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摘要:農村中小學女性教師由于“農村”和“女性”這兩個限定,使其在生理、心理和行為上呈現出不同于其他教師的特征。因此,研究農村中小學女性教師職業倦怠對提高農村教育,促進教師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農村學校;女性教師;職業倦怠;原因對策
教師職業倦怠是教師不能順應對工作壓力的一種極端反應,是教師在長期壓力體驗下所產生的情緒、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農村中小學女性教師由于“農村”和“女性”這兩個限定,使其在生理、心理和行為上呈現出不同于其他教師的特征。因此,研究農村中小學女性教師職業倦怠對提高農村教育,促進教師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農村中小學女性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分析
(一)傳統道德觀念影響下的社會期待對女性教師的壓力。我國傳統社會觀念認為教師必須是智慧與道德行為規范的完美化身,這給女性教師帶來一種無形的壓力,使其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壓抑感。另外,她們承擔著學生、家長和社會過高的期望和精神壓力,這使得女性教師迫使對自己的要求也更高。而當這種期望一旦轉變為失望時,就會出現各種批評,使她們的自尊和自信受到打擊,從而消磨她們的工作熱情和士氣。另外在農村地區“男主內女主外”的觀念和她們所處的環境對女性的要求,更易使其產生職業倦怠。
(二)學校管理體制的評價機制帶來的壓力。目前,農村中小學學校在管理體制方面存在很多弊端。另外,校長權利過大,教師沒有自主權和決策參與權。忽視女性教師的實際生活需求,不去考慮女性教師的身心發展特點,女性教師在這種缺乏支持性的學校環境中,產生的壓抑感和不滿情緒日益俱增。
對于教師工作評價的單一,是誘發其產生職業倦怠的核心因素。學校往往采取片面的分數要求來衡量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另外,這種不完善的評價體系造成教師內部矛盾沖突,使女性教師人際關系處于緊張狀態。長此以往,使女性教師在體力和精力上感到難以承受,從而降低工作效率,產生職業倦怠。
(三)家庭責任和工作任務的雙重壓力。農村中小學女性教師職身為職業女性,她們要承擔多種角色,履行多種義務。其中家庭和職業的矛盾卻是她們無法面對的一個現實。而她們往往又對家庭和事業都有很高的期望值。使其常年處于家庭與事業都要兼顧的超負荷狀態。長期下去對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長期以往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從而導致家庭事業矛盾多,夫妻感情不和,使女性教師在事業上增加沉重的額外心理負擔,最終導致職業倦怠。
(四)女性身心發展特征的影響。女性在知覺、情感和思維方面與男性相比較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女性較男性敏感,知覺速度快、直觀能力強、對事物的觀察力更為細致、敏銳和準確,而過于敏感易使人疲勞。在思維與情感方面,女性心理承受性差、易受暗示、墨守成規、情緒易波動、常因小事而使情緒受到影響,從而導致焦慮、抑郁、煩躁等不良情緒的產生。
在生理特征方面,受月經、妊娠、分娩、更年期等內分泌變化的影響,植物性神經功能的穩定性與男性不同,因而更易產生自卑、憂郁、多愁善感的心理。導致盲目認同“男強女弱”的觀點,把自己全部或主要精力定位在家庭角色,進一步加劇了自身事業的劣勢地位。再加上生理周期方面的影響,容易使女性教師體力不支而導致精神疲倦,造成職業倦怠。
二、緩解農村中小學女性教師職業倦怠的對策及建議
(一)建立社會支持系統。國家及教育行政部門應因地制宜,從農村教育的實際出發,制定適合農村教育和農村教師的相關政策,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建立健全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機制,在工作任務分配、休假安排等方面充分考慮女教師的特點。社會應增加對農村女教師的理解,建立合理的支持系統和期望值。改變傳統的評價與審美標準,改變對她們傳統觀念的束縛;給予女性教師更多的人文關懷,爭取為教師創設一個融洽、寬容、積極進取的工作環境。
(二)完善學校管理體制和評估機制。學校內部應改進組織環境,實行民主管理,體現人文關懷。學校領導者要實行開放式的民主管理,為其建立一個支持系統。同時,要為她們提供更多的進修機會,開闊她們的視野,激發她們追求專業發展的熱情。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改變苦樂不均的狀況。
(三)搭建實現成就感的平臺。學校要為女性教師提供必要的專業進修培訓,建立良好的人才培養機制。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女性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多進行一些非學歷教育,充分發揮個人專長,使其有發展的機會。
(四)女性教師要重視自身心理健康維護。首先,女性教師要有良好的自我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避免盲目地與人攀比。加強對自身職業的認識,樹立良好的職業觀念,形成職業榮譽感。其次,在處理家庭與事業的關系時要理性對待。要學會轉換角色,適時分離。學會分配感情、精力和時間,扮演好各種角色。第三,女性教師要正確對待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分析壓力源,學會肢解壓力。適時地放松自己的緊張情緒,采取適當的方法給自己減壓。另外保持一個健康、積極的心態,堅持體育鍛煉,保證身體健康。
總之, 農村中小學女性教師職業倦怠現象已非常普遍,導致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也希望更多的研究者能關注這一現象,通過更深入的調查研究使問題得到解決。以幫助農村中小學女性教師盡早走出職業倦怠的泥潭,使她們健康發展,為農村基礎教育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縣雙泉鄉何家溝小學,甘肅 定西 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