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洪波,冉景丞
摘要:通過調查和鑒定,從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采集到蜻蜓63種,隸屬11科,其中,蜻科25種,春蜓科4種,蟌科7種,蜓科6種,扇蟌科5種,大蜻科2種,色蟌科3種,溪蟌科4種,麗蟌科2種,隼蟌科4種,山蟌科1種;跳長尾蜓、黑尾灰蜻、黑麗翅蜻、紅痣綠色蟌、大溪蟌、點斑隼蟌、白腹小蟌屬于貴州新記錄種。
關鍵詞: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蜻蜓目;調查
中圖分類號:Q96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07-1528-03
Odonata in Stream of Maolan Karst Forest
LAN Hong-bo1,RAN Jing-cheng2
(1.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Maolan Nature Reserve in Guizhou, Libo 558400,Guizhou, China;
2. Guizhou Provincial Wild Animal and Plant Management Bureau,Guiyang 55000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investigations and identifications, 63 species of 11 families were found in Odonata of stream in Maolan karst forest, among which there were 25 Libellulidae, 4 Gomphidae, 7 Coenagriidae, 6 Aeshnidae Rambur, 5 Platyenemididae, 2 Macromidae, 3 Agriidae, 4 Epallagidae, 2 Amphipterygidae, 4 Libellaginidae, 1 Megapodagriidae. There were new records of Guizhou in Gynacantha saltatrix,Orthetrum glaucum, Rhyothemis fuliginosa, Mnais earnshawi,Philoganga vetusta,Libellago lineata,Agriocnemis lacteola.
Key words: Maolan karst forest;stream; Odonata; investigation
蜻蜓目昆蟲是昆蟲綱中比較原始的一個類群,其生活史需經水生和陸生兩個生活階段。作為一種資源昆蟲蜻蜓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同時,國外文獻有利用蜻蜓來對水質進行監測的報道。蜻蜓的分布和數量與水域環境及水生植物群落有著密切關系。2012年對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物種多樣性進行了初步調查,目的是保護和利用蜻蜓資源,為茂蘭蜻蜓目昆蟲的保護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地概況
茂蘭喀斯特森林位于貴州省荔波縣南部,與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毗鄰,面積212.85 km2,森林覆蓋率達87.3%,處于貴州高原向廣西丘陵平原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550~850 m,年平均氣溫為15.3 ℃,年氣溫差18.3 ℃,全年降水量為1 750~1 950 mm,年平均相對濕度83%左右,年平均日照時間為1 270 h左右;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內土壤以黑色石灰土為主,持水量較低,地表水缺乏,土壤富鈣和富鹽基化。
1.2 標本采集
于2012年春、夏、秋季蜻蜓羽化的高峰期,在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云水、堯古、堯蘭、板寨、洞腮、三岔河進行蜻蜓目昆蟲的采集。將捕捉到的蜻蜓裝入三角紙袋中,并記錄采集時間、地點、采集人等。調查主要采取隨機網捕的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蜻蜓種類
通過近1年的調查及標本采集,結合資料[1-4]對所采集的標本鑒定、分析,結果表明,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蜻蜓目昆蟲隸屬11科40屬63種(表1),其中貴州新記錄種7種:跳長尾蜓Gynacantha saltatrix、黑尾灰蜻Orthetrum glaucum、黑麗翅蜻Rhyothemis fuliginosa、紅痣綠色蟌Mnais earnshawi、大溪蟌Philoganga vetusta、點斑隼蟌Libellago lineata、白腹小蟌Agriocnemis lacteola。
2.2 蜻蜓區系及豐富度特征
表1顯示,63種蜻蜓中,東洋界種28種,占種類總數的44.44%;古北-東洋界種18種,占種類總數的28.57%,廣布種16種,占種類總數的25.40%,古北界種1種,即黑紋偉蜓,占種類總數的1.59%。可見,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蜻蜓目昆蟲物種具有東洋界種的特征。優勢種有紅蜻、低斑蜻、赤褐灰蜻、豎眉赤蜻、秋赤蜻、透頂單脈色蟌、方帶暗溪蟌、褐翅暗溪蟌、方帶幽蟌、白狹扇蟌、線紋鼻蟌、黃脊鼻蟌、日本黃蟌、異色灰蜻、黃蜻15種。東洋界蜻蜓種類占優勢,這與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世界地理分區的東洋界有關。
2.3 蜻蜓目昆蟲種類組成
在調查的11科蜻蜓中,各科的屬、種數量所占的比例見圖1,其中,蜻科的屬、種分別占32.50%和39.68%;蟌科的屬、種分別占12.50%和11.11%;蜻科、蟌科的屬、種均約占50%。
3 討論
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蜻蜓目昆蟲隸屬11科40屬63種,與虞蔚巖等[5]研究茂蘭自然保護區蜻蜓相比,總的屬數少2屬,總的種數少2種;種方面有50個種相同,屬有30個屬相同。同時,采集到貴州新記錄種:跳長尾蜓、黑尾灰蜻、黑麗翅蜻、紅痣綠色蟌、大溪蟌、點斑隼蟌、白腹小蟌。表明茂蘭喀斯特森林蜻蜓目昆蟲資源比較豐富。此次調查只針對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蜻蜓目昆蟲現狀,不代表整個茂蘭喀斯特森林蜻蜓目昆蟲。
采集季節、棲息環境、人類活動對蜻蜓的分布有一定的影響,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棲息環境直接影響著蜻蜓的分布。茂蘭喀斯特森林生境較為復雜,適應蜻蜓生長的小環境較多,地面枯枝落葉墊積填充,蓄積的地表水與地下暗河、泉水并存,水源十分豐富,從而為蜻蜓的生長發育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由于此次調查采集的范圍不夠全面,在茂蘭喀斯特森林的溪流估計還有一定數量的蜻蜓種類尚未發現。今后還需對茂蘭喀斯特森林蜻蜓種類進行更仔細、系統的調查研究。
參考文獻:
[1] 曹玲珍,楊茂發.貴州蜻蜓目昆蟲區系分析[J].貴州農業科學,2005,33(2):7-10.
[2] 王治國.中國蜻蜓名錄(昆蟲綱:蜻蜓目)[J].河南科學,2007, 25(2):219-238.
[3] 李子忠,金道超.茂蘭景觀昆蟲[M].貴陽: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4] 隋敬之,孫洪國.中國習見蜻蜓[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4.
[5] 虞蔚巖,李朝暉,羅慶懷,等.貴州茂蘭自然保護區蜻蜓多樣性初步研究[J].四川動物,2012,31(5):828-833.
摘要:通過調查和鑒定,從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采集到蜻蜓63種,隸屬11科,其中,蜻科25種,春蜓科4種,蟌科7種,蜓科6種,扇蟌科5種,大蜻科2種,色蟌科3種,溪蟌科4種,麗蟌科2種,隼蟌科4種,山蟌科1種;跳長尾蜓、黑尾灰蜻、黑麗翅蜻、紅痣綠色蟌、大溪蟌、點斑隼蟌、白腹小蟌屬于貴州新記錄種。
關鍵詞: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蜻蜓目;調查
中圖分類號:Q96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07-1528-03
Odonata in Stream of Maolan Karst Forest
LAN Hong-bo1,RAN Jing-cheng2
(1.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Maolan Nature Reserve in Guizhou, Libo 558400,Guizhou, China;
2. Guizhou Provincial Wild Animal and Plant Management Bureau,Guiyang 55000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investigations and identifications, 63 species of 11 families were found in Odonata of stream in Maolan karst forest, among which there were 25 Libellulidae, 4 Gomphidae, 7 Coenagriidae, 6 Aeshnidae Rambur, 5 Platyenemididae, 2 Macromidae, 3 Agriidae, 4 Epallagidae, 2 Amphipterygidae, 4 Libellaginidae, 1 Megapodagriidae. There were new records of Guizhou in Gynacantha saltatrix,Orthetrum glaucum, Rhyothemis fuliginosa, Mnais earnshawi,Philoganga vetusta,Libellago lineata,Agriocnemis lacteola.
Key words: Maolan karst forest;stream; Odonata; investigation
蜻蜓目昆蟲是昆蟲綱中比較原始的一個類群,其生活史需經水生和陸生兩個生活階段。作為一種資源昆蟲蜻蜓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同時,國外文獻有利用蜻蜓來對水質進行監測的報道。蜻蜓的分布和數量與水域環境及水生植物群落有著密切關系。2012年對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物種多樣性進行了初步調查,目的是保護和利用蜻蜓資源,為茂蘭蜻蜓目昆蟲的保護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地概況
茂蘭喀斯特森林位于貴州省荔波縣南部,與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毗鄰,面積212.85 km2,森林覆蓋率達87.3%,處于貴州高原向廣西丘陵平原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550~850 m,年平均氣溫為15.3 ℃,年氣溫差18.3 ℃,全年降水量為1 750~1 950 mm,年平均相對濕度83%左右,年平均日照時間為1 270 h左右;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內土壤以黑色石灰土為主,持水量較低,地表水缺乏,土壤富鈣和富鹽基化。
1.2 標本采集
于2012年春、夏、秋季蜻蜓羽化的高峰期,在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云水、堯古、堯蘭、板寨、洞腮、三岔河進行蜻蜓目昆蟲的采集。將捕捉到的蜻蜓裝入三角紙袋中,并記錄采集時間、地點、采集人等。調查主要采取隨機網捕的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蜻蜓種類
通過近1年的調查及標本采集,結合資料[1-4]對所采集的標本鑒定、分析,結果表明,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蜻蜓目昆蟲隸屬11科40屬63種(表1),其中貴州新記錄種7種:跳長尾蜓Gynacantha saltatrix、黑尾灰蜻Orthetrum glaucum、黑麗翅蜻Rhyothemis fuliginosa、紅痣綠色蟌Mnais earnshawi、大溪蟌Philoganga vetusta、點斑隼蟌Libellago lineata、白腹小蟌Agriocnemis lacteola。
2.2 蜻蜓區系及豐富度特征
表1顯示,63種蜻蜓中,東洋界種28種,占種類總數的44.44%;古北-東洋界種18種,占種類總數的28.57%,廣布種16種,占種類總數的25.40%,古北界種1種,即黑紋偉蜓,占種類總數的1.59%。可見,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蜻蜓目昆蟲物種具有東洋界種的特征。優勢種有紅蜻、低斑蜻、赤褐灰蜻、豎眉赤蜻、秋赤蜻、透頂單脈色蟌、方帶暗溪蟌、褐翅暗溪蟌、方帶幽蟌、白狹扇蟌、線紋鼻蟌、黃脊鼻蟌、日本黃蟌、異色灰蜻、黃蜻15種。東洋界蜻蜓種類占優勢,這與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世界地理分區的東洋界有關。
2.3 蜻蜓目昆蟲種類組成
在調查的11科蜻蜓中,各科的屬、種數量所占的比例見圖1,其中,蜻科的屬、種分別占32.50%和39.68%;蟌科的屬、種分別占12.50%和11.11%;蜻科、蟌科的屬、種均約占50%。
3 討論
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蜻蜓目昆蟲隸屬11科40屬63種,與虞蔚巖等[5]研究茂蘭自然保護區蜻蜓相比,總的屬數少2屬,總的種數少2種;種方面有50個種相同,屬有30個屬相同。同時,采集到貴州新記錄種:跳長尾蜓、黑尾灰蜻、黑麗翅蜻、紅痣綠色蟌、大溪蟌、點斑隼蟌、白腹小蟌。表明茂蘭喀斯特森林蜻蜓目昆蟲資源比較豐富。此次調查只針對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蜻蜓目昆蟲現狀,不代表整個茂蘭喀斯特森林蜻蜓目昆蟲。
采集季節、棲息環境、人類活動對蜻蜓的分布有一定的影響,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棲息環境直接影響著蜻蜓的分布。茂蘭喀斯特森林生境較為復雜,適應蜻蜓生長的小環境較多,地面枯枝落葉墊積填充,蓄積的地表水與地下暗河、泉水并存,水源十分豐富,從而為蜻蜓的生長發育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由于此次調查采集的范圍不夠全面,在茂蘭喀斯特森林的溪流估計還有一定數量的蜻蜓種類尚未發現。今后還需對茂蘭喀斯特森林蜻蜓種類進行更仔細、系統的調查研究。
參考文獻:
[1] 曹玲珍,楊茂發.貴州蜻蜓目昆蟲區系分析[J].貴州農業科學,2005,33(2):7-10.
[2] 王治國.中國蜻蜓名錄(昆蟲綱:蜻蜓目)[J].河南科學,2007, 25(2):219-238.
[3] 李子忠,金道超.茂蘭景觀昆蟲[M].貴陽: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4] 隋敬之,孫洪國.中國習見蜻蜓[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4.
[5] 虞蔚巖,李朝暉,羅慶懷,等.貴州茂蘭自然保護區蜻蜓多樣性初步研究[J].四川動物,2012,31(5):828-833.
摘要:通過調查和鑒定,從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采集到蜻蜓63種,隸屬11科,其中,蜻科25種,春蜓科4種,蟌科7種,蜓科6種,扇蟌科5種,大蜻科2種,色蟌科3種,溪蟌科4種,麗蟌科2種,隼蟌科4種,山蟌科1種;跳長尾蜓、黑尾灰蜻、黑麗翅蜻、紅痣綠色蟌、大溪蟌、點斑隼蟌、白腹小蟌屬于貴州新記錄種。
關鍵詞: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蜻蜓目;調查
中圖分類號:Q96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07-1528-03
Odonata in Stream of Maolan Karst Forest
LAN Hong-bo1,RAN Jing-cheng2
(1.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Maolan Nature Reserve in Guizhou, Libo 558400,Guizhou, China;
2. Guizhou Provincial Wild Animal and Plant Management Bureau,Guiyang 55000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investigations and identifications, 63 species of 11 families were found in Odonata of stream in Maolan karst forest, among which there were 25 Libellulidae, 4 Gomphidae, 7 Coenagriidae, 6 Aeshnidae Rambur, 5 Platyenemididae, 2 Macromidae, 3 Agriidae, 4 Epallagidae, 2 Amphipterygidae, 4 Libellaginidae, 1 Megapodagriidae. There were new records of Guizhou in Gynacantha saltatrix,Orthetrum glaucum, Rhyothemis fuliginosa, Mnais earnshawi,Philoganga vetusta,Libellago lineata,Agriocnemis lacteola.
Key words: Maolan karst forest;stream; Odonata; investigation
蜻蜓目昆蟲是昆蟲綱中比較原始的一個類群,其生活史需經水生和陸生兩個生活階段。作為一種資源昆蟲蜻蜓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同時,國外文獻有利用蜻蜓來對水質進行監測的報道。蜻蜓的分布和數量與水域環境及水生植物群落有著密切關系。2012年對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物種多樣性進行了初步調查,目的是保護和利用蜻蜓資源,為茂蘭蜻蜓目昆蟲的保護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地概況
茂蘭喀斯特森林位于貴州省荔波縣南部,與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毗鄰,面積212.85 km2,森林覆蓋率達87.3%,處于貴州高原向廣西丘陵平原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550~850 m,年平均氣溫為15.3 ℃,年氣溫差18.3 ℃,全年降水量為1 750~1 950 mm,年平均相對濕度83%左右,年平均日照時間為1 270 h左右;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內土壤以黑色石灰土為主,持水量較低,地表水缺乏,土壤富鈣和富鹽基化。
1.2 標本采集
于2012年春、夏、秋季蜻蜓羽化的高峰期,在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云水、堯古、堯蘭、板寨、洞腮、三岔河進行蜻蜓目昆蟲的采集。將捕捉到的蜻蜓裝入三角紙袋中,并記錄采集時間、地點、采集人等。調查主要采取隨機網捕的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蜻蜓種類
通過近1年的調查及標本采集,結合資料[1-4]對所采集的標本鑒定、分析,結果表明,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蜻蜓目昆蟲隸屬11科40屬63種(表1),其中貴州新記錄種7種:跳長尾蜓Gynacantha saltatrix、黑尾灰蜻Orthetrum glaucum、黑麗翅蜻Rhyothemis fuliginosa、紅痣綠色蟌Mnais earnshawi、大溪蟌Philoganga vetusta、點斑隼蟌Libellago lineata、白腹小蟌Agriocnemis lacteola。
2.2 蜻蜓區系及豐富度特征
表1顯示,63種蜻蜓中,東洋界種28種,占種類總數的44.44%;古北-東洋界種18種,占種類總數的28.57%,廣布種16種,占種類總數的25.40%,古北界種1種,即黑紋偉蜓,占種類總數的1.59%。可見,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蜻蜓目昆蟲物種具有東洋界種的特征。優勢種有紅蜻、低斑蜻、赤褐灰蜻、豎眉赤蜻、秋赤蜻、透頂單脈色蟌、方帶暗溪蟌、褐翅暗溪蟌、方帶幽蟌、白狹扇蟌、線紋鼻蟌、黃脊鼻蟌、日本黃蟌、異色灰蜻、黃蜻15種。東洋界蜻蜓種類占優勢,這與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世界地理分區的東洋界有關。
2.3 蜻蜓目昆蟲種類組成
在調查的11科蜻蜓中,各科的屬、種數量所占的比例見圖1,其中,蜻科的屬、種分別占32.50%和39.68%;蟌科的屬、種分別占12.50%和11.11%;蜻科、蟌科的屬、種均約占50%。
3 討論
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蜻蜓目昆蟲隸屬11科40屬63種,與虞蔚巖等[5]研究茂蘭自然保護區蜻蜓相比,總的屬數少2屬,總的種數少2種;種方面有50個種相同,屬有30個屬相同。同時,采集到貴州新記錄種:跳長尾蜓、黑尾灰蜻、黑麗翅蜻、紅痣綠色蟌、大溪蟌、點斑隼蟌、白腹小蟌。表明茂蘭喀斯特森林蜻蜓目昆蟲資源比較豐富。此次調查只針對茂蘭喀斯特森林溪流蜻蜓目昆蟲現狀,不代表整個茂蘭喀斯特森林蜻蜓目昆蟲。
采集季節、棲息環境、人類活動對蜻蜓的分布有一定的影響,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棲息環境直接影響著蜻蜓的分布。茂蘭喀斯特森林生境較為復雜,適應蜻蜓生長的小環境較多,地面枯枝落葉墊積填充,蓄積的地表水與地下暗河、泉水并存,水源十分豐富,從而為蜻蜓的生長發育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由于此次調查采集的范圍不夠全面,在茂蘭喀斯特森林的溪流估計還有一定數量的蜻蜓種類尚未發現。今后還需對茂蘭喀斯特森林蜻蜓種類進行更仔細、系統的調查研究。
參考文獻:
[1] 曹玲珍,楊茂發.貴州蜻蜓目昆蟲區系分析[J].貴州農業科學,2005,33(2):7-10.
[2] 王治國.中國蜻蜓名錄(昆蟲綱:蜻蜓目)[J].河南科學,2007, 25(2):219-238.
[3] 李子忠,金道超.茂蘭景觀昆蟲[M].貴陽: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4] 隋敬之,孫洪國.中國習見蜻蜓[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4.
[5] 虞蔚巖,李朝暉,羅慶懷,等.貴州茂蘭自然保護區蜻蜓多樣性初步研究[J].四川動物,2012,31(5):828-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