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安

1991年2月,春寒料峭,47歲的王樂泉身穿一件穿了幾年的舊西服,告別山東,西出陽關,出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很難想象這位后來以鐵腕著稱的封疆大吏,當初是懷著怎樣的心情走過漫漫戈壁灘,直達天山腳下的。即使多年之后,你也只能聽到他這樣的話:“一個基本心理,我就覺得別人能干的,我們山東人也能干,不會有什么大問題。……沒有什么思想搏斗,想得很少。”
到新疆三個月之后,妻子和孩子也隨之而來。那時候王樂泉還不知道,他將要把政治生命中最年富力強的19年留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
經濟發展與民族團結并進
“停靠在八樓的二路汽車,帶走了最后一片飄落的黃葉。”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讓烏魯木齊的八樓和二路汽車聞名全國。1995年以前,烏魯木齊的標志性建筑一直是八樓。王樂泉主政之后,一晃這么多年過去了,如今連出租車司機也說:“八樓早就不行了,才是個三星,還是去四星的假日酒店吧。”而二路汽車也由老式公共汽車換成了現代化大巴。
王樂泉到新疆之后的第二年,國務院決定給予新疆8條優惠政策和措施,以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這些優惠政策與措施類似于沿海地區甚至特區。
始于2000年的西部大開發給王樂泉經營新疆提供了強大的外部條件和內部動力,新疆被推到了全國經濟發展前沿。有媒體記者這樣形容王樂泉治下的烏魯木齊:“它已經具備了建立國際商貿城和國際大都市的有利條件,雖沒有北京、上海那般的奢華張揚,但也擁有著強烈的現代時尚氣息。”
新疆經濟長足發展的同時,維、漢、回、哈薩克等民族的關系也越來越融洽。
庫車縣欄桿村農民卡德爾住在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不遠的地方,他曾經連續40年寫擁軍日記,記錄他與解放軍的點滴交往。有一次王樂泉聽說了他的事情,專門去看他,之后他在日記里這樣寫道:“王書記人不高,和藹可親,真看不出他在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時的鐵腕。但是就是這樣的和藹可親和鐵腕結合,讓人有種可以信賴的安全感。”
巴楚縣色力布亞鎮維吾爾族老人阿布力孜·努來克收養漢族殘疾女棄嬰的事震動全國。王樂泉得知后,以最快的速度安排手術,后來女嬰得到最好的救助。這種事情還有很多,僅僅是《喀什日報》報道過的在喀什一個地方發生的此類事跡就不下十起。
喀納斯湖的代言人
“他是政治局委員,國家級的領導,他來抓旅游,所以提升得這么快,一下子上來了。”提起王樂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旅游局局長穆扎帕爾·米吉提說。
王樂泉曾不止一次向人推薦喀納斯自然保護區:“中國一絕,世界一流”。正如一位聯合國官員說:“這里是地球上最后一塊未被開發的地方,她的存在證明人類過去有著無比美好的棲身地”。
在離喀納斯不遠的布爾津,金色包圍和光芒照耀下的異域風情,城內矗立著一個巨大的公益宣傳廣告,上面是王樂泉的題字:“金色布爾津”。上世紀60年代,王樂泉的大哥轉業到新疆布爾津縣,后來把老父親接了過去。幾年之后,父親因患肺氣腫病故,葬在布爾津。
每次到布爾津,王樂泉都會想起父親,這片長眠著父親的土地,在他眼里,何止只是金色?
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再加上新疆特有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新疆的旅游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有人夸張地評價王樂泉主政新疆前后的變化:“19年前,100個中國人里不一定有一個到過新疆,而現在,你得問有幾個沒到過新疆!”
疆獨分裂勢力的“頭號暗殺對象”
2006年12月,王樂泉率新疆黨政代表團赴左宗棠的家鄉湖南考察。面對與以往不同的態勢,他是否會想起當年的左宗棠?
王樂泉顯然是中央地方大員中比較特殊的一位,作為中國地域最遼闊同時也是地緣形勢最復雜的省區之一的封疆大吏,媒體稱王樂泉處在內部民族分裂勢力和外部“東突”恐怖分子雙重壓力的風口浪尖上,“是一個每天都光腳走鋼絲的人。”
每天頂著巨大的壓力生活工作,有一段時間,就連睡覺都是和衣而睡。維護新疆穩定與發展,從古到今,王樂泉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有一次,一個家鄉的記者到新疆采訪,王樂泉問他:“你這次來,帶刀了沒有?”記者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被問蒙了。王樂泉接著說:“前幾年來新疆經商的有些人會隨身帶一把刀防身,你沒帶,說明新疆現在安全了。”
在接受鳳凰衛視主持人吳小莉專訪時,王樂泉透露他在1990年代中期曾被疆獨分裂勢力列為頭號暗殺對象。他說自己做這個工作這么多年,早已經是“東突分子”的眼中釘肉中刺,要是名單中沒有自己的名字,反而只能說明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到位。
他曾經在全國“兩會”上,操著一口濃重的山東口音普通話表態:“誰搞分裂,誰搞恐怖,就打擊誰!”對于王樂泉的“一手抓經濟一手抓穩定”管理政策,媒體更愿意用“鐵血反恐、柔情治疆”來形容。
170多年前,林則徐在流放新疆時寫道:“西域遍行三萬里,斯游我亦浪稱雄。”經營新疆19年,王樂泉行程何止三萬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