制能力差,相應的加工業尚是空白。第三產業由于資金、交通因素制約,以旅游、林區綜合服務等產業發展體系落后。二是林業生產集約化、市場化程度低,信息不暢通。經濟林、用材林產業處于單家獨戶傳統小規模發展狀態,經營水平不高,集約化程度低,市場競爭力弱。三是林業治沙貼息貸款利用難。目前,林業產業投資渠道主要靠國家,企業、個人利用貸款難度大,林權抵押貸款開展難。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林業經營者可依法以林木抵押申請銀行貸款”,目前雖有林業、治沙貼息貸款項目可以支持林業產業、非國有林業大戶,但商業銀行都要求資產抵押,貸款有計劃也難以落實。
4 加快林業產業發展的建議
4.1 統一認識,加強指導
要以省委提出“十二五”“生態環境保護上臺階”為契機充分認識林業產業發展的機遇性,充分認識生態優先與林業產業以森林資源為基礎的統一性,認識林業在國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主體地位,認識加快林業建設、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認識發展林業產業對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性,全面確立林業產業在農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各級林業部門要調查研究,加強指導準確把握當地林業產業發展規律,選準產業發展方向,將林業產業作為林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常抓不懈。
4.2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
林業產業的開發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必須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林業主管部門要把林業作為新興支柱產業來思考,拿出規劃方案,用以指導全市林業產業的發展。在規劃中在注意品種、發展潛力、產業結構的同時,要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優先發展適合本區發展的名特優新產業,提升產業發展品味。在林業產業發展中要切忌急于求成和盲目發展,要按規劃,分步驟、有計劃地實施,按照產業發展規律做大做強本地區林業產業。
4.3 深化改革,推動發展
要繼續完善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堅持造林綠化先改革后栽植,明晰產權,規范林地流轉程序。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產業,盡快形成發展林業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以區域性投入創辦各種林場為主體,堅持個體集體一起上,農村城市一起上,運用優惠政策鼓勵投資。積極走招商引資發展林業的路子,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運用凹地效應,引進龍頭加工企業,促進林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劉昀)
收稿日期:2014-01-09
作者簡介:薛艷芳(1984-),女,陜西渭南人,大專,林業助理工程師,從事林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