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芳+楊興涓
摘要:小學教育專業教師口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為適應綜合加專長的人才培養模式,既要科學設置教學目標,構建包括技能訓練體系、校園文化、家庭生活等內容的大課程體系;也要與普通話教學區別開來,依據教學規律,科學施教。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教師口語;課程
與傳統的師范專業相比,小學教育專業有它獨特的培養模式,教育部《三年制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方案》對其的培養目標作了如下規定:“具有較寬厚扎實的文化科學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懂得小學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進行小學教育科研的初步能力,具備從事小學多門課程教學和課程開發的能力,同時在某一學科方向上有所專長。”①。但長期以來,在教師口語這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教學中,小學教育專業的這種獨特性并未能充分體現,很多人往往只關注學生的普通話水平,而往往忽略了教師口語課程和教學對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教學、科研能力的重要意義,從而導致了對教師口語課程結構和教學規律的誤解,既弄不清教師口語課該教什么,也弄不清怎么教,甚至有時候還將教師口語和普通話混為一談。 因此,有必要結合小學教育專業的特點,對教師口語課程結構、目標以及教師口語的教學規律、與普通話教學的聯系與區別等進行重新審視。
一、教師口語課程結構
“課程”一詞,顧名思義指課業及其進程。課,指課業,即教育內容;程,指程度、進程。課程,就是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和安排。《美國新教育百科辭典》的解釋是:“系指在學校的教師指導之下出現的學習者學習活動的總體?!雹诳梢?,“課程”有著寬泛的涵義,它包括學校開設的正式課程、組織的課外活動以及學校的文化建設、傳統、校風等。
教師口語作為一門語言課,它包含有一個科學的訓練體系?!督處熆谡Z課程標準》對教師口語課程設置作了如下規定:“教師口語課程由普通話訓練、一般口語交際訓練和教師職業口語訓練三部分構成。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語言,普通話訓練是教師口語課程的前提,并且貫穿本課程始終。一般口語交際是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能力;一般口語交際是社會人際交往中基本的口頭言語活動,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能力;一般口語交際是普通話訓練的繼續和深化,是教師職業口語訓練的基礎教師職業口語是用標準或比較標準的的普通話表達的符合教育、教學要求的專業用語,是師范生首要的職業基本技能;教師職業口語訓練是一般口語訓練的提高和擴展”。根據這一規定,在教師口語課程結構中,普通話、一般口語交際、教師職業口語三者是一個統一的、和諧的整體,教師職業口語是教師口語課程的重點。
但《教師口語課程標準》僅僅規定了課程表內開設的課程(我們可以把它稱為顯性課程或者學科課程),而沒有涉及到學校實施的其他課程(如教法等),也沒有涉及課外活動和學校中的隱蔽課程對學生口語技能學習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注意到,教師口語課程的結構應該是豐滿而鮮活的,是由各平面構建成的、各種活動聯結的一個立體的體系。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不局限于課堂教學,不受制于教材,努力建設既具有開放性又具有活力的教師口語課程。拓寬教師口語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獲得未來職業所需的職業技能,將學生從教材這本“小書”引向生活這本“大書”。具體說來,我們可以以教師口語教材為中心,構建一個包括其他相關學科課程、師范生技能訓練體系、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和教學實踐活動、網絡資源、家庭生活等在內的大的教師口語課程體系。當然,這個體系的建設與口語教師的課程開發的意識和能力是息息相關的。
二、教師口語課程目標
由于課程目標在內容上的要求會直接影響師范生的知識結構,進而影響思維模式和職業能力,所以,課程目標的設置既要注意階段分明、大體有序,也要注意整體性和連貫性、突出主體、突出實踐性。也就是說首先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安排普通話、一般口語交際、教師職業口語三個項目,每項目標之間保持一定的梯度,循序漸進,有些細小的目標梯度不太明顯(如普通話教學中的輕聲和變調等),則大體有序。其次還要通盤考慮,注意三個項目的銜接,避免出現脫節。最后還要考慮到教師口語課程的目標是基于師范生素質的需要提出來的,要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凸顯時代對教師口語技能的新要求,突出教師口語課程的實踐性本質。具體來看,教師口語課程的目標體系可由總目標和分段目標組成:
總目標:使學生能正確把握教師口語的特點,掌握運用教育教學口語的規律和技能,成為使用規范、文明、優美的語言的典范。
分段目標:一是要使學生了解普通話語音的基本知識,掌握普通話聲、韻、調、音變的發音要領,具備較強的方音辨正能力和自我訓練能力,能用規范標準或比較規范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朗讀、說話。二是要求學生了解一般口語交際的特點,掌握口語表達的基本技巧和基本形式,做到聽話準確,理解快,記得清,有一定辨析能力,說話清晰、流暢、得體,有一定應變能力,語態自然大方。三是要求學生了解教師職業口語的特征、作用,初步掌握教育、教學口語的運用規律、基本技巧,能夠根據不同的教育、教學以及其他工作情境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運用教師的職業口語,基本做到職業口語表達科學、嚴謹、簡明、生動,具有啟發性和感染力。
三、教師口語教學規律
“課程”與“教學”的關系可以通俗地稱為“教什么”和“怎么教”。根據教師口語的特征和教師口語課程目標,教師口語教學與學生生活、思維、實踐和人文素養的養成息息相關。
口語來自于生活,自古以來,文人學子都青睞社會生活、人生百態這本大書,因而“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而陶行知更是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教師口語的學習與學生的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只有植根現實,面向生活,口語教學才能有廣闊的天地。而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做一個有心人,要在教師口語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主動聯系現實生活,使之成為教師口語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學生在學習時能自然地聯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來感受、理解和提高教師口語的素養與實踐能力。
現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把人文思想的理念貫穿于教學、教育過程之中,使受教育者在接受和掌握相應的科學文化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要能夠建構起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修養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人文思想體系。在教師口語教學中,就應該把該課程的技能訓練與人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把對未來教師的技能素質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結合起來,只有認識到素質教育中的這種“雙向同構”或“多向同構”的教育規律,教學、教育質量的提高才有保障。因為小教專業學生未來在課堂上講課是直接訴之于小學生的理智和心靈的,教師口語不僅是他們重要的表達工具,是教學、教育的主要手段,還是他們言傳身教、輸送道德理念、引導小學生構建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的重要途徑。而這一切,當然這是需要高尚的人格和人文素養作為支撐的。③
研究表明,人類認知能力(即思維能力)的發展先于言語能力的發展。思維能力的發展影響言語能力的學習與發展,而語言又會在很大程度上從多方面影響并制約思維。④嬰兒來到這個世界時,其大腦和發音器官就有父母遺傳下來的語言和邏輯的心理密碼,之后在社會環境的熏陶下,在學習說話的過程中,基于上述心理密碼,逐漸掌握了語言和邏輯。在口語交際中,我們總是一邊進行語言學習一邊進行著思維訓練。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思維的參與,給學生思考的機會。
教師口語課程的目標和教師口語的實踐性決定了它的教學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谡Z的學習,是口耳之學,離不開實踐。因此,教師口語的教學過程主要是訓練的過程。而為了達到培養小學合格師資的專業目標,小教專業的口語訓練必需結合小學教育教學實際,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這就要求,教師口語課教師不僅僅要懂得本門課程的教學方式方法,還應該對現階段的小學教育狀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將教師口語與其他實踐性課程的教學結合起來。
四、普通話教學與教師口語教學
普通話是 “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⑤。是以漢語授課的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用語。普通話教學在某些方面與教師口語有相似的地方,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小教專業教師口語教學減少課程內容,混淆課程重點,甚至將教師口語課改為普通話培訓課的情況,所以我們有必要對教師口語與普通話在教學方面的聯系與區別作必要的分析:
作為全民通用語言的普通話不僅是對教師口語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對說漢語的每個成員的基本要求。與作為教師職業語言的教師口語在性質上畢竟有著巨大的差異。從教學內容看,教師口語由普通話、一般口語交際和教師職業口語三部分構成,普通話是它的構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的教師職業口語技能的基礎;而普通話則主要是普通話語音系統的基礎知識和發音、朗讀、說話技巧。從教學目的看,教師口語主要是培養師范生的教育教學口語技能,學會在不同語境中的恰當運用語言,使學生成為符合基礎教育需要的專業化的從業人員;而普通話教學的任務則是使學生掌握普通話語音基本知識和普通話聲、韻、調、音變的發音要領,具備較強的方音辨正能力和自我訓練能力,提高學生說普通話水平。從教學方式看,教師口語是以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信息學等為理論依托的,要在具體現實生活情境下,針對學生個性進行的語言實踐,側重于表達的恰當、規范、有效和藝術;而普通話教學是以現代漢語語音知識為基礎,針對學生方言進行語音糾正的教學活動,側重于說話表音的標準化。從檢測方式看,教師口語是針對師范生教育、教學口語技能的職前訓練,必須結合現實教學環境進行,要考慮到具體話語情境、交際對象的數量、年齡、知識結構、被檢測者的個人口語風格等因素;而普通話的檢測只涉及到應試人的普通話熟練程度、規范程度以及從方言轉化到標準語的口語運用能力,而很少涉及語言文化知識、表達技巧等,可以以標準化的方式進行。
[注釋]
①教育部二〇〇三年一月十五日發布,(教師司[2003]4號).
②徐家良.小學語文教育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
③魏玉川.教師口語課與人文思想教育[J] .西安聯合大學學報2002(3).
④何克抗.論語文教育中的創造性思維培養[J/OL] .中國教育與科研網2002.10.10.
⑤張政飚、蒲喜明等.現代漢語[M] .陜西:三秦出版社,1994:2.
課題項目:本文為2014年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一般項目《小學教育專業教師口語教學現狀與改革》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4SB0560。
(作者單位:四川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初等教育系,四川 江油 621709;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學前教育系,四川 江油 62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