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松磊 李炳論
【摘 要】本文充分依托“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制訂和實施,分析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研究影響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因素,探討社會發展對大學生創業的基本要求,進而從卓越工程師視角下探索出推進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方法和途徑。為各大高校在大學生創業教育決策、創業教育實踐工作中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大學生;創業教育
1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研究
青年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是社會經濟發展、國家文化繁榮、幸福小康生活的主要建設者,承擔著國家未來發展的重任。然而,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雖然高校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取得不少進步,但廣大大學畢業生還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創業教育同樣面臨著諸多問題。
1.1 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創業教育氛圍漸濃
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始于20世紀末,目前只走過了十幾年的時間。1998年,清華大學成立了中國創業研究中心,開始了我國的創業教育研究以及推廣工作。現階段,為鼓勵大學生創業、倡導創業教育,我國相關部門也出臺了一些創業政策,如大學生可以休學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全國各大高校積極組織創辦大學生創業比賽、教育部組織召開了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會議,安排部署高校創業教育工作等,大力推動了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發展。在教育部的推動和引領下,我國許多高校正在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及其實踐,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意識逐漸增強,鼓勵大學生創業或創造性工作的高校環境和社會環境逐步形成,創業教育文化氛圍日趨濃厚[1]。
1.2 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方法單一,教學內容空泛
目前,各大高校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看似開展得紅火,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很多活動的組織都流于表面,大多停留在社團組織的文化活動中,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支持力度并不大。而且,創業教育師資隊伍中缺乏經過專業培養或訓練的專業導師,沒有創業經驗的老師兼任大學生創業指導教師的現象普遍存在,創業教育的活動教學集中在理論教學,教學方法單一,教學過程局限在紙上談兵階段,教學內容空泛,沒有真正實現創業理論教學同大學生創業實踐相結合。
1.3 創業教育實效性不高,政策可操作性不強
隨著大學生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創業就業形勢的逾發嚴峻也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在此背景下國家出臺了大學生創業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大學生積極創業,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自主創業問題,但創業教育環境較差的現狀還沒得到根本改變。在具體實踐中,各大高校的大學生創業教育仍開展得不到位,由于片面追求創業教育的實踐形式,導致創業教育的實效性不高。政府出臺的相關大學生創業教育政策設置的門檻較高,限制了大學生的發揮,實際可操作性不強,相關創業教育政策難以落實到位。
2 影響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要因素
創業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個人的人格特質,同時也受到一些內、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個人個性差異、價值取向和其所處的文化、經濟環境以及社會氛圍。只有從本質上了解大學生創業問題的根源,才能更好的完善大學生創業教育,為大學生創業盡綿薄之力。
2.1 大學生自身因素
創業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的社會活動,由于其強烈的個性色彩,需要創業者具有較強的個人素質和能力。許多大學生因此望而卻步,認為自己年齡較輕,閱歷尚淺,在創業過程中會面臨較多的知識、技術等方面的問題,難以成功;也有不少大學生選擇創業是因為就業有困難,為了解決飯碗問題不得已而為之,還沒有將創業提升到個體自身的發展需要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高度[2];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為自己長期呆在校園,對社會缺乏了解,在待人接物方面缺乏必要的經驗和技巧,因此在創業上缺乏自信。這些內在因素的存在,削弱了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束縛了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創業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發展。
2.2 家庭因素
我國家庭傳統教育對學生的創業、就業有著重要的影響,從而直接影響了大學創業教育。當代的大學生父母,從小對子女嬌生慣養,深怕子女吃苦受累,在大學生即將畢業時,不顧大學生的就業想法,干擾大學生的就業意向,想方設法為他們解決工作問題。那么,大學生的自主創業將何從談起,大學生創業教育也將付諸東流。學生家長是大學生的堅實后盾和精神支柱,在自主創業問題上應給與大學生積極地鼓勵和幫助,讓大學生通過創業實踐健康成長。
2.3 政策環境因素
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的政策環境還有許多有待改善和優化的地方,如地方政府、高校、大學生個人在創業教育框架下三方聯動的機制尚未建立,扶持大學生創業實踐的政策尚未落實到位等[3]。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不只是高校的必要內容,還是相關政策機構的本職所在,也需要廣大社會的幫助與支持。當地政府和相關創業政策機構對大學生創業的關注和扶持力度越大,大學生創業教育開展得越順利;反之,則舉步維艱。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環境以及整個社會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態度影響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施,進而影響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成功。
3 從“卓越工程師”培養看社會發展對大學創業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分析《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發現“卓越工程師”培養以造就創新能力強、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改革開放,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尤其對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求日趨加劇。而創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促進大學生創業就業,所以社會發展首先要求大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專業技能。其次,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較高的實踐動手能力。然后,具有長遠的預見性和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創業社會實踐和創業教育認知中能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來規范自己的活動,并內化為自覺的價值取向,成為一個善合作、講奉獻、秉誠信及具有系統的專業知識、扎實的創業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復合型創新創業型人才,才能順應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需要。
4 卓越工程師視角下推進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作為培養創業人才的教育前沿和大學生創業的溫床,高校肩負著為國家、社會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重任。全國各大高校應明晰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依托“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施,從卓越工程師視角下探索推進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4.1 制訂創業教育培養標準,開拓大學生創業教育新思路
高校要明晰“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結合本校的辦學優勢和特色、辦學定位以及人才培養目標,制訂本校的創業教育培養標準。培養標準要滿足社會高速發展對大學生創業人才的基本要求,遵循創業型人才的培養規律,順應當代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發展。大力開拓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新思路,依據標準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技能和創業品質,并在創業教育中[4],不斷突破和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標準,使培養標準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大學生創業應用型人才人文素質的養成。
4.2 改革創業教育教學模式,創立校企聯合培養新機制
課程教學的內容和過程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施載體,要想創業教育落到實處,必須充分發揮創業教育教學的作用,改革過去大學生創業教育方法單一、教學內容空泛等的教學模式。高校的創業教育教學應加強與企業單位的交流與合作,校企合作是大學生創業教育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有效路徑,搭建多元開放的創業教育共享平臺和合作體系,有利于形成高素質創業型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5]。校企雙方應共同制訂創業教育培養目標、共同規劃創業教育教學大綱、共同建設創業教育教學內容、共同實施創業教育培養過程,深入聯合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實現高校教學和企業實踐的相結合,創立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大學生創業教育人才新機制。
4.3 開辟創業教育實踐基地,打造大學生創業教育新體系
大學生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要創業理論教學,還必須與實際的創業實踐相結合。高校在不斷完善理論教學的同時,開辟一些可操作性強的創業實踐基地,如成立高校大學生創業交流中心、建設大學生創業地基、舉辦創業沙龍等,并不斷完善基地建設,建立“傳、幫、帶”的良性循環機制,讓創業成功者成為后來者的指路人,使創業實踐基地成為創業型人才向創業人才轉變的孵化器和創業人才實現創業夢想的搖籃[6]。改進創業教育體系,引進資深創業人士對大學生進行指導和教育,增加實踐教育環節,使大學生通過實踐得到創業實踐技能和技術的基本訓練,提升解決實際創業問題的能力,有助于理論聯系實際,幫助大學生掌握創業理論,了解創業流程,體驗創業過程。將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情境教學充分融合到創業教育中,打造大學生創業教育新體系。
【參考文獻】
[1]商應美.高校創業教育觀念的價值澄清與科學定位問題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3-05.
[2]王曉紅.構建大學生創業教育長效機制的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01).
[3]李幼平.論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J].廣西社會科學,2012(4).
[4]盧保娣.試論新形勢下的高校創業教育[J].教育與職業,2012(14).
[5]童衛豐.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路徑[J].江蘇高教,2013(3).
[6]敬麗華.高校創業教育的戰略選擇[J].江蘇高教,2011(3).
[責任編輯: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