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雪,吳國萍,汪浩然
吉林省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滬深兩市2008—2012五年公告數據
楊 雪,吳國萍,汪浩然
(東北師范大學商學院,吉林長春130117)
吉林省作為經濟發展中部省區,30多家上市公司是一省經濟發展主力。但近年來,有近一成企業相繼退市,截至2012年止,因業績不佳而ST或*ST企業近1/5。故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探索聚焦于一省的區域發展范疇,是值得深入分析的研究視角。基于此,筆者以吉林省2008—2012五年間滬市和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公告數據為基礎,分析了其內部控制信息連續披露狀況以及在評價標準、披露內容和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為研究的深入奠定基礎。
吉林??;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上市公司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企業管理當局以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和注冊會計師的鑒證報告為主要載體,向各利益相關者輸送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信息的過程,是包括投資者在內各方了解企業內部控制設計和執行效果的最有力手段。因此,1992年美國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以及兩年后的修訂框架,一經問世即備受關注。但依然在2001年爆出“雙安”和“世通”等財務丑聞,于是有了薩奧法案的出臺。國內的情況依然如是。安永為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設計的風險防控框架不可謂不完善而先進,可最終是石油期貨交易5.5億美元的巨額虧空[1],新加坡政府一紙訴狀讓昔日靠自己的力量海外上市的第一家國企顏面盡失,于是有了財政部2008年后一系列內部控制政策的出臺,如表1所示??梢廊挥?013年3月中國在美國主板上市的第一家民營企業無錫尚德走上破產重組之路,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內部控制設計執行的信息披露失效。吉林省作為經濟發展的中部省區,30多家上市公司是一省的經濟發展主力。但近年來,有近一成的企業相繼退市,2012年止,因業績不佳而ST或*ST的企業近1/5。故,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探索聚焦于一省的區域發展范疇,是值得深入分析的研究視角?;诖?,本文以吉林省2008—2012五年間滬市和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公告數據為基礎,分析了其內部控制信息連續披露狀況以及在評價標準、披露內容和可靠性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2008年7月10日,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和保監會,五部委聯合發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基本規范),2010年4月26日,五部委進一步出臺“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以此為分界點,之前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主要以交易所內部控制指引為依據,深市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評報告屬強制披露,滬市為自愿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均屬自愿披露范疇(2006—2010年年度報告工作通知)。按基本規范和配套指引要求,從2011年1月1日起,逐步開始有些上市公司自評報告與鑒證報告均進入強制披露范疇。如表1所示,總結各機構規定,2011年我國境內外同時上市68家企業要求強制披露內部控制自評報告和審計鑒證報告;2012年中央和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也納入此范疇。但我們還應注意到,強制披露的規定,基本都同時伴隨著鼓勵其他公司遵照執行的激勵政策。故,滬深兩市所有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披露自評報告以及審計鑒證報告,應該是各部委努力的方向。另外,基于信號傳遞理論,內控質量高的公司,自愿披露鑒證報告是一種有利而且有效的信號傳遞機制[2],所以,包括投資者在內的企業各利益相關者更期待看到企業內控兩報告的披露?;诖耍瑢τ诩质∩鲜泄緝炔靠刂菩畔⑴兜姆治?,主要遵循制度演進的過程,揭示其披露狀況,同時兼顧自愿披露與內部控制質量的關聯機制,以內部控制自評報告和鑒證報告的披露為評價依據。

表1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相關規定
2012年止,吉林省上市公司,除已退市企業外,兩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的公司共有32家。其中,上交所18家,深交所主板14家(包括一家金融類企業東北證券)。為便于比較分析,選取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不包括金融類企業東北證券)上市公司,共31家企業為分析樣本。這些企業中,沒有境內外同時上市公司,具是A股上市,國有控股企業占主導地位,因業績不佳曾ST或*ST企業7家,其中3家為國有控股企業,4家為非國有控股企業。如表1所示,上交所內部控制指引執行時間為2006年7月1日,深交所內部控制指引執行時間為2007年7月1日,所以選取吉林省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節點為2008年到最近完成的2012年年度定期報告數據以及相關公告數據,以揭示吉林省上市公司隨兩交所內部控制指引和各部委內部控制政策的變化,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演變狀況。所有數據均來自巨潮資訊網。
(一)基本披露狀況分析

表2 吉林省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狀況
2008年始深市交易所強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自評報告,從表2的數據可知,該年尚有31%的企業未按規定執行;按證監會規定,2012年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要求強制披露內部控制自評報告和鑒證報告,從表3數據可知,該年滬市尚有25%的國有控股企業未按規定披露兩報告,而深市有25%的國有控股企業未按規定披露鑒證報告??傮w來說,吉林省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遵循情況并不理想。
(二)國有控股與非國有控股企業比較分析
從自評報告的披露情況看,深市是強制披露,所以趨勢不明顯;但滬市上市公司的狀況明顯是在較寬松的監管環境下,非國有控股企業更愿意披露內部控制自評報告,向資本市場傳遞利好信息,以增強投資者對本企業的估值。但隨著監管條件漸趨嚴格,非國有上市公司更傾向于在可選擇的條件下不披露自評報告,說明權衡的結果是吉林省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對自身內部控制有效性是信心不足的。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披露情況顯示出,深市上市公司鑒證報告的披露比例無論是國有控股企業還是非國有控股企業均低于滬市,只有在2012年統一強制披露的情況下,國有控股企業披露比例才與滬市持平。深市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鑒證報告披露比例較低,而滬市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依然表現出如自評報告的披露狀況,也是先高于國有控股企業,然后比例下降。以上分析說明,吉林省上市企業中,對于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以及信息披露,非國有控股企業應給予更多的扶持與監管,他們有披露的動機與意愿,卻信心不足;而國有控股企業,相較于非國有控股企業而言,其更好的資源配置與政府扶持,反而是披露的意愿與動力不足,需更多的監管促進和保證強制披露制度的執行[3][4]。
為揭示更多的共性問題,這部分分析的數據是以滬深兩市2012年的年度定期報告和相關信息為基礎進行的。

表3 吉林省滬深兩市國有與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狀況
(一)評價依據
如表4中數據所示,對于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吉林省滬深兩市國有控股與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注冊會計師出具報告的依據基本一致,主要是根據注冊會計師職業準則和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的《內部控制審計指引》來進行的。但內部控制自評報告的評價依據相對要亂一些。滬市上市企業,主要是依據《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和《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來進行自我評價的,深市上市企業除上述三項規范外,依據《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和《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的比例也很高。所以對于自評報告的評價依據有做進一步規范的必要,評價標準一致,更能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表4 吉林省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評報告、鑒證報告評價依據信息統計
(二)披露內容
吉林省上市企業2012年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注冊會計師給出結論都是與財務報告相關內部控制是有效的。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如表5最后部分數據所示,滬市18家上市企業為其提供鑒證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9家,平均下來一家事務所僅為兩家企業提供內部控制審計業務,深市情況也很接近。審計市場高度分散,競爭過度,結果是審計師處于弱勢地位,往往要向客戶妥協,媾和,甚至出售審計意見[5]。這會使內部控制鑒證報告披露內容的準確性遭受質疑。

表5 吉林省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評報告、鑒證報告披露信息質量分析
通過2008—2012年五年間的數據分析看,吉林省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遵循情況并不理想,國有控股企業執行力不夠,非國有控股企業有披露的意愿和動力,但制度執行的連續性不足[6]。另一方面,從2012披露的數據分析,吉林省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評報告評價依據不一致;而鑒證報告和自評報告披露內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尚有待進一步提高。
[1]楊有紅,陳凌云.2007年滬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研究——數據分析與政策建議[J].會計研究,2009(6):58-64.
[2]林斌,饒靜.上市公司為什么自愿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基于信號傳遞理論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09(2):45-53.
[3]崔志娟,劉源.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報告的可靠性評價——基于2008—2010年滬市公司年報重述的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13(16):64-69.
[4]王慧芳.內部控制缺陷認定:現狀、困境及基本框架重構[J].會計研究,2011(8):61-67.
[5]田高良,李留闖,齊寶磊.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信號失靈和甄別——一個本土化的實證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1(14):109-117.
[6]黃政,吳國萍.信息披露違規處罰的市場反應及其對投資者利益的影響[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66-71.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or Listed Company of Jilin Province——Based on the Data of Shanghai and Shenzhen Securities Exchange from 2008 to 2012
YANG Xue,WU Guo-ping,WANG Hao-ran
(School of Business,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7,China)
Jilin Province is the central province of China,and the main for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more than thirty listed companies.In recent years,nearly 10%of listed companies have quit the stock market in Jilin Province.As of 2012,a fifth of listed companies become ST and*ST for poor performance.It is a worthy analysis research perspective that explores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ocus on the category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is provin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continuous disclosure and the main problem about evaluation standards,the quality of disclosure information and reliability.
Jilin Province;Internal Control;Information Disclosure;Listed Company
F271.5
A
1001-6201(2014)01-0046-05
[責任編輯:秦衛波]
2013-10-27
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2B54)。
楊雪(1976-),女,黑龍江綏化人,東北師范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博士;吳國萍(1962-),女,吉林長春人,東北師范大學商學院教授;汪浩然(1990-),男,河南信陽人,東北師范大學商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