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永興
摘要:
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農村遠程教育工程的快速發展、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推廣,信息技術課已成為中小學的必修課。信息技術課程不應只是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講解,而應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創新信息的能力。本文針對目前農村信息技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現狀;對策
農村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實施過程中,應克服單純學習技術的觀點,加強對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即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一、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領導重視不夠。部分學校的領導對開設信息技術課的目的和意義認識不足,對課時安排、課程質量等問題關注較少;對信息技術教師的定位也很模糊,導致很多信息技術教師把大量時間耗在教學以外的雜事上,而對信息技術課程設計的精力相對較少。
(二)信息技術教師的水平有限。目前農村中小學由于重視程度、人員編制和教育經費等方面的因素影響,專業教師力量不足,任課教師大多沒有經過正規信息技術專業的培訓,還不具備教學信息技術的能力,難以勝任信息技術課教學工作。
(三)學生對信息技術認識不足。學校不能傳授學生相關的知識,廣大學生不知信息技術為何物,只在街頭巷尾的網吧產生了第一認識:“信息技術就是計算機,就是上網,就是用來玩游戲、聊天、看電影、娛樂的”。于是部分學生沉溺于網吧,美其名曰“學習計算機”。部分學生則不愿學習信息技術,怕影響了其它課程的學習,對其失去了學習興趣。
(四)重工具性輕文化性。 很多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教學生具體軟件的操作步驟與要領,而忽視學生使用這種工具進行學習、體會應用信息工具對學習與生活改善的策略與方法,忽視信息素養的培養。教學內容過分強調“實用”;教材像“軟件使用說明書”;課堂像“短期電腦培訓班”。我們的課程安排告訴學生,信息技術課就是計算機課,是訓練學生學習計算機常用軟件使用技巧的一門課。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給學生繼續教授幾個常見的辦公軟件,配上一段編程語言,哪怕再搭上若干網絡工具,也很難維持本課程的水平。這樣發展下去,信息技術課必將走向衰亡。
(五)教學模式單一,課堂教學枯燥無味。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不少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以“權威”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學方法完全照搬其他學科的模式,甚至一支粉筆就可以打發一節課;有些老師也能帶學生去機房上課,也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但仍然是以講授為主。這與信息技術課程的先進性、開放性很不相稱。
二、信息技術教育的解決對策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教育行政部門要把信息技術作為推進教育現代化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提高學校領導對該課程的認識,加強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管理力度,把信息技術從學習對象轉變為學習工具,把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日常的教育教學結合起來,真正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學習之中。同時要把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轉變為學習的方式,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優勢。構建在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建設一支數量足夠、素質較高、適應教育信息化的教師隊伍是推動農村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各學校要根據實際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使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現代教育的研究者和開拓者。使他們自覺地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作為自己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
(三)轉變觀念,正確認識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要大力宣傳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地位和作用,使大家提高認識。一堂好課與其說是把好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入教學,還不如說是以正確的現代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學。要著眼于轉變教師觀念,讓教師確立現代教育理念,確定我們在教育中使用信息技術的目的和應該發揮的作用。將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看成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助推劑,而不是課堂的主宰。
(四)加強現代教育理論學習,正確處理好教學與信息技術二者的關系。面對迅速變化的新知識,面對對教師要求越來越高的學生,要想教師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加強教師的現代教育理論學習,不斷轉變觀念。改變教師的觀念與思維模式比技術本身更重要,只有真正意識到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現實性與緊迫性,才能調動教師的能動性和積極性,使現代教育技術真正落到實處。
(五)做好資源之間的協調、整合與共享,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越來越要求硬件和軟件的結合,協調進行。要在重視硬件投資的前提下,加快相適應的高質量、有特色的教學軟件建設、資源的開發與使用。教學軟件開發采用購買與自行開發相結合的方法。對于所開發使用的軟件資源來講,首先要不能出現科學性的錯誤;其次軟件的開發與設計要求要高,適用性強,便于推廣與共享。再次軟件要體現出人機之間的交互性,體現出學生可以自主參與其中進行學習的特點。最后,軟件必須具有完整性,使所學的內容形成一個知識體系,便于學生掌握與鞏固。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漳縣鹽井中學,甘肅 定西 74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