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注意了!春季是寶寶發育較快的季節,也是便秘、皮膚病多發的時候,要想讓寶寶擺脫疾病擁抱健康,千萬不要只給他吃精米白面或一些所謂的高檔食品了。給寶寶吃些粗糧吧,好處多著呢!
特邀專家 王曉燕
首都兒科研究所保健科主治醫師
專家觀點
寶寶的營養餐該加點粗糧
粗糧是相對于我們平時吃的精米白面等細糧而言的,主要包括玉米、小米、黑米、高粱米、蕎麥、燕麥等谷類,還有平時常說的紅豆、綠豆、紅薯、山藥等。盡管每種物質其成分有不少差異,但它們具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含有豐富的不可溶性纖維素。別小看這種纖維素,它可牛氣呢,寶寶肥胖、嬰兒糖尿病、寶寶便秘都怕它。
現在,吃粗糧對成年人和老人的好處大家已經很明了了,但是對嬰幼兒能否吃粗糧這一問題還非常曖昧,或者說很多家長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關心的是孩子什么時候可以吃大米粥,什么時候可以吃面條,身體是不是缺鈣,是不是缺鋅,很少家長會問起“什么時候可以給孩子吃粗糧”。現在,家長們可以明確地得到一個答案,那就是寶寶是可以吃粗糧的,科學吃粗糧對寶寶的健康非常有利。
粗糧讓寶寶更健康
少量粗糧可改善幼兒便秘
寶寶便秘和腹瀉一樣,是一個較常見癥狀,北方進入春季,可能由于天氣干燥,便秘的情況會多一些。這時可以給寶寶適當吃點粗糧,其所含的不可溶性纖維素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統正常運轉,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便。
推薦在寶寶的日常膳食中加入五谷雜糧,讓寶寶養成一個良好的飲食體驗和習慣。因為合理的膳食搭配不僅關系著他們現在的成長,還會影響到以后的健康。
吃得越“糙”牙齒越整齊
為什么我家寶寶出牙這么晚?為什么換的牙齒歪七扭八特別難看?可能答案很簡單——寶寶吃得太精細了。
吃粗糧的一個重要性那就是對孩子牙齒健康有幫助。粗糧一般在口感上會比較“糙”,會有硌牙的感覺,但也正是這種難嚼的粗糧,在寶寶咀嚼的時候使牙齦肌肉得到了運動,促進了血液循環,增強了組織肌肉的活力,促進了孩子的顎骨發育,保證長出一口整齊的牙齒。同時,附著在牙齒表面和牙齦上的食物殘渣會在咀嚼產生的唾液和口腔、舌部肌肉的摩擦下得到清掃,有利于牙齒健康。
到了換牙期,可以多給孩子吃些青豆等粗硬的食物,并教育孩子用兩側磨牙咀嚼,不然會引起牙齒排列不齊和面部不對稱等發育不良現象,從而影響孩子的容貌、語言、呼吸和咀嚼等功能。
避免精細帶來的“富貴病”
“富貴病”不只成年人有,兒童也會有,比如嬰幼兒的肥胖和小兒糖尿病,而這兩種疾病都與粗糧攝入過低有關。
如果在嬰兒期喂寶寶過于精細的食品,就容易造成熱量過剩,然后被看上去挺可愛的“嬰兒肥”蒙蔽,可一旦孩子長到青春發育期,體內激素水平就會發生迅猛變化,激活其嬰兒時期的進食模式,產生亢奮而導致孩子一生肥胖。如果吃些粗糧,其含有的膳食纖維能在胃腸道內吸收比自身重幾倍甚至數十倍的水分,在胃腸道中形成凝膠狀物質而產生飽腹感,使寶寶進食減少,以達到防止寶寶肥胖的目的。
其次,粗糧中的膳食纖維可減慢腸道吸收糖的速度,避免餐后出現血糖突然升高的現象,有利于血糖穩定。還可抑制增血糖素的分泌,促使胰島素充分發揮作用,從而達到預防小兒糖尿病。
減少暴躁告別腳氣病
臨床中,一些寶寶會因口角炎、癩皮病、腳氣病等到醫院來看病,這些都是缺乏維生素B的后果,甚至寶寶的偏食、脾氣暴躁、消化不良也能由缺乏維生素引起,這就是所謂的惡性循環。這時候醫生都會提醒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多吃粗糧、蔬菜和水果,保證營養的均衡。
這是因為作為寶寶主食的精米白面在加工過程中損失了很多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因為維生素B1主要存在于谷類的外層,當去掉麩皮和糠時,維生素B1也就隨之去掉了,所以長期吃精米白面的哺乳媽媽和寶寶易患因維生素B1缺乏的成人腳氣病和嬰兒腳氣病(一種有周圍神經炎、心血管系統特殊癥狀的營養缺乏病)。粗糧則保留了這些營養成分,所以,寶寶可以吃一些粗糧。
粗糧也要科學吃
6個月就可以考慮粗糧了
“我的寶寶現在7個月,看超市里有些燕麥粉、多種谷粉之類的產品,說粗細搭配對寶寶好,請問寶寶可以吃嗎?能不能消化?”這樣的問題很普遍,既然嬰兒能吃粗糧,何時吃就是媽媽們心頭的大問題。
不過,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刀切的答案,因為不同的嬰兒消化系統的發育情況是不一樣的,什么時候添加粗糧取決于寶寶的消化吸收能力。
一般來說,6個月以后的寶寶需要添加輔食,以米粉為主。如果這時候寶寶的腸胃功能發育不太完善,常常出現拉肚子的情況,那就不著急添加粗糧。等寶寶適應米粉、稀粥等食物以后,就可以少量添加粗糧了。這時需要注意的是,寶寶剛吃粗糧可能會出現一過性腹瀉和過多排氣等現象。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逐漸適應后胃腸會恢復正常。
不過,不喜歡喝奶、喝豆漿、吃紅肉的寶寶,應盡量少吃粗糧,這些寶寶容易缺乏鈣和鐵,如果再吃大量的粗糧,膳食纖維會阻礙腸道內鈣、鐵等礦物質的吸收,造成體內鈣、鐵的大量缺乏。
一周吃上兩三次剛剛好
粗糧雖好,但是過度吃也是不好的,尤其對寶寶比較嬌嫩的腸胃來說,應該控制粗糧的攝入量。一周吃兩三次粗糧即可,不必天天都吃,也不要當做主食吃。
粗糧里含有植酸和食物纖維,會結合形成沉淀,阻礙機體對鈣鐵鋅等礦物質的吸收。如果長期每天攝入的纖維素過多,還會使人的蛋白質吸收利用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勢必妨礙嬰幼兒的生長發育。而且粗糧一般口感不好,時間久了,寶寶胃口和生長發育可能沒有想象中的好,更有甚者不僅胃口差,個頭也比同齡寶寶小。
所以吃粗糧很有必要,但一定注意粗細搭配,一定不能用粗糧代替米面,其次也不要疏于肉類、魚類、水果、蔬菜等營養物質的攝入。在吃粗糧的時候可以把粗糧熬粥或者與細糧混起來吃,搭配蛋白質、礦物質豐富的食品以幫助吸收,以免造成營養不良。
能蒸不煮直接嚼更棒
有的粗糧較軟,有的粗糧較硬,所以媽媽們可以根據寶寶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選擇合適的粗糧。比如在寶寶8、9個月的時候,可以嘗試煮得比較爛的小米粥;1歲后可以吃些玉米、甘薯等;上學后可以逐漸嘗試更硬一些的粗糧。
在做的時候不要放堿,否則會破壞粗糧中含有的維生素。而且蒸比煮更有營養,如果寶寶的腸胃不是特別柔弱,一般建議采用蒸的方法。如果寶寶可以,盡量讓他自己咀嚼,不要刻意打成糊或榨成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