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芳,唐青松
(成都市勘察測繪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
成都地鐵三號線工程是繼成都地鐵一、二、四號線工程建設后啟動的第四條地鐵建設工程。地鐵三號線沿成都市東北——西南方向規劃,起于天回鎮南站,止于紅牌樓南站,全長 19.63 km,共設車站17座。三號線東北部位于成都“北改”區域,經過大范圍拆遷區,其余部分位于繁華地段,車輛繁多,沿線高層建筑物林立,大功率信號源密布,對控制網的選埋和觀測造成了一定難度。控制網沿地鐵走向呈帶狀分布。平面控制網分兩級布設,首級為GPS控制網,二級為精密導線網;高程控制網為城市軌道交通工程一等水準網。平面控制網采用成都市平面坐標系,高程控制網采用成都市高程系。
三號線GPS控制網以成都地鐵框架網為基礎,沿三號線線路成帶狀分布,采用邊連式構網(如圖1所示),閉合環邊數均小于6,共聯測了6個地鐵框架網GPS點,沿用9個保存完好的地鐵一、二、四號線GPS點,新選埋35個GPS點(均為房頂標石)。三號線與各條規劃地鐵線路交叉地段均至少布設了一對GPS點,GPS點均至少具有兩個以上通視方向。
采用5臺Trimble雙頻GPS接收機同步觀測29個時段,時段觀測時間均大于 60 min(基線較長的時段,觀測時段長度均大于 150 min),共設站139站,重復設站數為2.78。共觀測到271條基線,其中獨立基線116條。

圖1 GPS控制網示意圖
采用TBC2.50軟件進行基線解算。基線解算完成后進行復測基線長度較差、三邊同步環閉合差、異步環閉合差的檢驗,共統計了65對復測基線,三邊同步環232個,三邊獨立環529個,其精度均滿足規范要求,具體詳如圖2和表1、表2所示。

圖2 復測基線長度較差及限差

三邊同步環閉合差相對精度 表1

三邊異步環閉合差相對精度 表2
(1)三維無約束平差
采用武漢大學研發的CosaGPS軟件,提取116條獨立基線組成閉合圖形,以三維基線向量及其相應方差——協方差陣為觀測信息,以CDKC的WGS-84坐標為起算數據進行三維無約束平差。平差后,X分量改正數絕對值最大為 10.6 mm(限差為 29.1 mm),Y分量改正數絕對值最大為 24.3 mm(限差為 34.6 mm),Z分量改正數絕對值最大為 16.6 mm(限差為31.8 mm),基線分量改正數均小于限差,如圖3所示。

圖3 三維約束平差后基線向量改正數及限差統計
(2)二維約束平差
①已知點兼容性分析
以CJH007、GPSⅡ016和JDS三點成果作為起算數據進行二維約束平差。平差后,最弱點點位中誤差為 ±4.9 mm,最弱邊相對中誤差為 3.10 ppm,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最大值為 ±3.2 mm。將未約束的3點平差后坐標與原框架網坐標進行比較,坐標較差分別為:14.9 mm、12.6 mm和 16.9 mm,其坐標差值相對于約束點的邊長相對精度均遠小于城市二等GPS網的最弱邊相對中誤差(1/120 000,8.33 ppm)。綜上,聯測的6個框架網GPS點具有較好的兼容性。
②約束平差
固定6個地鐵框架網GPS點進行二維約束平差,平差后最弱邊相對中誤差為 3.91 ppm(限差為10 ppm),最弱點點位中誤差為 ±5.2 mm(限差為±12 mm),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最大值為±4.0 mm(限差為 ±10 mm),精度統計情況如圖4和圖5所示。

圖4 點位中誤差區間分布圖

圖5 基線相對中誤差區間分布圖
③重合點成果比較
將重合點成果與一號線、二號線和四號線GPS控制網成果進行比較,重合點坐標較差均小于 25 mm,符合規范要求。
沿地鐵三號線線路方向,采用附合導線、閉合導線和結點網的形式進行布網。共包含65個導線點和35個GPS點,由20個附合導線和6個閉合導線構成。在車站附近,盡可能將導線網布設成環,增加導線點數量,增加通視方向,利于控制點的長期保存和使用方便。
采用Leica TCA2003全站儀進行外業觀測,共設站86站,如圖6所示。

圖6 精密導線網示意圖
附合導線或閉合導線的方位角閉合差絕對值最大為8.6″(限差14.1″),由方位角閉合差計算精密導線網的測角中誤差 MO=±1.53″(限差±2.50″),全長相對閉合差最差為 11.33 ppm(限差 28.57 ppm)。高程歸化改正值最大為 5.4 mm。投影改化改正值最大為0.1 mm,可忽略,故未進行投影改化。
采用武漢大學研發的Cosa軟件進行平差計算,將聯測的35個GPS點全部固定進行嚴密平差。平差后,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最大為 ±4.6 mm(限差±8 mm),測距相對中誤差最大為 13.16 ppm(限差16.67 ppm),點位中誤差最大值為 ±6.0 mm,測角中誤差為±1.34″(限差±2.5″),導線邊距離改正值最大為2.5 mm,由改正值計算測距中誤差為 ±0.7 mm(限差±4 mm)。精度統計情況如圖7、圖8所示。

圖7 導線點點位中誤差分布圖

圖8 相鄰導線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分布圖
新選埋水準點38個,聯測二、四號線水準點4個,城市二等水準點8個,三號線地面導線點1個,全網包括11個閉合路線和4個附合路線,如圖9所示。
采用Dini03電子水準儀按城市軌道交通一等水準網要求施測。共觀測61個測段,水準路線往返測總長度為 190.6 km。經計算,測段往返測高差不符值最大為 2.8 mm(限差為 6.6 mm),附合路線和環線閉合差最大為 6.7 mm(限差為 12.7 mm),三號線水準網每公里水準測量高差中數偶然中誤差 M∑為±0.35 mm(限差 ±1.0 mm)。

圖9 水準網示意圖
(1)已知點精度分析
固定CD001進行平差,采用Cosa進行網平差。平差后,高差全中誤差為 ±0.24 mm(限差 ±2 mm)。將未固定的7個已知點高程與原高程較差(如表3所示),CJH005和CDⅡ006兩點高程較差相對較大,地101、地127和地126三點高程較差較小。

7個已知點高程較差 表3
CJH001和CD012兩點分別位于水準網兩端,同時CD012—地101水準路線長度約 15 km,CJH001—地126水準路線約長度 16 km,這兩段附合水準網閉合差遠小于限差,故采用除CDⅡ006和CJH005兩點外的其余6個水準點為網平差的已知點。
(2)嚴密平差
采用 CD001、CD012、CJH001、地101、地126、地127 等6個城市二等點的成都高程為起算數據進行平差計算。高差全中誤差為±0.78 mm(限差±2 mm),最弱點高程中誤差為±1.42 mm,相鄰點的相對高差中誤差最大值為±1.37 mm。圖10為水準點高差中誤差統計情況。

圖10 高差中誤差區間分布圖
該項目作業規范、數據處理方法得當、結果準確,主要精度指標均滿足規范和設計要求,為地鐵三號線施工建立了測繪基準。
結合成都地鐵三號線控制網布設情況,對城市地鐵控制網布設提出了幾點體會和建議:
利用三維地圖選點,加強與控制點所在建筑物業主的溝通,提高工作效率。
平面控制點盡量埋設房頂標石,適當增大平面控制點密度,增加通視方向,有利于控制點的保存和使用方便。高程控制點埋設于高層建筑主體,減弱地面沉降對水準點穩定性造成的影響。
選用先進儀器設備(如測量機器人),適當增加多余觀測,減弱人為因素影響,確保觀測成果可靠。
對已知點進行可靠性分析,選取精度一致的已知點進行網平差,保證成果精度和可靠性。
[1]GB 50308-2008.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范[S].
[2]CJJ/T 73-2010.衛星定位城市測量技術規范[S].
[3]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技術規范[S].
[4]GB/T 12897-2006.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S].
[5]CJJ8-99.城市測量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