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瑞 李曉龍 李榮昱
摘 要:隨著高層建筑的增多,鋼筋混凝土結構成為目前最主要的結構形式之一,而鋼筋是混凝土結構中的主要材料。文章從鋼筋加工的控制,連接的控制,安裝的控制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并提出確保鋼筋工程施工質量的方法。
關鍵詞:鋼筋驗收;質量控制;連接方式
近年來,高層建筑越來越多,鋼筋混凝土結構成為最主要的結構形式之一,在隱蔽工程驗收中,鋼筋分項為最主要的驗收內容。通過近年來在工程驗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下面談一下對鋼筋分項工程質量控制的見解。
1 對鋼筋加工的控制
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往往對鋼筋加工過程的控制重視不夠,待鋼筋現場安裝完成后進行隱蔽驗收時才發現鋼筋加工不符合要求,由此造成驗收不合格,這樣不但費工費料而且影響進度,對工期非常不利。因此,對鋼筋加工的控制是不可忽視的。筆者認為在鋼筋加工過程中,應注意檢查以下內容:
(1)鋼筋加工前應按規范要求進行現場抽樣復試,經復試合格方可加工。同時對所采用的鋼筋進行外觀檢查??翠摻钣袩o損傷,表面有無裂紋、油污、顆粒狀或片狀老銹等。如果存在以上問題,未經處理不得進行加工。
(2)鋼筋調直宜采用機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當采用冷拉方法調直鋼筋時HRB335級HRB400級和RRB400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對HPB300\HPB235光圓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3)鋼筋的彎鉤和彎折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Ⅰ級鋼筋末端應做180°彎鉤,其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3倍。
②當設計要求末端作135°彎鉤時,Ⅱ級和Ⅲ級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4倍,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③鋼筋作不大于90°的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5倍。
(4)箍筋加工的控制
①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除了注意檢查彎鉤的彎弧內直徑外,還要注意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如設計無具體要求,一般結構不宜小于5d;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不應小于10d(d為箍筋直徑)。
②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應為135°。
2 對鋼筋連接的控制
2.1 鋼筋焊接過程控制
(1)先焊接試件。施焊工程正式焊接之前先檢查電焊工是否具有焊工證。應讓焊工在現場條件下進行試件焊接,試件經檢驗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
(2)焊接接頭的留置位置應注意:
①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接頭位置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
②在同一構件內的鋼筋接頭位置宜互相錯開。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相關規定。
2.2 焊接操作的控制要點
(1)對電弧焊,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根據鋼筋牌號、直徑、接頭形式和焊接位置,正確選擇焊條、焊接工藝和焊接參數,特別是焊條的選用;
②焊接時,不得燒傷主筋;
③焊接地線與鋼筋應接觸緊密;
④焊接電流的大小根據鋼筋和焊條的直徑選擇;
⑤檢查搭接接頭的長度,幫條的長度是否符合規范的要求;
⑥檢查焊縫的長度和高度是否達到設計要求;
⑦焊接過程中應及時清渣,做到焊縫表面光滑,焊縫余高應平緩過渡,弧坑應填滿;
⑧焊接件不得有夾渣、氣泡等缺陷;
⑨搭接焊、幫條焊、剖口焊的接頭,除外觀質量檢查外,還需抽樣做拉伸試驗;
⑩如對焊接質量有懷疑的或發現異常情況,還可進行非破損方式(X射線,γ射線,超聲波探傷等)檢驗。
(2)電渣壓力焊,應注意:
①電渣壓力焊只適用于現澆混凝土結構中直徑14~40mm豎向或斜向鋼筋的連接,不得將豎向焊接后的鋼筋橫置于梁、板等構件中作水平鋼筋用。
②選用一般的交流電焊機,根據所焊鋼筋的直徑選定焊機功率,調整好電流大小;
③電渣壓力焊的焊接參數如焊接電流、焊接電壓和通電時間等,應根據鋼筋直徑來選擇;
④焊接時,上下鋼筋的中心線應盡量一致,其最大偏移不得超過0.1d(d為鋼筋直徑),同時不得大于2mm;
⑤四周焊包凸出鋼筋表面的高度不得小于4mm,否則返工;
⑥督促焊工在焊接過程中應進行自檢,當發現偏心、彎折、燒傷等焊接缺陷時,應及時查找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及時消除缺陷;
⑦接頭亦應按規范規定的方法檢查外觀質量和進行試樣拉伸試驗。
2.3 鋼筋綁扎搭接連接方式應控制好以下幾個方面
(1)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于鋼筋直徑,且不應小于25mm。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L1(L1為搭接長度)。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以下規定:對梁類板類及墻類構件不宜大于25%;對柱類構件,不宜大于50%;當工程中確有必要增大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件,不應大于50%。
(2)在梁、柱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應按設計要求加密箍筋。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箍筋直徑不應小于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于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于100mm;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于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于200mm;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于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的外面100mm范圍內設置兩個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3 鋼筋安裝的控制
鋼筋安裝是鋼筋分項工程質量控制的重點。鋼筋安裝時,受力鋼筋的品種、級別、規格和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應作為重點檢查的方面。鋼筋安裝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有如下方面:
(1)鋼筋直徑、數量和長度錯誤。如?準18誤認為?準16;梁支座負筋漏放;剪力墻暗柱漏放拉鉤;梁支座負鋼筋第一排長度不足1/3L;第二排長度不足1/4L。
(2)鋼筋錨固長度不夠??蚣芰哄^入柱長度不夠;應特別注意屋面框架梁和邊柱的錨固構造,而有些工程設置轉換層處的框支梁錨入柱內的構造也應重點檢查。
(3)懸挑部分的鋼筋不到位。在懸挑梁鋼筋的檢查中經常發現懸挑梁上排和下排鋼筋不到邊,第二排鋼筋不足0.75L,懸挑梁筋錨固長度不夠;懸挑板鋼筋放置位置不正確。總之,懸挑部分的鋼筋安裝是鋼筋檢查的重點,
(4)鋼筋保護層厚度不符合要求。鋼筋保護層厚度不符合要求,將影響到結構構件的承載力和耐久性。2011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對受力鋼筋的保護層有了更嚴格的要求,舊的驗收規范對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允許偏差值不設上限且合格率達到70%為合格,但新的驗收規范對允許偏差值設了上限,且合格率必須達到90%以上,驗收時應著重檢查。施工現場經常發現工人將梁的墊塊用作板筋的墊塊,而將板筋的墊塊用作梁的墊塊,并且墊塊強度不夠,容易被鋼筋壓碎,甚至不放置墊塊等現象,造成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符合設計要求。
4 結 語
混凝土結構在現代建筑工程中被廣泛采用,鋼筋是混凝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嚴格遵照施工驗收規范,加強鋼筋工程施工質量控制,確保主體結構安全。
作者簡介:李曉瑞(1985-),男,河南南陽人,助理工程師。