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娟
摘 要:陶瓷裝飾是人類靈魂、情感、思維在陶瓷器上最完美的體現。清末、民國初期,新彩裝飾從德國等歐洲國家傳入中國,如今,隨著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為新彩裝飾技藝的傳承和創新開辟了新的天地。
關鍵詞:陶瓷;新彩裝飾;傳承;創新
1 新彩裝飾技藝的沿革和傳承
中國自從有陶瓷以來,陶瓷裝飾也便隨之誕生了,陶瓷裝飾是人類靈魂、情感、思維在陶瓷器上最完美的體現。在所有的藝術種類中,陶瓷藝術的創作既神秘又神圣。在人類漫長的文明進程中,中國陶瓷業的發展,不僅促進了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繁榮,而且還促進了世界制瓷業的形成。它的產生、發展和繁榮,在帶給我們美輪美奐陶瓷的同時,也為中國文化和經濟史寫下燦爛的篇章。
所謂陶瓷裝飾,就是在陶瓷上進行各種藝術加工的方式、技法,來提高產品的藝術性和檔次。我國的陶瓷裝飾方法豐富多彩,極富藝術特色和民族風格。陶瓷裝飾常用的方法有單色釉、雜色釉(窯變釉、花釉)、結晶釉、裂紋釉、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金銀彩、斗彩、貼花、噴花、印花、刷花、刻花、劃花、剔花、塑雕等。可在施釉前對坯體進行,也能在釉上、釉下和對釉本身進行。而以上的各種裝飾方法,可以綜合運用,也可單項運用。
如果只是按照釉上彩繪、藝術特點和表現手法來分類的話,陶瓷裝飾可以歸納為:古彩、新釉、粉彩、廣彩;印花、噴花、刷花、貼花。用油料色在白瓷上繪出各式畫面或圖案,再入烤花爐烘烤,這種裝飾,稱新彩裝飾。十八世紀的西方國家,科學技術的進步帶動了陶瓷工業的迅速發展,其中釉上陶瓷顏料的制備也形成了一套科學方法,即以氧化鐵、銅、錳、銻、鉻等礦物為原料,經過高溫煅燒成各種色彩的熔塊,再配以低溫釉面附著劑研磨制備而成。此種低溫釉上顏料發色穩定,極大部分顏色都可互相調配,燒成前后顏料色相基本保持一致,因此繪制時對畫面的最終效果有可預見性。這種釉上陶瓷裝飾新材料在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之交的清末、民國初期,從德國等歐洲國家傳入中國,因為這種彩繪原料及裝飾手法均來自西洋,所以稱“洋彩”。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后期,景德鎮創辦了中國第一家瓷用化工廠,專門生產“洋彩”顏料,金水及陶瓷貼花紙,從此結束了洋彩材料依賴進口的局面,并鑒于“洋彩”藝術表現形式的本土化,因此這個時期“洋彩”正式更名為“新彩”。
新彩的裝飾形式有:手工彩繪、墨彩描金、廣彩、潮彩、腐蝕金裝飾、刷花、噴彩裝飾、刻瓷裝飾、貼花紙等。這其中,潮州彩是在廣彩的基礎上用堆料來勾勒線條,堆料一般用白釉、玻璃白、煉硼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使線條產生凸起的瀝線,入烤花爐燒成后,再在瀝線上描金,再入爐二次燒成。廣彩和潮彩雖略有區別,但藝術特色基本一致,描繪題材寓意吉祥,金彩的描繪顯得富麗堂皇,色彩運用豐富多彩,五光十色,是獨具濃郁地域風格色彩的彩瓷品種。
2 新彩裝飾技藝的發展和創新
如今,陶瓷工藝技術和現代裝飾藝術的不斷發展,開放式、多元化的格局使陶瓷裝飾藝術形式更加多樣化,給新彩裝飾技藝的創新和發展開辟了新天地,注入了新活力。經過演變、磨合,出現了符合時代人們審美情趣的新圖式、新格調,而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也為新彩裝飾的豐富、創新增添了新的內涵和新的光彩。而藝術的傳承實際上是一個演變、揚棄與發展的過程,傳承是創新的前提,創新是傳統的延續和再生。傳承使優秀文化得以延續,而創新發展才能使傳統技藝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新源于傳統又必須超越傳統,而新彩裝飾藝術的創新,筆者認為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
(1)修養求“高”。新彩裝飾創作者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文化水平以及生活實踐范圍,思想與情感的社會程度對作品有很大影響。只有不斷更新知識,探索新彩裝飾語言和表現題材,觀察生活、描繪自然,從自然中得到啟迪,積累素材,提高創意創作能力,使作品更具有思想情感,更能陶冶人們的情操,使人們得到教益并愉悅身心。因此,必須提升創作者的藝術設計觀念,藝術素養,致廣大、盡精微、融古今,以豐富新彩裝飾的作品內涵。
(2)理念求“新”。新彩裝飾的創新,必須要有創新的思維,必須在新、特、奇上尋找思路,創作者要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如不能突破條條框框,那就會流于形式,只停留在產品的裝飾上重復生產,那就不能得到大眾的認同,藝術上就得不到發展。隨著不斷發展的文化思潮,美學理論和藝術實踐的日新月異,在開放式和多元化格局中,新彩裝飾藝術要從設計理念、裝飾形式和表現方法上,將中外藝術,古今藝術,姐妹藝術中的優秀技藝相互嫁接、融合互補,在創作實踐中發掘藝術的時代性和本土意識,運用陶瓷特有的裝飾語言,融合于創新設計中,表達出傳統文化、個性語言、時代意識和情感,使新彩裝飾藝術既有傳承地域的藝術特性,又有時代精神,更具藝術感染力。
(3)造型求“異”。造型與裝飾具有物質和精神的文化特征,陶瓷造型是裝飾藝術的載體,新彩裝飾的創新發展,首先必須是陶瓷造型的創新。只有器型美,裝飾美,才能構成和諧統一的陶瓷藝術作品。陳設瓷的造型應在“變”上下功夫,求新、求異、求美,升華造型藝術審美情趣和豐富造型品種,提高造型產品成型工藝和質量檔次,體現陶瓷造型整體藝術的內涵和價值。陳舊的造型品種或重復的器皿造型,只會制約著新彩陶瓷裝飾藝術的創新和發展。只有不斷創新、發展,推陳出新,并從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優秀造型中吸取營養,在把握陶瓷藝術的發展脈絡、領悟傳統文化精神的基礎上,創作出與現代生活方式體驗相匹配,富有文明氣息,充滿視覺沖擊力,個性鮮明的藝術造型。開拓陶瓷造型藝術新領域和裝飾藝術的新空間,促進新彩裝飾藝術和造型藝術在表現力上達到高度的和諧統一,推動陶瓷產業化的發展。
(4)個性求“張”。完美的陶瓷裝飾藝術感受是作品整體素質的體現。從瓷質的定性、造型的新穎、裝飾的個性到工藝的優良,無不演繹著審美的變化,記錄著創新的概念。陶瓷裝飾的繪畫精神與個性化,突出表現文化的現象。大膽求新、張揚個性,形成自己的風格是新彩裝飾藝術的生命。
(5)形式求“豐”。陶瓷裝飾技藝經過數千年的探索與實踐已發展得相當完備。現代陶瓷裝飾在多元化的發展中,新彩裝飾應在繼承發揚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尋找多樣化的裝飾形式,豐富新彩裝飾的彩繪形式和創意創新,發展陶瓷綜合裝飾工藝,多形式、多品種的提高、豐富新彩裝飾工藝。
3 結語
要更好地傳承和創新新彩技藝,就必須讓所有從業者都能把新彩這種陶瓷裝飾技藝當作一種情感、一種責任、一種事業、一種追求。那么,新彩裝飾技藝必將迎來又一個百花齊放,高速發展的春天。
參考文獻:
[1] 胡敏.淺談古今陶瓷裝飾[J].景德鎮陶瓷,2013(06).
[2] Sophia.瓷器基本知識[EB/OL].新浪博文,201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