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晨
摘 要: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迅速提高,促進設計藝術涉及的范疇越來越廣泛,設計藝術不斷適應著科技、社會文化的變革以及其在可持續發展上有著很大的可能性,使其進步的要素和架構逐漸形成。設計藝術的發展對于人類物質與精神文明的進步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并且設計藝術的軌跡也無時無刻地被人類社會的衍變影響著。藝術設計的發展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腳步,同樣其設計藝術的科學化也是伴隨著人類的科學文明水的提高而提高。本論文以中國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為主線,以世界現代設計史為暗線,介紹藝術設計的概念以及中國設計藝術的發展現狀,主要闡述了在世界設計史的背景下,中國現代設計藝術的主要思路與發展。
關鍵詞:設計藝術;設計藝術史;思路;發展
1 簡述藝術設計的概念
設計藝術屬于實用藝術,設計藝術是將藝術作為藝術的要求和要素。在人造物系統中,其涉及的方面很廣泛,包括了人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在組成人造物系統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它通過藝術的表現方式去使不同的設計品類有著不同的藝術形態。實用與審美的[1]結合是其本質。其具有兩個層面:物質和非物質,在物質層面,其是通過人造物的藝術方式將藝術質的人造物系統創建。在非物質層面上,其同樣是通過藝術設計方式進行籌劃、安排對事物,如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發展規劃等等。
2 藝術設計發展歷程
藝術設計是人類社會發展和社會變革的產物,一般分為4個階段:(1)穿鑿文明階段(為手工業生產而設計)。(2)工業文明階段(為機器生產而設計)。(3)信息時代階段(人工智能設計設計)。在現代工業社會逐漸取代社會由農業社會的過程中,因為社會需要的原因,漸漸地突出設計的重要性,使其逐漸成為一種專門的社會活動以及文化活動,并且使現代設計藝術得以產生。歐洲政治思想、文化藝術發生重大變革發生在文藝復興時期,其反映了西方歐洲國家的資本主義萌芽。同時,當時的中國明朝,社會生產力逐漸發展起來,社會商品經濟趨于繁榮,使其漸漸出現了新生社會的胚芽在封建社會中,并且加上由外國傳教士傳來的西方文化以及科技,使當時的世界社會發展幾乎在同一發展水平,同樣世界現代設計藝術也同步發展。其實,關于中國現代設計藝術的轉型不是一下短時間形成的,大概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1)最開始被動接受“舶來”的現代設計藝術。(2)“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向外來藝術被中國現代設計藝術主動提倡以及結合。(3)中西結合:吸收文化營養從傳統文化中。中國人“實用理性”的文化心理原則從中國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歷程中生動地反映了出來,關于“實用理性”文化心理原則,其重視的是變化、擴展、更新以及發展,而不是處于靜止、一成不變的形式。西方設計藝術在被中國現代設計藝術接收的同時,也同[2]樣得到了更新、發展。
歐洲的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新的里程碑,歐洲第一個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傳統的手工藝生產逐漸被工廠機器生產取代,工業產品設計成為了最主要的設計活動在西方社會中,機器本就是設計的產物。工業革命促使的社會變革為世界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然而,在早期的機器生產活動中,設計的影響很小對生產甚至沒有設計,機器只是為了把產量提高。后來,在威廉·莫里斯和約翰·拉斯金為首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中,其所倡導的“藝術與技術相結合”原則,將技術與藝術之間的隔閡彌補了,解決了技術與藝術的矛盾。注意到了在現代社會中設計藝術的重要性,是現代設計藝術史開端的重要標志。
3 我國設計藝術的發展現狀與弊端[3]
(1)我國現代設計藝術出現重復的國際主義刻板面貌問題。20世紀初期,現代設計藝術開始在美國和歐洲形成的,直到1980年左右,我國才開始引進現代設計藝術,中間經過20多年的時間發展,在中國不斷地成長起來。但從我國當前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狀況來說,由于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商業形式的急功近利的原因,導致一些平庸的設計藝術產生,并且進行大量的復制抄襲針對外國流行的設計藝術作品。這種現象對我國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非常不利,可以說毫無意義。為了獲得短時間的設計藝術效應,一部分人照貓畫虎,打著與國際接軌的口號,硬生生地去設計出“國際主義”的刻板面孔。在其設計過程中采用國際風格而犧牲了民族性、地方性以及個性,使設計藝術逐漸走向了一個極端。(2)我國現代設計藝術的教育沒有底氣。好的設計教育才能產生好的設計藝術,設計教育是西方國家設計運動的核心,西方國家發展設計運動是以先進的設計思想家利用教育作為支點。而在我國,設計教育對于教育體系與設計界來說,從來沒有把教育當作引進和推動設計的活動來看待。1980年開始,經過20多年發展,“市場牽引”模式是中國設計藝術發展的模式,而不是“社會牽引”“思想牽引”模式。當前,我國設計藝術教育仍然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和1980年相比較,甚至和時代潮流相悖。
4 設計藝術的發展趨勢與思路
目前,當代設計藝術的發展趨勢,必然是在本土的文化和思想基礎上立足,在現代思潮中融會了精髓,將我們的生活豐富了起來,逐漸向多極化的現代國際文化體系發展。在西方工業文明的審美體制與思維方式漸漸瓦解的同時,東方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中心,其中已經有部分學者預言亞洲將是21世紀的主角,以儒家文化為基礎的東方文化價值觀,新的生機重新煥發。站在新的高度,緊緊抓住歷史的契機,再進一步認識中國傳統美學觀、哲學觀將是中國設計新的道路。在傳統審美基礎之上對西方現代設計的思想進行借鑒。在設計實踐中,進行研究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構圖原理和平面化特征以及畫面中各元素之間力的平衡,將是中國設計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設計的持續發展將是在未來的重要挑戰之一。生態設計將是設計藝術的發展趨勢。站在未來長遠角度來看,生態產品的好壞將會決定是否成功控制市場。現代社會中出現了很多困擾我們的問題,如自然資源快速減少,環境污染嚴重。[4]因此,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將是我們迫切要解決的。伴隨著持續不斷的變革,同樣設計也是在不斷地變化之中。因此,我們在探討設計藝術的發展趨勢前提下,首先必須將設計的本質明白了。在科學與文化不斷革新進步的時代里,設計藝術作為藝術與科學、物質與精神、人與環境和諧之間的紐帶,變是永恒的原則。
5 總結
“設計不是一種職業,它是一種態度和觀念,一種規劃(計劃)的態度觀點。”我國現代設計藝術在21世紀如何走,如何緊緊抓住機遇,掀起新的中國潮在全球范圍內,如何貢獻自己的能量為中國的發展,這將是中國設計師身上必須承擔的責任。讓我們一起努力,為我國設計藝術走向世界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1972:343.
[2] 阿諾德·豪澤.藝術社會學[M].學林出版社,1987:173.
[3] 羅丹藝術論[M].人民美術出版社,1978:3.
[4] 李硯祖.藝術設計概論[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2.
[5] 荊雷.設計藝術原理[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
[6] 楊礫,徐立.人類理性與設計科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