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潭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如何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成為中學地理教學探索研究的重要課題。通過對當前中學地理教學現狀分析,尋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對新課程背景下提升地理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新課程;地理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4-0141-02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成為其核心理念,教學活動中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為中心、開拓學生主動積極思維成為這次改革的突出特點。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行中,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優勢,開發其潛能,培養特長,為學生創造各自優勢走上不同成才之路。這次改革不斷沖擊著傳統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模式,促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以適應當前新課程改革變化的潮流。
一、地理教學方法的含義
地理教學方法是教和學的辯證統一,是地理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過程中所采用的手段、途徑、措施和方法[1]。因此,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地理教師需積極改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摒棄以教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引入現代信息教學工具,促進教學角色轉變,促使主體由“教師”向“學生”的轉變,變重教材知識傳授為重學生能力培養和學習潛力的開發[2],最終實現地理教學中教和學的完美結合。
二、中學地理教學現狀分析
(一)地理教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由于在初中階段地理僅作為一門副科進行教學,學校整體層面沒有重視,地理教學課程安排課時量少,基本上都是2節/周,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地理活動無法正常開展,學生也未認真對待,長期以往極大地影響初中地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與教學活動的開展,導致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下降。同時,由于當前大部分地區還采用應試教育式教學,“考試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極大地影響著學校、家長、學生對地理這門課的重視。為了提高成績和升學率,語文、數學、外語等主干課程占據學生大量時間,導致學生無暇顧及地理這門課程。此外,地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般處于只講知識的層面,未能關注學生地理品德、行為素養等的培養。
(二)當前教學模式未能滿足新課改的需要
隨著多年素質教育的推進與新課程改革的演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都發了較大改善。但是,這種改變主要出現在中東部地區及西部大中型城市,中西部地區農村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教師主導的“填鴨式”、“滿堂灌”傳統教學方法仍然占據主導地位,課堂教學還處于“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問,學生答”的傳統教學模式[3]。這種被動接收知識的教學模式對學生思維開發有極大地限制,使學生出現厭聽、厭學現象,難以保證教學效果,長期以往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三)地理教師綜合地理信息素養較低
信息素養或稱為信息能力、信息素質,是一種涵蓋面較廣的以獲取、評估、利用信息為特征的傳統與現代文化素養相結合的科學文化素養,是思想意識、文化積淀和心智能力、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的一種綜合能力。在中學,有一部分地理老師并未有地理專業的背景,沒有堅實的專業基礎,計算機獲取信息的能力較弱。這與新課程改革條件下對地理教師夯實的地理知識、跨學科知識等的要求差距較大。
(四)地理教學中無法很好地應用信息化教學工具
中東部地區及大中城市將現代化教學工具較好的應用于地理教學活動中。但是,中西部地區地理教學水平層次相對較低,地理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嚴重不足,教師普遍缺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很多農村地理教師很少接觸計算機,對計算的基本功能還沒有全面摸清,更談不上用投影、電子白板等現代化教學儀器投入教學。除了教師因素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即硬件設施如計算機等大部分都是高一級地區淘汰轉移過去的,學校現代化教學設施量少且陳舊,無法滿足地理教學活動的需求。
三、新課程背景下提升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的對策
(一)各級教育部門應充分重視地理教育
針對當前地理教育不受重視的現狀,各級教育部門、學校要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抓住機遇,轉變傳統教育理念,將應試教育徹底轉變為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能動性、發散思維的培養,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品德;均衡各學科教學時間,尤其是地理教學,在現有地理教學課時的基礎上應略有增加。只有在教育部門、學校、學生、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積極穩妥地推進地理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
(二)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
新課程改革體系中,教育教學理念、觀念的轉變是關鍵,以學生為中心是核心。充分重視教育教學的每一個過程及細節,從純粹灌輸“死”知識向“活”思維轉變,教學主體以教師為主向學生為主轉變,由單學科知識向跨學科知識體系轉變,師生關系由之前的“上下級”指令型向平等互助型轉變,通過角色轉變,使得在教學活動中,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真正體現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只起到引導、互助、交流等作用,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獲取知識的滿足感與自豪感。當地理課教學不是圍繞教師反復陳述“死”的地理而是為學生現實及未來的生命質量發揮直接價值時,地理教學自身也煥發了新生。
同時,地理教師需創新教學模式,如“學導學案”等教學模式的出現,是一種引導式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應用范圍之廣可以看出其效果是相當出色的,其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通過培訓等形式提升地理老師信息素養能力
地理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不斷創新教學內容的能力,而且要全面充實與地理教學有關的多學科知識。指導學生基于多學科進行地理核心問題的研究,深化地理教學的主題[2]。地理教師應通過“國培計劃”、在線自主學習、進修等形式來提高自身素質,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基本操作,利用龐大網絡功能搜集相關地理信息和了解地理學的最新變化,使自己能夠在一個領先的高度上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活動[4],緊密聯系地區實際,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地理素質教育的質量。endprint
(四)充分實現現代教學媒體、軟件與課堂教學的結合
應用現代教學媒體成為迅速攝取、傳播和探究時空形象信息的高效能手段。可以形象、直觀、生動地揭示地理現象和規律,可用作先進的教學工具來提高地理教育質量水平[5]。隨著地理教學研究的深入,有些問題難以用圖表表示,缺少動態感,學生也難以想象和理解。如地球自轉、公轉,太陽高度角、黃赤交角等必須借助現代教學媒體,制作成動畫,進行生動、直觀的演示,才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宇宙的奧秘;又如,利用谷歌地球來形象展示GPS的定位功能,利用ArcGIS將柵格圖像數字化等。總之,新課程改革下,地理教學需要將現代教學媒體、軟件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激發學生對現代地理教學的興趣,提升教學質量。
結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對傳統地理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技能等構成了挑戰。地理教師要按照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和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探索地理教學新模式與新思路,學習教學技能、教學軟件,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信息技術和學習資源的綜合整理來實現中學地理教學模式的多元化。同時,積極引導學生自發學習,培養其學習自主性與創造性思維,使他們在地理學習過程中不斷成長進步。
參考文獻:
[1] 張艷艷.地理教學方法初探[J].快樂閱讀,2012,(9):57-58.
[2] 王新民.新課改下中學地理教學探索[J].南方論刊,2011,(12):107-108.
[3] 許以全.中學地理教學的現狀分析及思考[J].科技資訊,2011,(6):199.
[4] 安迎花.現代教育技術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7):190.
[5] 張立祖.現代教學媒體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5.
Research on the geography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new curriculum reform
CHEN Tan
(Bayi middle school of Urumqi,Urumqi 830054,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pace of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leve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to explore the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research.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of geography teaching level and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proposals.
Key words:new curriculum;geography teaching;teaching mode
[責任編輯 李 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