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璇
“本次會議的重點是圍繞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工作,研究和加強安全科技的創新交流推廣應用。”2014年3月28日,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第二屆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換屆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主持人開門見山地明確了此次會議的主題。來自國內政府部門、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企事業及社團組織等不同單位的48名代表,參加了換屆會議并進行交流討論,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理事長張寶明出席會議并講話。
經過民主投票程序,會議選舉中國石化集團高級顧問劉根元為新一屆主任委員,選舉中國科協副主席馮長根,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國泰、鐘群鵬、汪旭光,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吳宗之,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丁輝等10人為副主任委員,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科技交流部主任牛和平為秘書長。
委員建言獻策
對于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科技委員會下一步的工作,新一屆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表示要用科技推動我國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事業的發展。
劉根元(中國石化集團高級顧問) 開展新研究
科技委員會要以科技為主,科技先行,委員會要配合國家安監總局,在推進科技興安和職業健康進步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為政府、企業、社會謀福。今后在做好以往工作的基礎上,還要努力開拓一些新工作、新成果的研究。
馮長根(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進行廣泛交流
目前我國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技術人才數量不夠、質量不高,基礎和技術相對薄弱,活躍程度不夠。建議委員會多關注35歲左右的科技人才、年輕工程師,因為這會影響到我國10年、20年以后的安全科學技術。委員會要多組織大家開展活動、進行經驗交流,這是我們的主要工作。
吳宗之(中國安科院院長) 關注人才培養
據了解,我國約8萬名政府安全監察員中,安全工程專業畢業的人員不足5%。安全科技要發展,基礎工作是人才的培養,這需要依靠政策引導。建議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從培養青年人才的角度出發,恢復“青年安全科技獎”的評獎工作,對40歲以下的青年安全科技人才進行評選。
施富強(四川省安科院院長) 注重科技通俗化
很多人都說,現在許多安全科學研究成果看不懂。所以,我們必須注重安全科學技術的通俗化,安全科學家要跟上形勢,實實在在。倡導各大安全學報、出版物,走務實的路,讓人看得懂;安全科技成果也要務實,能應用,能產業化、市場化。
張光德(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安全監察局局長)為企業提供交流平臺
建議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和科技工作委員會充分發揮作用,在高層呼吁政府和社會對職業健康的重視。另外,建議協會牽頭,為企業提供一個開展國內外技術交流的平臺。比如煤礦降塵劑的研究,很多煤礦企業都十分需要,但是降塵劑的研究進展很多企業并不知道。希望通過協會的平臺,邀請相關技術人員、研究所、高校、廠家,進行研究交流,爭取“墻內開花墻外香”。
傅貴(中國礦業大學教授) 科研集中在共性角度
現在社會各界認為安全學科是比較分散的,大家不知道安全科學的核心是什么。建議安全科學研究能夠集中在共性的角度,如對于化工、采礦、噪聲、職業健康等領域,我們要研究共性的東西,這樣社會才會認為安全學科有意義。共性的東西可以是“事故”,我們研究的對象是事故,目標是預防事故,研究內容是事故的共性原因和預防策略。這樣做學科才不會散,而且各界人士都為了一個目標做事,可以聚集人氣。
抓重點 見實效
會上,張寶明要求新一屆科技工作委員會要充分發揮協會人才、專業、技術優勢,圍繞職業安全健康突出問題,組織科技攻關、技術創新,加快轉化現有的科技成果,加快推廣和應用關鍵技術,更好地為政府、企業和社會服務,努力成為科技政策的建議者、科技信息的傳播者、科技活動的組織者、科技成果的推廣者、科技人才的服務者和科技創新的推動者。要抓住國家安監總局部署的安全科技“四個一批”重點工作,抓緊立一批先進技術項目,組織實施安全科技攻關。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制,充分發揮企業的作用。要推廣安全生產、職業健康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成果的轉化,將先進技術轉化為安全生產保障能力。
據了解,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近期還將研究籌辦年度學術研討會、“中煤能源杯”科學技術獎評審、安全科技成果鑒定展示,以及參加亞太地區職業安全健康組織(APOSHO)學術年會、兩岸四地職業安全健康學術研討會等相關活動。
編輯 楊 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