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雄生 杜玉萍 申海英
(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 北京 100026)(北京中醫(yī)學院附屬中學 北京 100013)(北京市第十六中學 北京 100018)
《新課程標準》要求盡量多開展“探究性教學”,“探究性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實驗是物理科學的基礎,也是物理教學的基礎.為體現(xiàn)物理教學的實驗性,也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物理教學應該讓學生多動手實驗,實現(xiàn)“玩中學”、“學中玩”.
學生們都喜歡這種“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但,這里的“玩”,不是“瞎玩”、“胡玩”,這里的“玩”是為物理教學服務的!
物理課上的“玩中學”、“學中玩”,首先,要為滲透“探究思想”服務的,即為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打基礎、做準備的;其次,在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滲透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
這種教學,課堂上師生著重完成3件事:
第一,鼓勵、啟發(fā)學生質(zhì)疑或提出反對意見,如果學生不質(zhì)疑,則教師幫助學生設疑;
第二,師生共同證明“質(zhì)疑”、“設疑”和“反對意見”是否正確;
第三,培養(yǎng)說服別人的本領.在說服別人的過程中,學會傾聽.“傾聽”既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也是學習的好機會,更是學習“合作和交流”的場所.
不論是讓學生“玩中學”、“學中玩”,還是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滲透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都要采用“啟發(fā)式—少而精”的教學方法.
下面以初中“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這堂課為例,談談物理課堂教學如何既讓學生“玩中學”、“學中玩”,又能滲透“探究思想”;還能在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中滲透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
教師用手將乒乓球置于水槽的水中,問:我放開手,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生:乒乓球上浮.
教師放開乒乓球—球下沉!—學生驚奇!
教師將第二個乒乓球置于水中,問:我放開手,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生:乒乓球上浮.
教師放開乒乓球—球懸浮!—學生再次驚奇!
教師將第三個乒乓球置于水中,問:我放開手,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生:乒乓球上浮.
教師放開乒乓球—球上浮.
乒乓球3個狀態(tài)如圖1所示.

圖1 水槽中3個乒乓球的3種狀態(tài)
師:3個外形相同的乒乓球,浸沒在水中,他們所受的浮力相同,可是,一個下沉、一個懸浮、一個上浮,這是為什么?
生:他們的重力不同.
師:請同學將乒乓球這3個狀態(tài)的受力示意圖畫出來,注意畫圖時要表現(xiàn)它們之間什么相同,什么不同.——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評析學生的受力示意圖(略).
師:上浮的乒乓球,最后漂浮在水上.請同學畫出外形相同的乒乓球上浮和漂浮兩種狀態(tài)的受力示意圖,注意畫圖時要表現(xiàn)它們之間什么相同,什么不同.——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評析學生的受力示意圖(略).
師:外形相同的乒乓球,在懸浮和漂浮兩種狀態(tài),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它們又有什么不同?如何判別懸浮和漂浮?
生:懸浮物體全部浸沒水中,漂浮物體只有部分浸入水中.外形相同的乒乓球,懸浮時,重力和浮力都比漂浮大.——教師結合受力示意圖解釋(略).
師:請同學們把桌上的小西紅柿,放入小燒杯水中,發(fā)現(xiàn)有什么現(xiàn)象
生:下沉.
師:誰能用最簡單的方法,讓小西紅柿上浮?
生:往水中加鹽.
師:桌上有鹽,大家試試.
學生往水中加鹽,攪拌前,有的小西紅柿能懸浮,攪拌,小西紅柿上浮.
師:小西紅柿從下沉變?yōu)樯细。裁窗l(fā)生變化了?
生:浮力變大了.
師:為什么浮力會變大?
生:液體的密度變大了.
師:請同學用兩個受力的示意題圖,將小西紅柿從下沉變?yōu)樯细”硎境鰜恚媹D時要表現(xiàn)它們之間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評析學生的受力示意圖(略).
師:古代科學技術不發(fā)達時,聰明的勞動人民,就采用鹽水選種法,挑選飽滿的種子.
同時演示,將一把黃豆投入鹽水中,結果飽滿的下沉,空癟的上浮,完成種子的挑選,如圖2所示.

圖2 將一把黃豆投入鹽水中觀察黃豆的浮沉情況
師:請將桌上的牙膏皮放入水槽中,發(fā)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生:直立在水面上.(圖3)

圖3 將牙膏皮直立放在水槽中,觀察漂浮情況
師:往牙膏皮中加一粒玻璃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生:牙膏皮下沉一些,還漂浮.
師:大家再加一粒玻璃球……
師:再加一粒玻璃球……
師:這4種狀態(tài),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生:都是漂浮狀態(tài),浮力都等于重力,吃水越來越深,浮力和重力越來越大.
師:請同學將牙膏皮這4種狀態(tài)的受力示意圖畫出來,注意其中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同的.
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評析學生的受力示意圖(略).
師:圖4表示什么?
生:工人往船上裝貨.

圖4 工人往船上裝貨
師:工人往船上裝貨,船會發(fā)生……
生:船吃水越來越深.
展示大輪船的吃水線圖(圖略).
師:大輪船也有吃水線,從大輪船的吃水情況,可以判斷輪船載貨的多少(略).
師:將“一端帶陶泥的吸管”,放入A,B,C3個量筒中(A為酒精,B為水,C為鹽水,同一陶泥吸管在3個量筒中,露出水面外的部分有明顯的不同),發(fā)現(xiàn)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圖5為水中的情況)
生:都是漂浮,同一根“吸管”,重力相同,浮力也相同.

圖5 陶泥吸管在B中的情況
師:請同學們將3種狀態(tài),帶陶泥的吸管受力示意圖畫出來,注意要展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評析學生的受力示意圖(略).
師:如果A,B,C3個量筒里的液體,分別是酒精、水和鹽水.你能判斷出那個是酒精,哪個是鹽水?
生:A是酒精,B是水,C是鹽水.
師:根據(jù)什么作這樣的判斷?
生:3種狀態(tài)都是漂浮,重力等于浮力,同一根“吸管”,所以,3個狀態(tài)下的浮力相等,再根據(jù)F浮=ρ液gV排,V排大者,ρ液則小;V排小者,ρ液則大.
師:如果在“吸管”上標上刻度,就可以用來測定液體的密度.從剛才的討論可知,刻度越接近“陶泥”端,其密度值越大;越遠離“陶泥”端,其密度值越小.
展示實際的密度計,并介紹它的構造和刻度(略).
演示常壓下的浮沉子的下沉、懸浮或上浮,如圖6所示,圖7是供學生實驗用的該浮沉子的一種構造.

圖6 常壓下的浮沉子演示實驗

圖7 供學生實驗演示的浮沉子的構造
師:同學桌上也有一套常壓下的浮沉子,你們也可以控制它上浮、懸浮或下沉.請同學仔細觀察,在這3種狀態(tài),什么不變,什么改變?
學生實驗、觀察后,答:在這3種狀態(tài)下,瓶子所受的浮力不變,而瓶中的水重卻在改變.當瓶重和其中水重大于它的浮力,瓶子下沉;當瓶重和其中水重等于它的浮力,瓶子懸浮;當瓶重和其中水重小于它的浮力,瓶子上浮.
師:很好!請同學用受力示意圖,將3種狀態(tài)表示出來,同時注意要表示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的受力示意圖(略).
師:這個實驗有何應用?
生:潛水艇.
教師結合潛水艇的構造解剖圖,講授其原理(略).
師:不僅液體有浮力,氣體也有浮力.利用氣體的浮力,可以制作氣球、氣艇.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制作一個熱氣球.
教師演示圖8所示的熱氣球——孔明燈.由于教室高度不夠高,影響演示效果,在孔明燈的十字叉絲先系一根細鐵絲,鐵絲下面再系根細繩,當孔明燈上升到房頂時,利用細繩把它拉到低處,再放手讓它升到房頂;再拉,再放,重復兩、三次,以增強實驗效果.

圖8 熱氣球演示
師:為什么孔明燈會上升?
生:浮力大于重力.
師:孔明燈受到的浮力如何計算?
生:根據(jù)F浮=ρ空gV排,其中V排為孔明燈外殼的體積,ρ空為空氣的密度.
師:這里的重力如何計算?
生:這里的重力有兩個:一個為孔明燈外殼的重力;另一個為孔明燈內(nèi)熱空氣的重力.
師:請同學將上升的孔明燈受力的示意圖畫出來.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評析學生的受力示意圖(略).
本堂課主要是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物理課中的“玩”不是“瞎玩”,而是在教師的主導下,滲透“探究思想”,在完成教學目標中滲透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
本堂課“啟發(fā)式—少而精”的教學,體現(xiàn)在:幾個實驗都是由教師設疑—引導實驗—教師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討論—最后學生作圖落實.
本堂課的“少而精”,還體現(xiàn)在:對每個實驗重點是啟發(fā)找什么(物理量)相同,什么(物理量)不同,畫物體的受力示意圖.對于每個實驗的應用僅僅點到為止,不做深入討論!因為,本堂課實驗多時間緊,各自的應用留待相應的習題課再作深入討論.
本堂課實驗說明如下:
引入新課(圖1)的實驗,先在圓柱形的水槽內(nèi)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再配制等體積的濃鹽水,用高腳漏斗將濃鹽水注入圓柱水槽清水的下方,使得圓柱水槽內(nèi)形成隨高度變化的鹽水的濃度梯度.只要適當調(diào)整3個乒乓球的重力(打眼、注沙再蠟封),就能實現(xiàn)圖1的3種狀態(tài).在演示懸浮實驗時,應將乒乓球置于清水和濃鹽水的交界處,一松手,乒乓球就靜止不動了,免得引起學生“歧議”
有教師認為圖1的實驗有問題,是在兩種液體的分界面處的懸浮,不能隨意各處懸浮.
我們認為,乒乓球懸浮時,第一全浸,第二浮力和重力相等,第三水槽中全部都是鹽水,清水可以認為濃度為零的鹽水.它是利用鹽水的濃度梯度來實現(xiàn)懸浮而已,好處是容易當著學生的面演示懸浮.
要讓牙膏皮最初就能直立在圖3的水面上,必須事先在牙膏皮的封閉端加適當?shù)纳匙雍湍虅┘纯桑?/p>
圖5中“一端帶陶泥的吸管”,其中,吸管為普通吸冷飲的空心長吸管;陶泥為勞技課中使用的器物.本實驗陶土的體積大約5 cm3,實驗效果很好!
由于水質(zhì)陶泥會溶于酒精,所以,要用薄膜塑料將陶土包上.
假如有學生對孔明燈有研究,讓該學生為全班同學表演孔明燈,教學效果將會更精彩!
【附注】
2013年4月17日,本文作者之一杜玉萍老師,將本課題為北京市部分老師做了一堂研究課,課后的評議會上,得到北京物理學會初中專題研究組的許多老教師的好評.
本課題的教學,本文另一作者申海英老師的以教學錄像形式,收入北京高教電子音像出版社的《百節(jié)名師風采課》中.
本文僅為我們的一家之言,大膽提出來和同行討論,盼望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