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君+鄧卉
“孩子因為弱視,不僅視力差,立體視覺也不好,生活受影響、學習跟不上,我們都快急死了,多虧劉醫生治好了孩子的眼睛,太感謝你了。”在自治區人民醫院視光中心,一名小患者的父母拉著該院視光科主任、主任醫師劉偉民的手感激地說。那一刻,五月的陽光晶晶亮,灑滿大家的心里。
亞圣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也曾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擁有明亮、清晰的視覺是每個人正常生活的需求。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視力障礙,一些人無法看到自然界中的五彩繽紛,他們渴望能看到光明或是能重見光明。
劉偉民告訴我們:“讓眼疾患者恢復視力,是我追求的夢想。”
作為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視光學組委員、全國低視力專家指導組成員、廣西科技項目評估咨詢專家、廣西區人民醫院視光科主任,從醫30多年來,劉偉民一直鍥而不舍、潛心鉆研各種視力障礙的診療技術,為無數視力障礙患者解除痛苦,在國內、區內患者和同行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鐵心創建視光學科
近視、屈光不正、弱視等視力障礙性疾病是常見病、多發病。我國小學生視力不良率為28%、初中生為60%、高中生為85%,并有不斷上升趨勢,學齡前兒童近視也越來越多,而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視力障礙性疾病的診療手段還比較單一、落后,低視力的診治技術在我國還是一片空白。作為一名視光學專業的醫生,劉偉民在日常工作中看到不少低視力患者生活在“黑暗”里,他鐵心要攻克診治難關,在視光學領域成就一番事業。
為了把國際先進的視力障礙性疾病的診療理念與技術學到手,劉偉民在1994年考取廣西第六批公派出國留學機會,遠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深造一年,師從世界著名視光學低視力專家Alan. W. Jhonston教授,主攻視光學專業技術。為了盡快熟悉和掌握先進的診療技術,劉偉民克服身體、生活的種種困難專心求學,他還從學校圖書館借出視光學書籍復印精華部分,整理裝訂成53本書,并花費2000多元郵寄20多公斤珍貴資料回國。
1995年底,劉偉民學成回國,著手組建廣西第一個視光學科。萬事開頭難,當時醫院設備條件、技術水平相對落后,人才嚴重短缺,但在醫院領導大力支持下,劉偉民精心籌劃,視光科終于在1996年4月掛牌成立。這是廣西首個、也是我國西南地區首個視光專業學科,為廣大患者帶來重見光明的希望。
潛心打造專科品牌
“人才是視光學科的生命線,是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的根本。”作為視光科主任,劉偉民重視現有人才的培養,每年堅持組織醫護人員參加國內外專業培訓,請國內著名專家到院作學術講座和近視手術演示,不斷提高醫護人員的診療水平和科研攻關能力,使視光科人才、設備與技術得到快速發展。1998年,經自治區衛生廳審核批準,廣西視光中心在視光科掛牌成立,成為廣西視光專業的“領頭雁”。
為了加強對年輕醫生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使廣西視光中心的診療技術和科研方向始終站在國內領先行列,劉偉民先后派送4名業務骨干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威爾瑪眼科等國際著名醫院進行為期一年學習。目前,已有3人學成歸來。2013年4月,一名技術骨干在美國芝加哥通過角膜塑形學會考核,成為國際角膜塑形鏡學會資深會員,是中國首批取得該項資格的六名醫生之一。經過10多年專注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廣西視光中心如今擁有一支50多名醫護人員專業團隊,成為廣西視光專業人才最雄厚的診療機構。
隨后,劉偉民帶領團隊先后開展先進的醫學驗光技術、精確的漸進眼鏡驗配技術、硬性角膜接觸鏡(RGP)驗配技術、青少年近視控制治療技術等手術,使視光中心的近視、老花、散光、兒童弱視、斜視、低視力等各種視力缺陷診療技術達到廣西領先、國內先進水平。
更值得一提的是,劉偉民在10多年前就在廣西率先引進青少年漸進鏡技術,使一大批青少年近視患者受益;劉偉民積極引進漸進多焦點鏡片代替老花鏡,解決中老年人的“老視”問題,贏得廣大中老年人的青睞;自2001年開始,劉偉民引進準分子激光近視矯正系手術技術,至今成功為5萬多例近視者開展近視摘鏡手術,并分別在2009年在廣西率先引進波前像差引導下角膜激光手術、2011年率先開展飛秒激光手術,使大批近視者的近視手術質量和安全得到較大提高與保障。他和同事聯合開展的《LASIK手術視覺質量相關因素的研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獲2010年廣西醫藥衛生適宜技術推廣三等獎。
用心創造弱視治療佳績
“完成前面兩件大事后,我第三件‘大事是要進一步解決廣西弱視和低視力治療問題。”劉偉民說,弱視是一種視覺發育障礙性疾病,我國3億兒童中患弱視的有1000萬,給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大影響,而傳統的弱視治療方法療效不好。
2007年,劉偉民與中山大學聯合開展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視知覺感知學習在弱視治療的臨床應用》研究。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帶領的科研團隊取得豐碩成果——“弱視視覺感知覺學習治療系統”技術治療弱視總有效率達97.08%,分別獲2009年度廣西衛生適宜技術推廣二等獎和2010年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目前,該研究技術已在廣西14家醫院推廣應用,治療弱視患者13844人次,年齡最小患者3歲、年齡最大40歲。他還帶領技術人員深入扶綏、柳江、平樂、貴港等全區30多個市、縣進行低視力篩查及康復工作。
多年來,劉偉民組織全區視光學及低視力康復培訓等學習班20多期,開展免費義診咨詢活動150多次、科普講座225次,為全區各市(縣、市、區)醫院培訓眼視光醫生和驗光師2000多人次,使低視力康復治療得到進一步推廣和普及。他主持的科研課題《廣西農村低視力病因調查及干預》,為全區低視力康復指導工作作出貢獻,他領導的廣西視光中心被授予“全國低視力康復的先進集體”稱號。
苦心鉆研取得豐碩成果
在科研教學方面,劉偉民苦心鉆研,并取得豐碩的學術成果——
他先后主持《廣西眼鏡行業準入標準》、《弱視患者視覺信息加工缺陷研究》等8項研究,其中兩項獲廣西科技進步獎和廣西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獎;
他先后獲得由國家出版局頒發的“gabor立體視檢查及訓練系統”“隨機點位體視檢查及訓練系統”和“輪廓整合訓練系統”三項計算機軟件的著作權,在省級、國家級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成為國內視光專業技術人才行列的佼佼者;
他經常應邀在國內外的眼科學與視光學大型學術交流會上發表專題演講,如,在第八屆國際眼科和視光學學術大會上作題為《視知覺感知學習治療弱視的臨床研究》、第十八屆國際眼科研究大會上作《弱視患者位置辨別功能研究》、第十四屆全國眼科大會上作《視覺噪聲雙視力表在弱視患者中的應用》等;
他參與編寫《全國衛生院校高職高專教學改革實驗教材》,擔任《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眼科頻道》、《廣西醫學》等專業學術期刊編委,為推動我國和廣西視光專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縱橫視光專業領域30多年,劉偉民又有了新的奮斗目標:集中優勢力量聚焦視知覺感知治療弱視及相關的研究,加快視覺篩查準備工作的進展及實施;繼續推進流行病學及社區預防機制,逐步建立起廣西的預防保健干預治療的視光學模式。
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蕩秋水橫波清。廣西視光學事業會因為劉偉民和業界同仁的齊心努力,開創更明亮的新境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