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薇+楊艷
在2014年貴州省老干部工作會議上,一份由離休干部撰寫的題為《老干部要充分發揮老有所為作用》的心得體會,被收入會議材料中,這在歷來的類似會議中,并不多見。為何這篇3000多字的心得能產生如此反響?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采訪了這篇心得的作者——85歲高齡的省交通廳離休干部吳達。
當記者走進省交通廳老干部辦公室時,吳達便馬上站起身來走到我們跟前,笑意盈然地和我們逐個握手。眼前的老人腰桿挺得筆直,雙眼炯炯有神,聲音渾厚有力,展現出一副健康快樂的精神面貌。
提及為什么寫這篇心得時,吳達說,作為一名老黨員,自己從艱苦的歲月走過來,和黨培養了深厚的感情,雖然現在沒能在崗位上工作,但通過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更加充分認識到自己應盡的責任,要做到老有所為,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始終保持一致。老人說,現在的中國人,特別是社會上的年輕人受西方媒體的影響,存在一些錯誤的思潮,他們認識不到中國現行體制的優越性,作為老干部、老黨員,有義務有責任對這種思潮給予最嚴厲的批判和糾正;老人還強調,現在一部分老干部只注重自身享受,沒有為國家為社會作出貢獻,他希望自己能以身作則,帶動更多的老干部為黨的事業發揮余熱。
聽完老人的一席話,記者不禁感慨,這樣一位談吐不凡的老人究竟經歷了怎樣的風霜才有了現在的沉淀呢。在采訪中記者得知,吳達是浙江金華人,渡江戰役后,他的家鄉得到解放,他加入了紅軍,跟著紅軍的隊伍向大西南進軍。貴州解放后不久,匪徒勢力開始活躍,吳達隨部隊到羅甸和惠水,開始剿匪。匪亂平定后,吳達在惠水縣擔任土改隊隊長,積極開展土改運動。1954年,吳達進入省交通廳公路運輸處工作。
“貴州發展太快了!”說起貴州的發展變化,吳達由衷地感嘆。這位85歲的老人在他的崗位上見證了貴州交通事業的發展,他告訴記者,貴州剛解放時,全省只有2000余輛汽車,能正常啟用的才1000余輛,公路運輸處管的是牛馬板車,“多虧有了黨的領導,中國的經濟才取得了如此快速的發展,我們才過上了如此幸福的生活。”
吳達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他樂呵呵地說:“省委省政府對老干部工作非常重視,開展了許多對老干部很有意義的活動。每月按時發工資,只是自己節約慣了,也用不了多少錢,吃得飽,穿得暖,這是以前沒有想過的。”
從老人的文章中,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位學識豐富、積淀深厚的知識分子。老人說自己生于戰亂年代,解放前只讀過兩年書,在惠水土改時,連基本的算術都不熟練。但勤奮的他認真刻苦地學習,后來還可以鉆研土改的條例。來到省交通廳工作后,老人參加了貴州工業學院的夜校班,開始學習基礎寫作知識。學習的習慣一直伴隨著老人,1980年退休后,他開始學習跳舞,1996年學習唱歌,并擔任省老年大學合唱團團長,培養了一支優秀的老年合唱隊伍,這支隊伍多次在全國獲獎。
對于以后的生活安排,吳達笑著說,“要響應‘健康老齡化的號召,堅持鍛煉身體,一如既往地學習。”他現在每天在網絡上瀏覽新聞,摘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把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內容整合起來供老同志學習。省交通廳有14個離退休老干部,每次老干部學習都是他在講,老同志們都很喜歡他的講課,內容豐富精彩又可以學習到很多理論知識。他說:“我很樂意做這樣的工作,人老了,也要貢獻自己的價值,能為黨做點事情,能傳達黨的精神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